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十卷《天魔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楼中,方休拿着刚从书架里取下的旧书。   夜色还深,却挡不住先天真人的视线。   便见那旧书封面上,已不见大罗伏龙真经字样,赫然写着三字:天魔策。   翻开书皮,扉页写着两行字:坐昆仑而小天下,论法理且穷四门。   方休抄过《昆仑坐论》,知道这两句话说得是吕祖、荒佛、姬武、丘圣四位人祖,在昆仑讨论天地法理,传下四大门别的典故。   四大门别的差异,便是这昆仑坐论时,四祖对天地法理的不同解法。   道解为三千大道,佛解为三千佛与一点智慧,武解为唯我唯武,儒解为……   以方休看来,昆仑四祖的四种解法,估摸着可以理解成四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观不同,才有四大门别。   “这《天魔策》又是何种解法,哪一门的修行之法?”   方休再翻一页,眼神忽而变化。   便见书上飞墨狂书着八个字:一派胡言,无法无天!   方休忍下惊异,继续翻看。   越看,越是心惊。   按书上所说,当年昆仑坐论时,还有第五人隐蔽一旁,偷听到四门解法。   这人名,杨苍。   杨苍窥听四祖坐论之后,对四门解法不屑一顾,便立下自己的解法:无法无天。   意思是,天地之间,根本就没有法理!   这解法被称之为魔解,也就是天下魔门的来历。   魔解或许与武解、儒解还有缓和之处,却与道解、佛解完全背道而驰。   无法无天一说,是直接否认大道与佛的存在。   这便罢。   先古时代,还有一大如今少见的门别,神门。   只因四祖齐聚昆仑之时,神门天帝正在追杀赤洲最后一位神魔,才错过坐论,没有留名史册。   神解是:天地有灵,谓之神。   这与魔解简直不共戴天。   也就导致,杨苍最终死于天帝之手,魔门于是式微,只能在暗地里传承,人间罕见。   昆仑坐论时,四祖将自己学说去芜存菁,提炼为三部《道藏》、一页《佛书》、三《坟》五《典》、十三圣《经》。   而暗地里窃听的杨苍,将四门经典尽数习得,才传下十卷《天魔策》,乃是魔门的立门根基。   这十是虚数,实则《天魔策》的数量千千万万,亦或者说,《天魔策》根本便无有数量。   天地无法,天魔无相。   《天魔策》出自四门经典,也只能去往四门经典。   它自身无法修炼,却可以根据四门修行之法,演化出种种魔经。   魔经与所参照的四门修行之法,法力气息一般无二,至少要高出两个境界才能发现其中细微差异。   而不同魔经,却可以随心转换。   是以魔门之人极擅潜藏踪迹,才在道、佛、神三门绞杀下,依旧存身于世……   方休合上书,只觉着这《天魔策》上所述匪夷所思。   世间怎会有这样的修行之法?   可眼前所见,又由不得他不信。   他稍加试验,在自己意识中转过《大罗伏龙真经》经文。   便见手上旧书,天魔策三字好似活转过来,如蛇蜿蜒,一阵聚散,很快变化成:大罗伏龙真经。   再将旧书翻开,方才的魔门来历描述,也已经变作修行经文。   这经文,该称之为《大罗伏龙魔经》!   方休将手上这《大罗伏龙魔经》,与脑海中的《大罗伏龙真经》仔细对比,赫然发现,两部经书有九成九的相似。   只在一些极易忽视的细枝末节处,才有截然不同的变化。   偏这伏龙真经又极枯晦,方休领悟艰难,是以一直不曾发现,自己识海中的伏龙方休,其实是真龙与魔龙纠缠,两条大黑龙拧作一条。   或者说,也正是因为真经与魔经混杂一体,才让方向难得进境,耗费诸多佛门神通法币,也无法解开法脉修炼之法。   “原来我一直修炼的,是魔门功法?”   这世上之事怎如此荒谬。   本座方才坚定求道之心,以道家门人自诩。   原来竟是契丹人?   方休催动体内窍穴,立时便有一股伏龙气息运到掌中。   之前不知关隘,而此刻他明白过来底细,只是心中念头一动,便见那独门无二的伏龙气息,轻轻一下翻腾,就化作《吕祖说先天得道经》的寻常气息。   意识再动,又化作阴森森鬼气。   体内也忽而多出八团诡异气息,顺着经脉缓缓游动,推着周身气息运转。   旧书亦是变化,书名作八鬼真经,书中经文也墨迹游动,重新演绎。   “我那日还当是酒鬼和尚的障眼法,原来是我心中想着他所说的《八鬼真经》,《天魔策》才演化出《八鬼魔经》来。”   方休啧一声,翻开《八鬼魔经》仔细看。   他当日只听酒鬼和尚粗略提过几句八鬼真经的玄机,此刻这《天魔策》演化而来的《八鬼魔经》便虚有其表,虽仿出八鬼自行搬运气息的效用,本质上却相差甚远。   这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天魔策》再是玄妙,也不可能仅凭一个名字便推演出全本经文。   只有方休已经了然的部分,才能化作魔经。   “无厌观中,为何会有《天魔策》?”   若肉妖道人是魔门弟子,他定不会将魔门至高秘典,就这般随意放置。   而若他不是魔门弟子……《天魔策》有碍道心,也就只有方休这假道士才会翻看,正经道门传人,定然第一时间将之销毁。   可如果说这《天魔策》不是肉妖道人所留,又能是谁?   这问题,只怕一时半会儿也找不到答案。   “那我到底是继续修炼魔经,还是趁早回头?”   方休思虑着。   一方面这《天魔策》来历古怪,天知道藏着什么风险。   可另一方面,道法是大道凭依,內相之后便无法回头,而《大罗伏龙真经》困难重重,前路难寻,《天魔策》却能演化种种魔经,不怕将来无路可走。   再者说,天魔无相,也最合方休潜藏身份所用。   “这《天魔策》的来历再是古怪,难道还能比我抄书从紫禁中取物更离谱?”   想到这里,方休心中有所抉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