第一百九十一章 获得认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国有企业的真正对手是民营企业?”   张立民轻皱眉头看着苏峥,尽管改革开放已经取得不俗成绩,现在依旧有人坚持保守路线不愿意改革,这种情况不是个例。只不过保守的声音没有支持改革的声音那么大而已,所以改革工作一直在尝试性推进。   关于企业改革和未来发展方向,几乎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见解,但苏峥这种说法还是第一次听说。如果不是知道苏峥本身就是民营企业经营者,张立民肯定要给他贴上保守的标签。   “照你这样说,取缔民营企业是不是就意味着能打破国有企业面临的困境?”   “不能!”   苏峥果断摇头,“张哥您误会我的意思了。”   张立民眉头锁得更紧,紧紧盯着苏峥。   苏峥伸出双手相对而扣比作碗状,“打个比方说,以前定额分配时经济市场容量是一个固定大小的饭碗,所有国有企业都在这一个碗里捞食。”   “随着国家经济的提升,国民人口数量的提升,这个固定饭碗的容量却没有得到对应的扩大。直接后果就是有的企业能勉强吃饱,有的企业却饥肠辘辘难以自保,企业自身都这般处境了,依靠他们吃饭的工人和老百姓会是怎样处境?”   “所以就有人忍不住跳出这个大碗饭,想要另起炉灶。”   张立民轻轻点头,苏峥这个比如虽然不太恰当,但却足够形象。另起炉灶就是在指民营企业,用前几年的话讲就是投机倒把,偷摸经营倒买倒卖。   “张哥应该比我更清楚,定额分配只能满足一小部分人的需求,更多的老百姓根本无法通过定额分配得到满足。”   “随着改革开放的开始,定额分配的大饭碗依旧那么大,另起的炉灶却越做越大,甚至优势更大。张哥如果您是普通老百姓,你会做何选择?”   不等张立民回答,苏峥便轻笑道,“我说句不该说的,老百姓兜里就那么多钱,他们的选择空间也只有那么一丁点儿大,一旦选择了民营企业的产品,国有企业的产品卖给谁去?”   “特别是现在,民营企业的数量一直在增加,很多企业都默契选择了同一个行业,这么多人想要从一个行业里赚钱必然会发生竞争。谁都不想成为牺牲品,竞争手段肯定层出不穷,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价格战。真要打起价格战来,国企将如何自处?这不就是我刚才说的那种情况嘛。”   张立民怅然叹气,“听你说话的口气,似乎更看好民营企业?”   “对!”   苏峥毫不迟疑地点头,“跟国有企业种种限制规定相比,民营企业的经营自由度更大,只要有利润,经营者就可以随时做出经营策略的调整。”   “对生意人来讲机会往往都是一闪而逝的,如果不能及时抓住机会创造利润,就只能落后挨打。如果长期不能抓住机会,最终的结果只有被淘汰。”   稍稍停顿一下,苏峥眼神莫名看了张立民一眼,“我不知道张哥具体负责什么工作的,但我想再举一个常见的例子,如果有哪里说得不对,张哥别往心里去。”   “你说。”张立民快速点头。   “没有破产说法之前,个别企业已经身处泥潭,当地政府为了不让企业破产倒闭,惯用手法就是从其他方面抽调资金给企业吊命。有些企业得到资金支持后能够好转,但大多数都是回光返照,用不了多久还会恢复原样,甚至是更加艰难。”   苏峥摇头失笑:“张哥,咱们关起门说,你觉得这种资金支持算不算浪费?”   张立民面色严肃,过了好一会儿才缓缓点头,却没有说话。   “换个说法,政府支持的资金暂且不说,那些从银行借贷的资金算不算打了水漂?如果把这种吊命的资金用以支持有潜力的优秀民营企业,会不会产生更好的效果?”   书房内再次陷入沉默,过了好一会儿,张立民突然冲苏峥笑道:“你这算不算变相的自夸?”   苏峥嘿嘿一笑,“有一定的成分,但也是事实情况。”   两人这么一笑,聊天的气氛陡然缓和不少。   “那你为什么不贷款加速壮大自己的企业呢?”张立民玩味看着苏峥。   “我想过,后来又自我否定了!”   “为什么?”张立民眼里闪过好奇。   苏峥快速组织语言,“就拿服装厂来讲,即便我能从银行贷款五百万,也不敢保证自己一定能把服装厂打造成行业首屈一指的企业,因为我知道有人能拿到更多的支持。”   张立民饱含深意瞅了一眼苏峥,抿着嘴角不说话。   “五百万对我来讲可能是身家性命,但对别人来讲或许就是微不足道的一次面子开路,我不敢这样去赌。”   苏峥长长叹了一声,随后笑道:“与其不自量力地跟别人硬碰硬,还不如换个角度考虑问题,比如说建个服务性质的平台,不管你们在我这个平台上如何厮杀,我都是稳稳获利的一方。”   张立民盯着苏峥看了好一会儿,最终笑着点头:“你真敢想,渔翁得利这种事情一旦把握不好度,很有可能伤及自身的。”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拿这种心态去做我相信应该没问题的。”   说话时,书房门被推开,楚青山笑呵呵地走进来,扫了一眼两人问道:“饿不饿?”   “饿。”   “不饿。”   两种截然不同的回答出现,苏峥作为后出声的人,脸上露出一抹尴尬。   楚青山莞尔一笑,挥手道:“那就饭桌上慢慢说。”   ……   晚上九点钟,张立民起身告辞。   陪着楚青山一家送张立民出门,张立民伸手摸兜,掏出一张纸条递给苏峥:“这是我办公室的电话,过完年记得给我打电话。”   从进入书房开始,苏峥一直跟张立民保持面对面的状态,不用想都知道纸条是提前写好的,无非是直接给自己,还是通过楚青山传递。   张立民的举动代表着什么,苏峥心里很清楚,赶紧接过纸条放入兜里,不忘感谢:“谢谢张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