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章 败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贯穿武当山脉的堵水,在锡县(白河县)与武当县的中间汇入沔水,入河口东岸平坦开阔而西岸崎岖逼仄。   汉军的营寨亦分西东对望而落。   其中,郑璞亲自督领八千余士卒在东岸扼守,而西营仅有庞宏部两千士卒。   但吴军无有攻打西营的打算。   那边的地形太过于陡峭了!   戍守兵力虽然不多,但比东岸的营寨更难被攻陷。   是的,心有不安的朱然与张梁,还是开始了让士卒们死力攻坚。   至于无法寻到郑璞有可能设谋的痕迹,他们在督兵攻坚之余还广派斥候在周边警戒,防备未知的危险。   同样,连续攻打了数日的他们看不到丝毫胜利的曙光。   只是让早就萧瑟的堵水河谷,平添了许多尸体在诉说着寒冬的悲凉。   但朱然想将唐咨部救出来的冀望,并没有寄托在攻破汉军阻拦之上,而是想给与他自救的机会。   盖因朱然知道,自身是不可能攻破汉军营寨的。   堵水河谷南端的那边,尚有丞相部的万余人在驻扎呢!   哪怕他将此地郑璞部攻打的岌岌可危、士卒死伤惨重,但丞相完全可以复遣两三千士卒前来助战。   攻守双方士卒的伤亡本就悬殊。   他以两万有余的兵力进攻万余人的郑璞部,哪来的破营希望!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并非是他不吝惜麾下士卒的性命,而是为了将郑璞部遏止在此、让丞相部不能从容离开堵水河谷罢了。   因为他已然派遣心腹之人,分别赶去上庸城与子午谷了。   遣人往上庸,是他知道汉军对上庸的围困乃是空缺出了西城门的方向,唐咨部若是突围,可以途经西城从秦岭南道归来与他会合。   如此,朱然部的战略目的便从攻坚变成了接应,自然也能更容易达成。   唯有的顾虑,那便是唐咨部如何摆脱丞相部的追击。   此亦是朱然遣人去子午谷寻魏军的缘由。   他想请夏侯霸派遣两三千士卒赶到废弃的洵口戍围处,于山林中广设旌旗、大作鼓吹等,佯作魏国大军前来接应的假象,以此来让汉军的追击稍微滞留,好令唐咨部的突围更容易些。   至于,从上庸往西城突围的这段距离,需要以多少士卒作为断后之军,那就只能让唐咨见机行事了。   朱然唯一能给予的保证,是只要唐咨部进入秦岭南道后,他即使拼尽本部所有士卒甚至是战死,都一定会让唐咨部毫发无损的归去江东。   唐咨得到这样的口信后,感慨万千。   入江东征伐多年的他,当然知道朱然的言出必行;亦对彼不吝自身麾下性命,也要将自己救出来的豪烈很感激。   是故,对突围不抱有多少希望的他,仍愿意试一试。   若是突围失败了、身丧在上庸-西城这段路程中了,就当是“将军百战死”的必然罢。   然而,可惜了。   他有了决死之念,但夏侯霸却不愿意成全他与朱然这段舍命相互扶持的佳话。   夏侯霸回绝了朱然的请求。   声称自身得到的将令,乃是侵扰汉中郡的黄金戍围、遏制汉军有可能从汉中郡复遣来的兵马,而并非是为了给唐咨部作疑兵、将自身麾下士卒陷入危险中!   比如,他如朱然所愿遣兵前去了,万一汉军丞相部直接弃唐咨部不顾,改为前来攻击魏军呢?   两三千疑兵,如何抵挡!   而这些疑兵被击败了,汉军衔尾追击而来,他又如何扼守住子午谷的营寨?   且夏侯霸回绝之余,还对朱然遣来之人反诘。   曰:“贵军上庸郡五千士卒不可弃,便将我国士卒性命视作草芥乎!”   这样的回复被使者带回来,朱然听罢当即须发皆张、怒不可遏。   盖因夏侯霸是在强词夺理。   以两三千士卒作疑兵,若是汉军转来攻击,径直返身归去即可!   汉军哪能追得上!   何来“以魏军士卒性命作代价助吴军突围”的指责!   这分明是魏军不愿意出力,想看汉吴相互攻杀、以期坐收渔翁之利罢了。   然而,纵使他明知夏侯霸是在推脱,却也无法反驳什么。   魏国本来就没有义务为吴国出力。   复遣使者过去交涉,不过是自取其辱罢了。   而他的副将张梁,则是提出了退而求其次的做法——求人不如求己,他想引本部四千余人赶去西城,接应唐咨部归来。   对此,朱然颇为意动。   他无法攻陷郑璞的营寨,但是以本部牵制郑璞部还是可以做到的。   哪怕是汉军丞相部提前得悉了他们的意图,径直引兵前来与郑璞部合兵,他都有信心将之牵制住一些时日,避免唐咨与张梁部的归路被断。   但有时候,世事往往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朱然复遣人去上庸城,将以张梁部作为接应之事知会唐咨时,唐咨却不打算突围了。   缘由,同样令朱然部无法反驳。   唐咨觉得这样的突围,必然会让吴军死伤惨重;甚至稍有不慎,乃是以张梁部为他陪葬了!   毕竟,在东三郡的汉军不止郑璞与丞相部。   而汉军若是从扼守巴山北道的关兴部,调遣五六千士卒前来堵水河谷,冲破朱然部的阻拦将他与张梁部的归来断掉,陆逊部是无法阻止的。   且汉军调兵的路途,并不算远。   至少要比他从上庸城突围到西城,在走秦岭北道至堵水河谷要近得多!   是故,唐咨不愿意突围了。   他觉得朱然为了上庸这五千士卒,而让更多士卒丧命的做法不可取。   好吧。   无奈之下的朱然,唯有继续进攻郑璞的营寨了。   心中亦开始思忖着,先前孙权与陆逊将上庸城五千士卒划入“代价”中,或许是早就预料到了他如今的为难?   他没有答案。   只是努力用这样的推测,来宽慰自身无法救援上庸的无奈。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于不知不觉之中,时间已然来到了绍武六年(243)的正月。   而攻坚了月余时日的吴军,亦不出所料的罢兵了。   其中,原本做好死伤惨重的朱然部,不过伤亡了四千余人;但可进退自如的陆逊这路,战果则是令人膛目结舌。   竟丧亡了万余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