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日一早,大家就都开始行动了起来。 用了一日的时间,霍嬗在送走了大军,安排好了羽林虎贲以后,十七日,带着两连护卫来到了绿洲中央位置。 等他来到此地的时候,天色已经大亮,到处都是车马以及人。 粮草是重重之中,是这近百万人的命根子,粮草一旦出了问题,大军霍嬗可以带着他们去抢吃的,军户就难了。 所以粮草是由羽林虎贲看管着,储存粮草之地,连一丝火星都不能看到。 羽林虎贲大军造饭的时候,都要距离粮草十里之外,然后做好运送过来。 期间还要有游骑在做饭的地方,和粮草存放的地方游荡,避免有火星被吹过去。 所以这里看到的大量的车马上,除了近几日所用的粮草,都是一些家当。 对了,粮草是十日一领。 这些家当里有军户们的东西,不过他们的东西也不多,大都是一些铁质物。 其他的东西,比如桌椅板凳啥的。你要想带,也不可能让你带着跨越千里之外。 除了军户们的家当,最多的就是工匠们的家当,以及军用备用器械。 有些工匠们的家当非常的不好打造,也有一些虽然好打造,但是工匠们都用惯了。 霍嬗对工匠们是有一些优待的,而且俗话说的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嘛! 军用器械不多,大型的都是当地打造,不可能到处带着跑,也就是一些小型的。 比如说五千架备用的神臂弩,一万架连弩,还有马蹄铁等物。 除了这些,最重要的物资就是十万斤的铁锭了,带着这些东西,一路上过来可真不容易。 但不带不行,铁矿不是那么的好找到的,这些算是前期所用,以及后备的材料。 霍嬗没有打扰忙碌的众人,而是带着护卫四处看了看。 军户们已经差不多分好了,如今在县乡里长的带领下正拿着兵刃以及镰刀割草平整荒地,安营扎寨。 镰刀这玩意家家户户都有,这可是名副其实的吃饭的玩意,靠着他收购粮食呢,一家基本上都有那么两三把。 不过这时候的镰刀并不是后世那种,简单讲解一下就是一个L字型木头架子,前段一个两头开刃的铁片夹在里面。 不光是能当做镰刀使用,取下来一个安装一个木把手,就是一把短匕,安装一个长木棍,就是一把长枪。 至于兵刃,那家家户户至少有一把,他们可是军户啊! 至于盔甲并不是很多,这十六万的军户有个三四万具吧,还不是很好的那种。 霍嬗到处转了转,看着军户们熟练的扎着帐篷,满意的点了点头。 按照这进度,明天他们就可以进入工作状态了。 霍嬗转完了以后找到钟干问道: “工匠们安排的怎么样了?” 钟干正在忙事情,看到是霍嬗,连忙行礼回道: “回大都督,都已经安排的差不多了。” 霍嬗转头找了一个平整地方,小李子拿出两个折叠登子放下,坐下后霍嬗抬抬手示意坐下,然后说道: “讲讲。” “我军此行一共带了两千一百余人的工匠,现在能用上的也就有三百左右。” 霍嬗点点头,这个他心里还是有数的。 工匠也是有分种的,更别提他霍嬗的工匠,成分要更加的复杂一些。 你要详细划分的话很多,木匠,石匠,铁匠,土匠等等。 不过霍嬗只分为了三大类。 一类军用,主要打造军用器械,两千一百人占一千二左右。 这里面有打造盔甲的,有打造兵刃的,有制造弓弩的,有制造兵刃的,也有打造军用器械的。 不过这些人互相没有那么多的划分,都是可以通用帮忙的,当然,他们也可以打造农具啊什么的。 这一千二百多人非常的有用,发挥好了,不下十万大军。 别看才一千二百人,一旦给他们足够的材料和人手,作用无限大。 剩下的九百人,有四百差不多就是民用了,对于军事上的东西,他们确实不太擅长,但他们有些军用工匠带领,也能再军事上发挥作用。 但是民事上的,尤其是这种大开荒的时候,他们这四百人,可要比一千二百人的军工更有用处。 他们可以建造房屋,修建水渠等等。 虽然看起来作用不大,但是他们的影响力很大。 