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嬗看着远去的小部落,低语了一声: “小黑走早了呀,应该把消息送给舅祖父的,不过没事,下次再送就行。 这次急着请功,没想到这茬,以后要等个一天,这个经验得记下来。” 霍嬗看着小部落远去以后,返回了自己的大帐,开始研究起了后续的计划。 不知道也就罢了,直接去找左贤王部,但是现在知道了,那这么大一块肉放在眼前,不吃对不起自己啊! 霍嬗下了狠心,准备搏一搏。 ‘己方兵力四千,左谷蠡王常在王庭的兵马应该有万骑,直属部落兵马必定过两万。 若是给他时间召集,应该能过五万,算多不算少,就给他算八万,二十倍,啧啧……’ 霍嬗感觉有些牙疼。 不过他这是硬往多了算,其他不说,左谷蠡王想召集过五万兵马,没个把月不可能。 而霍嬗怎么可能让他召集将士。 所以他想了想,准备采取大汉的国策,先剪掉你的羽翼,然后再一击毙命。 把你周边的中小型部落全部扫清,你从哪召集将士去? 所以这么算下来,到最后,直属的两万才是要真正面对的,而这两万将士有一万多也需要召集,没个几天聚不起来。 所以需要面对的,就只有五千到万骑。 这儿就要说一个问题,匈奴除了单于庭,其他各部是没有城池的。 营帐穹庐你拉着就能走,城池你拉不了,所以正适合骑兵纵横。 ‘还是按照两万算,五倍差距倒是在承受范围里,但是这个计划不太现实啊! 清扫周边部落,不可能没战损,还要让消息不能流传出去,小部落还可以,中型意外随时会发生,难度大破天!’ 霍嬗揉了揉额角,头疼的不行。 所以说,原先霍嬗不受降的想法还是得变一变。 不受降,就没兵源啊,羽林军拿去消耗他舍不得。 至于会不会有人投降,这个问题霍嬗从来就没有担忧过。 贵族大部落投降几率都是一半一半的,例子就在眼前,远的河西的昆邪王、休屠王。 这俩王那时候是真正的国王,麾下人口过十万,还占着河西,被老霍打疼了、打怕了照样投降。 而远的不说,就说眼前的,左大都尉地位不低吧,还是单于子弟,不也要投降。 他是真的要投降,至于有没有杀了儿单于坐单于位的心思,估计心里还是有的,但是他自己肯定也知道不可能。 另外几个王又不是吃干饭的,你一个左大都尉想当单于,送你两个字,呵呵。 所以说左大都尉是个聪明人。 大汉和匈奴的处境早已调换,大汉现在如日鼎盛,而匈奴逐渐日薄西山。 还有其他几王投降大汉后,过好日子的例子就在眼前,嗯,起码现在是好日子。 所以他大概率是想真投匈奴,杀儿单于是为了功劳。 但人心不足蛇吞象,历史上被成功反杀。 而像这些地位崇高的贵族都想投降,底层被欺压的部落就别提了。 霍嬗突然想起了一件事,立马冲帐外喊道: “孙尚,你把张安世给我喊过来。” “诺。” 没一会张安世就来了: “校尉,您找我?” 霍嬗斜靠在椅子上,伸手指了指下方的位置: “嗯,先坐。” 张安世来到自己的位置坐下之后,霍嬗又招了招手: “坐近一点。” “诺。” 张安世又换了一个位置。 “校尉找我,不知有何要询问?” 霍嬗沉吟着问道: “我记得匈奴每年是有个祭天仪式什么的,对不对?” 张安世有些不明所以,但还是点点头回答道: “是有这么个祭天仪式,跟咱们汉人的过年一样。” “是一月,五月和九月?” 张安世又点点头: “对,校尉记得没错,每年的三月,五月和九月的天狗日,各部落首领会齐聚单于庭的月神庙,在单于的带领下,祭拜天神。 而每年的五月是最隆重的一次,不光要祭拜神灵,还要祭拜天,地,太阳,月亮,祖宗等等。” 说到了正点,霍嬗连忙问道: “今年五月的天狗日是哪一日?” 张安世笑了,这个他以前因为比较好奇,还真研究了一下: “回校尉,正好是五月初五。” 霍嬗握了握拳头,眼中一阵振奋。 ‘这不就巧了嘛,就是如果真要拿左谷蠡王下手的话,估计要耽误不少的时间啊! 五月初五开始,左谷蠡王部的王庭还不知道在哪,但保守估计,距离单于庭起码一千五百里以上,甚至过两千里都有可能。 所以说,保守估计,四月中,左谷蠡王就要出发,甚至四月初就得出发,还要一个多月……’ 霍嬗的计算是没错的,因为左谷蠡王庭在这一片千里的范围里。 