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3章秘书李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陈广生对这名字不太熟,但他相信王艺盟,肯定不会随口乱说的。   于是,王艺盟就和陈广生,介绍了一下李军的情况。   当初陈广生刚刚从邱力手中,接过万顺集团时,李军通过应聘,加入了万顺集团。   他今年23,当时是浙省财经大学的的应届毕业生。   家里的条件一般。   王艺盟会注意到他,是一次偶然,那次他去财务部拿报表时,发现这个人非常细心,而且为人聪明但不狡猾。   这次他要离开的消息放出去后,公司有不少人,都找上了他,目的很明显,希望王艺盟可以在陈广生面前,说两句好话。   能给陈广生当秘书,这是个一飞冲天的机会。   甚至公司里的一些女员工,还对王艺盟有过性暗示,送钱,送礼那就更多了。   但这个李军,他没有做这些,王艺盟知道陈广生的性格,对于这些送礼的人,王艺盟直接就忽略了。   他原本也没想,在陈广生这推荐李军,要不是陈广生现在问,他也不会说。   李军?我知道了,你现在去让他过来。   陈广生没有多想,决定自己先看看。   好。   李军虽然年纪轻,但为人非常有礼貌,加上很勤快,平时谁有个小忙,他都会去帮,所以大家对他的评价,一直都很不错。   和往常一样,此时李军,正在做自己的工作。   李军,你过来下。   突然,王艺盟的声音的响起,顿时所有人都看了过去。   快过来,王秘书找你。   财务部的部长,立刻一脸笑容的走过去,脸上的讨好之色非常明显。   李军听王艺盟叫自己,感到很诧异,赶紧放下手头的工作,在很多同事,诧异的目光下走了过去。   王艺盟他是认识的,心里头很忐忑,担心自己犯了什么错。   他非常珍惜万顺的这份工作,工资待遇都非常好,一旦没了,对他和他的家庭,都会造成很大影响。   董事长要见你。   王艺盟面无表情的说了句,然后转身就走。   还愣着干嘛?没听见董事长找你吗?   财务部的部长,隐约间,已经猜到了一些,见李军还杵着这发呆,立马低声提醒了一句。   部长,那我的工作   你别管了。   李军闻言,赶紧追了上去。   董事长找李军干嘛?他们认识?   认识什么啊?小军这个人很好,不可能得罪谁,刚刚王秘书亲自过来,现在董事长又要见他,我看很有可能,他要成为董事长的新秘书了。   要真是这样,那可就一步登天了啊。   他这一走,财务部的员工,都开始热烈的讨论起来。   跟在王艺盟后面,李军感觉非常紧张,对此,王艺盟也没说什么,他完全能理解,李军此时的心情。   想当初,陈广生突然挑选他做秘书时,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董事长!   进去后,看到正在看文件的陈广生,李军深吸了口气,然后恭恭敬敬的叫了一句。   坐。   陈广生先是打量了一眼李军,他戴着眼镜,长的很清秀,从外表上,陈广生还是很满意的。   听到陈广生让自己坐,李军不敢不听,但只是屁股角挨了一点沙发的边。   陈广生见此,并没多说什么,而是和他交谈了起来。   十分钟后,李军一脸激动的从办公室中走了出来。   到此时,他甚至还不太敢相信,陈广生竟然准备,让他来当自己秘书。   李军非常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而陈广生,对他的第一印象也不错,谈话间,听他的谈吐,应变反应能力,都是比较出色的。   至于其他的,陈广生还需要再看看,总而言之,给他当个秘书,应该是没什么问题。   很快,李军将要接任王艺盟,成为董事长秘书的事,就在公司内部传开了。   不少人,都对他非常嫉妒,但这种心思,他们明面上是不会说的,而是纷纷去祝福他。   财务部的同事,有一大半,都对他发出了晚饭邀请,甚至要有要给介绍对象的,总而言之,什么都来了。   这就是现实,当一个人足够出色时,他会发现,周围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下午,陈广生开完了公司最有一个会议后,便出发去了区政府。   区委书记王凯,和陈广生比较熟悉,毕竟陈广生他们的公司,就在潮安区。   上次陈广生准备收拾宋天海,就是看在他的面子上,才最终饶了对方一次。   王凯对陈广生,也是非常感谢。   万顺做为阳市最大的集团,自然也是潮安区最大的私营企业。   这次区里召开的会议是,为了贯彻落实,年前省委下达的《关于私企和国企应相互交流》文件的精神。   自九十年代后,一向被称为铁饭碗的国企,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国家也越来越重视这个事,所以这项工作,是全国地方政府都要解决的。   浙省这边采取的办法是,希望一些发展很好的私企,能够和国企进行一个深入交流,传经送宝。   身为万顺集团董事长的陈广生,自然要当仁不让。   可这种会议,陈广生其实是不太想参加的。   理由很简单,国企为什么会这么快的落魄,可以说这里面的原因,是人人皆知。   产品落后,思想观念不够开放这些,其实都都不是主要原因。   最根本的病因,是贪污腐败问题,可以这么说,如今的国企,从董事长到下面的一个班长。   就没有一个不在里面捞钱的,只要这个问题不解决,那么不管采用什么办法,都是无用之功。   会议上,王凯向众人宣读了文件,并让国企代表和私企代表,都上去发了言。   这个私企代表,就是陈广生。   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观点,陈广生说的,基本也都是官话套话,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东西。   但说完后,下面还是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接下来,就到正式环节了,这个深入交流,到底该怎么展开。   区里的建议有两点,第一,让私企派人去国企里面指导,第二,国企的领导,去私企里面学习一段时间,取长补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