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7章愿为驱 济北王曹志少小便慕文学,且擅长骑射,在温润如玉、平易近人与敦厚朴质的表象之中,却是藏着宏大的抱负。 但他知道,想施展胸中才学是不可能的。 不管父辈的渊源,还是天子曹叡子嗣夭折殆尽的狐疑敏感使然。 哪怕现今宗室曹冏修表上《六代论》,触动了曹叡心思,下令让庙堂诸公商议探讨,他都知道自己不可能被启用。 无他,魏藩王宗室说多不多、说少亦不少,曹叡为何要用他而徒增烦恼呢? 但他仍心存冀望。 此番机会太好了,如果错过,那么他将永无出头之日。 而倏然起意想问计于李简嘛 一来,是他委实无人可计议。 另一,则是他不用担心作为局外人的李简会将此事宣扬出去,令他陷入口舌是非中,被有心人诽谤于庙堂之上。 是故,在李简盘桓了数日后,他便借着问及河西走廊风物之余,还故作姿态的感慨了句,“忆往昔武帝时鞭挞宇内,无人争锋。如今竟败绩连连、丧土无数,岂不令人悲哉!” 亦如愿的令李简主动挑起话题。 问曰,“社稷有危,匹夫往赴;大王乃武帝之后,更责无旁贷。大王擅骑射,既不忿蜀兵连年入寇,何自悲切而不上表庙堂服戎马之劳?” “唉,孤委实有心无力耳。” 闻言,曹志长声叹息,但也没有将隐隐有怨怼之意的话语说出,而是迟疑了片刻,反问道,“文策必知缘由,又何必明知故问哉!” 若不明知故问,焉能知如心意何如? 心中暗自哂笑一声,李简沉默片刻,乃肃穆而道,“简近日有闻天子命庙堂诸公议《六代论》之事,亦知大王忌惮所在,就是不知大王何所求。大王欲服戎马御蜀邪?抑或出任地方,牧民施政邪?” 我文武兼备,所求者自是出将入相! 曹志默然。 许久后,才轻声发问,“不知文策所问二者,何异邪?” 不假思索,李简对曰,“孔夫子因材施教,医者对症下药。” 亦不等曹志复言,乃继续说道,“大王心中所期,简大致知矣。简近日得大王盛情厚待,当有报之。故斗胆谏两策,供大王自取。” “善!” 早就期待着的曹志,不由拊掌而赞,催声道,“不知有何良策,可全孤报国之心?还请文策不吝教我。” “不敢当。” 连忙拱手谦逊,李简朗声道,“简学浅才疏,是否能令大王得偿所愿乃未知之数,不敢当大王之赞。”言罢,清了清嗓子,将心中所思悉数道出,“简所思一者,乃是大王可上表朝廷,请天子将济北王爵位转与兄弟或子侄。如此,可明大王报国之心、不复受他人忌惮,亦可以宗室俊才求得戎马之机也。其二,则可请天子亲近之人,在恰当时机为大王进言,或能为谋得施政一方的时机。” “天子亲近之人?” “秦元明?” 不出意料,曹志自动略过了第一个选择,喃喃自语。 待垂头捻须思虑片刻,便有些失望的摇了摇头,“天子亲近之人,诸如夏侯太初、司马子元等,孤不可求之,此乃藩王身份使然耳。而若秦元明者,其人谨慎,伴驾多年未尝进一善人,孤亦不可如愿也。” 且为了不让李简赧然,还很好心加了句,“非是文策所言有误,实乃庙堂之深,非涉足者可知也。” 但李简面无异色,轻声谓之,“大王,简所指者乃燕王。” 燕王,乃是魏武之子曹宇。 为人性情恭顺温和,少小时便与天子曹叡相善。 是故,曹叡即位以来一直对他很亲近,不仅没有遣去就藩,长使之留在邺都(城)看护宗室,且随着先前秦朗督兵在外已经被招入雒阳伴随左右了。 若是曹宇愿意趁着天子曹叡心情好的时候,能为曹志美言一二,说定事情就能成功了。 毕竟,曹叡已然让庙堂诸公对《六代论》计议了嘛。 说明他是有从宗室取才打算的。 且随着曹植的故去,曹志已然不可能成为动摇国本的威胁了。 “乃燕王?” 李简话语甫一落下,曹志顿时神采飞扬。 但很快,他又恢复了气馁之色,“只是孤与燕王交情尔尔,且不得谋面之时,纵使作书求之,恐燕王亦不会冒着触怒天子而周全于孤。” 呼 闻言,李简悄然舒了一口气。 入魏那么多年,如履薄冰了如此之久,他终于可以图穷匕见了。 按捺着心中的激荡,李简躬身作礼,慨然而请,“若大王不以简粗鄙,简愿亲自前往,为大王说燕王谋全此事。” 呃? 当即,曹志愕然。 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的道理,他还是懂的。 谋面不过数日的李简,竟甘愿自请为他所驱,他自然有些猝不及防,亦不由戒心顿生。 但转念一想,似是自身也没有什么可容李简惦记之处,便又稍缓了心思,试言道,“文策好意,孤铭感五内,但不敢劳文策劳顿耳。文策本无有仕途之意,能为孤进言已是难得,孤安敢复劳文策奔波邪?” “大王此言谬矣!” 不料,直起身的李简,却出言反驳道,“简非为大王奔波,乃为自身所求耳。” 何所谬? 曹志哑然,弗能解。 而李简亦不等他发问,便径直道出了缘由。 “大王,简乃河西人,源于先前行刺蜀郑子瑾之事,为不牵连宗族,委实是不得已离乡梓游学避祸,亦常期我魏国复河西之日,容我得归乡梓之时。今甘愿为大王奔波,亦是此由。大王身份使然,难以启用于庙堂,然而若天子用之,必可令天下有识之士皆知天子励精图治,进才不问过往、不论前咎也!亦可令我魏国上下戮力一心也!所谓众志成城,若我魏国奋勇,将蜀兵逐出关中,复陇右与凉州不难也,简归乡梓亦指日可待也!” “原来如此!” 闻言,曹志感慨万千,步前把其臂而谓之,“文策有此心,孤若不从,心何安也!” 复问曰,“只是游说燕王,文策意欲何为?” 答曰:“回大王,简所思者,无非五斗米教耳。” “大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