而这片区域的在单于庭的东南,他并不是正北或正东,距离相对要远一些。 而按这个推算,只需要知道左谷蠡王庭的位置,就能够推算出时间来。 而霍嬗怎么知道左谷蠡王就一定会在王庭,而不是单于庭? 因为儿单于继位不到一年,他年龄还小,才十二,他怎么可能把他的这些叔叔伯伯和祖父啥的放到他身边,那不是自找麻烦嘛。 请神容易,送神难啊。 霍嬗回过神来,发现张安世还在,他挥挥手: “下去休息吧。” “谢校尉体怀,臣告退。” 张安世行礼转身离去,啥也不多问。 张安世多聪明一个人啊,霍嬗突然问这个,那肯定是有些想法。 但他是个聪明人,该告诉的时候霍嬗自然会告诉他,不想告诉那他问的话,就是犯了忌讳。 张安世走后,霍嬗靠在椅子背上,用右手抱着左肘,左手抬起捏着两边脸颊,虎口捂住嘴巴,闭上眼睛假寐起来,低着头开始想计划。 ‘左贤王部的事情不能误,本就是奔着这个来的。 至于左大都尉的事情,时间不算是很紧,因为左大都尉一直是等到大汉来兵马以后,他才会发动刺杀,所以他在等。 而这个时间,历史上记载是明年,老赵领的军,老赵……’ 想到这霍嬗突然愣住了,对啊,历史记载赵破奴就是因为这事受了埋伏,被匈奴困了三年。 ‘这件事,左大都尉应该没事,因为他也被杀了,但是老赵被埋伏,会不会是儿单于提前就发觉了这件事?’ 霍嬗思考了一会以后,觉得很有可能,这件事得小心一点,把自己埋进去就不好了。 虽然历史上的儿单于喜欢打仗,喜欢杀人,残暴不仁,闹得匈奴惶惶不安,所以左大都尉才密谋杀他。 但是青史留名的人物就没一个简单的。 从他的历史记载还没发生的几件事就可以看出。 第一件,今年刘彻会为了离间匈奴君臣,派两支使节去单于部和儿单于的叔叔右贤王部。 而右贤王是怎么做的? 他连面都没见,两支人马一起送给了儿单于。 右贤王历史记载也不是个简单人物,儿单于两年后死的,然后是他当的单于,名正言顺,大家还都信服,打的李广利哇哇叫。 由这一点就能看出,儿单于在匈奴还是很有威望的。 他还灭了老赵的两万骑,是亲自带兵。 而且他还改变了匈奴的国策,原先主要发展方向是大汉的上谷和上郡,一东一中。 但是他上台以后改变了策略,发展方向放到了西北和西域,这你能说他是个笨人? 左贤王部空虚也有这么一部分原因。 霍嬗极度怀疑他在藏拙,表面露出来的只不过是因为他年龄小,怕镇不住人的自我保护。 我喜欢杀人,别惹我,就跟曹操梦中好杀人一样。 曹操的现代人都知道是胡扯,但这个时代的人都信啊。 更别提儿单于那是真的杀人。 霍嬗越想这件事越不对,得慎重。 不过这件事在后面,霍嬗把他先放到了脑后,开始想左贤王和左谷蠡王的事。 祭天仪式是不能缺席的。 如果左谷蠡王四月中出发,还有一个半月,而这一个半月就是霍嬗插手的时间。 他打算先减除左谷蠡王在东边南边的羽翼,消息能不暴露就不暴露。 西边和北边不动是因为他还抱着一个打算,那就是在左谷蠡王前往单于部的路上埋伏他。 而西边和北边动了以后,他前往单于部的路上就会发现。 而霍嬗抱着最坏的打算就是,他在减除羽翼的时候被左谷蠡王发现了,那就只能快刀斩乱麻了,直接看能不能擒王了。 若是擒不了,那就跑呗,最初的打算,边跑边打。 最理想的状态当然是左谷蠡王没有发现,然后减除了他的半部羽翼,接着在半路伏击死他,最后扫平剩下的。 然后直奔左贤王部,处理完了左贤王部以后,直接跑路,左大都尉那边去不去了,他还得思考一下。 其实最好是原地等着,探查情况,先埋伏,再扫除羽翼,但是…… ‘等不了啊!’ 不说后勤问题就让他停不下来,停的时间越久,他就越弱,饿死倒不至于。 而且不减除羽翼,不收降兵,他的兵力不够。 光凭着这四千人,还怎么打埋伏啊! 能以大兵力打仗,能以大势压人,霍嬗就不愿意以少胜多。 不说伤亡会很重,就说里面的风险,一步走错,那是极有可能全军覆没的。 问题到这就说到了为何不多带点兵? 可是兵带多了,更容易被发现。 ……… 感谢读者大大的打赏: 陌生的损友,500币! 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