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猜猜上个月运输公司利润有多少!” “你猜我猜不猜?” “你……你配合一下能死吗?”陈志高笑骂一声,紧接着主动说出一个数字,“刨除成本后的净利润是十七万多,平均每辆车盈利一万多块,这只是刚开始,等业务熟练之后利润肯定会提升。” 苏峥占有运输公司三成股份,十七万的三成也就五万多一点,不足以乐开怀,却也值得高兴,按照这种盈利速度,用不了半年就能把投入的本钱收回来。 “我跟你打电话是想问问你,利润要不要分一下?” “不分的话,你打算怎么做?”苏峥能听出来,陈志高只说了一半。 “你要是不着急分钱,那就把钱继续投进来,我打算趁热打铁再买一些车。”陈志高呵呵笑道,“现在十五辆车忙得不可开交,增加车辆绝对不会闲置。” “行,你觉得能做那就做,我无条件支持。” …… “国企承包第一人马胜利跨省承包造纸厂,仅用一个月便扭亏转盈……” 马胜利三个字让苏峥停住目光,随之脑海里浮现出一条记忆信息。 马胜利,八十年代国企承包第一人,因其承包的国营企业都能扭亏转盈,曾被冠以‘一包就灵’的头衔。 这还不是其身上最闪光的荣誉,最让人瞠目的光环是四次被邓公接见,两次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个人事迹被选入高中教材,在全中国仅此一例。 不夸张地说,马胜利是政府树立的典型。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他是国企承包的精神支柱,有他的事迹在前,承包国企的人信心无限放大。 马胜利的一举一动都有报社争相报道,新花社,人民日报等首屈一指的宣传渠道都宣扬过马胜利的荣耀事迹。 跨省承包,一个月扭亏转盈,这种关键词汇一出,可想而知会迎来什么样的欢呼赞誉。 八月份宣布的加快国企改革进度,现在报出这样的新闻…… 苏峥脑海里再次浮现出关于马胜利的记忆,跨省承包代表着马胜利高光壮举的开始,也就是从这次跨省承包开始,马胜利迎来了属于他的人生巅峰。 跨省承包的新闻出现之后,全国各地的造纸厂主动请求马胜利承包厂子,马胜利当仁不让开始大规模承包厂子。 到今年年底,马胜利会在全国各地承包一百家造纸厂。然后,他会成立马胜利造纸集团,试图联合这一百家造纸厂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但苏峥记得很清楚,属于马胜利的神话会在明年破碎! 各地造纸厂把马胜利奉为神明,心里满是马胜利只要承包厂子,厂子就能起死回生的念头。马胜利应该是很享受这种被人高高举起的感觉,要不然也不能在短短几个月内大规模承包一百个造纸厂。 这种荣耀感让他丧失了最基本的理智,他忘记了每承包一个厂子,就要派人过去管理。他更忘记了不是每个人都有像他那样的能力,有些派出去干部的经营水平还不如人家造纸厂原有领导的水平。 想到这里苏峥忍不住唏嘘,自己很清楚现在服装行业有多火爆,之所以不敢大肆扩张,就是因为管理和技术人员不够用。 再看报道时,竟是觉得有些嘲讽。 如果没有近似鼓吹的宣传,马胜利或许不会变得那样盲目自信吧?如果没有盲目的自信,是不是不会那么疯狂的大规模承包厂子吧?如果不大规模承包厂子,国内的造纸业有没有可能发展的更好,走得更高? 这是苏峥的个人猜测臆想,可他又清楚,马胜利只是一个代表,类似这样的人还有很多。 不自觉地,苏峥想起了准老丈人说过的话。 “企业改革虽然一直都在积极推进,但尝试的意味还是很浓重的。” “现在依旧处于摸索前行的阶段,谁也不敢保证一定能把企业做好做强……” 脑子里的声音消失之后,苏峥对摸索前行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说白了,摸索前行就跟人工排雷一样,需要有人走在前面趟雷。 能否成功,全凭个人运气! 成功了,这就是改革的典型案例! 失败了,后面自然有人顶上去! 只不过,相比起排雷,经营企业的惨烈是看不见的。 放下报纸,苏峥收拾好心情,嘴角上挑:有个好老丈人,真的很好! …… 跟苏峥记忆中一样,跨省承包的成功案例报道之后,马胜利出现在各大报刊的频率明显增加了,几乎每隔两三天就能看到一条关于马胜利承包某地某厂的新闻。 欢呼声,支持声越来越多。 全国各地纷纷提出‘向马胜利学习’的口号,荣誉如雪片般飞来,马胜利的声音也响彻在各种场合的座谈会和讲座上。 “咱们……要不要跟马胜利联系一下?” 冰洁胡同,京城造纸十一厂厂长办公室内,杨东来面带苦涩看向林海涛。 入股十一厂跟想象中一样顺利,只是实际经营不如想象中那么美好。 林海涛拧着眉头,沉思好久之后怅然说道:“咱们只是入股,真正的决定权还在上面啊。” 这句话让杨东来脸色更加难看,狠狠抽了一口香烟,在肺里憋了几秒钟后慢慢吐出来,“要不,撤股。” 林海涛看着杨东来不说话。 “撤股,让上面真切看到十一厂的处境。现在都在学习马胜利,无非是换一种方式罢了,相信领导们能够审时度势,做出最有利的选择。” 林海涛迟疑了好一会儿,最终只能无奈点头。 …… “老板,满了,满了!” 孙志强快步跑进电器商场,脸上尽是兴奋之色,“老板,一到三层的铺面全部租赁出去了!” 苏峥闻言大喜,六月份开始营业,历时近五个月,一到三层的小铺面总算全部租赁出去了。 一到三层虽然都是小铺面,却占据了一半还多的面积,有了这些租户,每年的租金收入算是稳了! 两千五百多间小铺面,每间铺面每个月三百块钱,一年下来就是九百多万。加上四楼五楼的租金收入,两年就能把投资收回来,这还是在不计租金上涨的前提下。 毕竟,工人工资在上涨,物价也在上涨,租金哪有不上涨的道理? “有些商户不是早就想租赁四楼的大铺面么?你回去告诉他们,现在可以签合同了。”苏峥吩咐一句之后,又补充道:“告诉他们,以私人名义租赁超过三百平米的,免费赠送半年楼顶广告位!” …… 十月末,苏峥意外接到楚青山打来的电话。 “你手里有钱吗?” 这句话让苏峥心头一颤,准老丈人不会无的放矢,能如此直接的询问,肯定是有用钱的地方。 “有。” “多吗?” 如此简单直接的问话苏峥还是第一次遇到,这让苏峥心跳加速,呼吸也跟着变得急促,“我能凑出来一千万……如果不够,还能多一些。” 电话里沉默了好一会儿,苏峥将话筒紧紧贴在耳边,隐约能够听到话筒里传来的呼吸声。 “你觉得摩托车怎么样?” 摩托车!? 苏峥眼睛瞪得溜圆,快速点头道:“前景很大,未来有可能成为主要交通工具。” “下个月,嘉陵……” 只是听到嘉陵两个字,苏峥就差点惊呼出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