军用上的东西,一般人上不了手,要帮手也是要些劳力,或者处理一些简单事物。 但是这一部分工匠,他能带着百人一起进行建造。 霍嬗带工匠,那自然也要是工匠中的佼佼者才行。 而剩下的五百人,严格来说,他们其实不算是工匠,其中两百人是医师,这个就不用多说。 剩下的三百人,也是一样,他们啥人都有,反正就不能说他们是工匠。 有的是种田大家,能够辨别那儿的土地可以更好的生长粮食,等粮食种下以后,怎么样才能提高产量。 有的是堪舆师,对没错,就是堪舆师,可以理解成风水大家。 这些人是霍嬗好不容易集齐的,有道家、阴阳家征召来的,也有找的民间异人,也有国家的人才。 比如说在将作里他就喊来了几个。 他们不光是能看风水,也能够找矿脉。 嘴里念叨着什么金脉土脉,霍嬗不懂这些,他也就看看天象,判断一下近几日的天气而已。 不过这些人还真的有本事,还能真让他们找到矿脉,水脉,当然其中不全都是这种人,也有不少的专门找矿的人。 不过这些人在霍嬗看来,也沾一点神奇色彩,看土质可以理解,看山脉走向,真有这个说辞? 所以钟干嘴里说的前期能动用的就是这三百人了。 “三百人中,有八十的寻水之人,我把他们派往了八县,一县正好十个。 四十个的寻矿之人,分为了十个小队,我准备一队再安排六个助手,十名骑兵,去十方寻矿。 有着一百一的老农,准备分成十一个小队,去各地找合适的土地。 剩下的一些都是各有用处,比如……” 霍嬗听完后点点头: 谷/span“安排的不错,不过寻水之人给八县有些多了,不光是绿洲上要寻水,其他地方也要寻水。 这就跟我派了二十人去往各军中打井寻水,虽然他们驻扎的地方都有河流,但是也不能光靠河流,后半年水量降低怎么办? 而且我们这边的情况更加的严峻一些,绿洲上的这些河流,支持个把月不成问题,但是迟早有喝干的一天。 更别提还要地里浇水,水哪里来?要让他从地下来。 绿洲有四十就够了,剩下四十,三十派往各寻地小队,十名派往寻矿小队。 不光地边要有水源,矿边也是一样。” 钟干有些惭愧: “主公勿怪,这是臣的疏忽。” 霍嬗摆摆手表示无妨: “去安排吧!” ……… 接下来的几日时间,找矿的找矿,寻地的寻地,打井的打井。 这地下的水资源确实是丰沛,这短短几日的时间,已经打了上百口井了,有三四十口已经出了水。 矿脉还没有找到,倒是已经在附近找到了不少,大概算下来,已经有个二三十万亩了。 不过这地界的地,那当然不能跟关中相比,关中你出家门要不了多久就能够到田间地头。 与关中相比,这地方确实是远了太多,动辄十几里,几十里路程,但是没办法,这地方就这样。 先期就这样吧,后期慢慢的建立城镇,往地头搬迁。 其余的工匠,霍嬗也没有让他们闲着,十万斤的铁锭,霍嬗调出了五万,先行打造农具。 剩下的五万在没有找到铁矿之前,不能动用,军中要用,这数量实在是不多。 若是一直没有找到铁矿,那没办法,只能刀耕火种了,不过霍嬗觉得他运气一向不错。 军户们也没有闲着,一部分在工匠们的带领下打造农具,一部分在绿洲修建沟渠,一部分已经前往了找到的地。 虽然农具还没有到场,但是前期的土地平整,割草等事物还是可以进行的。 还有的在沤肥,这可是个好东西,但他虽然是个好东西,也不能一出来就用,那样的话火气太大,容易让粮食减产。 所以需要沤肥,也没有那么的复杂,挖一个大坑,然后撒些草木灰,用土埋起来,等自然反应就行了。 有两个月的时间也就差不多了。 所以牛羊的肥,全都没有浪费,霍嬗让人全都收集了起来。 不光是绿洲这儿,几处大军,人马的肥,也全都没有浪费,不过却并没有运送过来。 运送来运送去的太麻烦,直接在当地沤肥就行,等到时间差不多了,找当地合用的土一混就能拿过来撒到地里。 开荒种地也没有那么的麻烦,先深耕一遍,把土翻来,捡一捡草耕除一除草,晒一晒大太阳养一养地。 等个十天半个月,把地再翻一遍,再晒一晒,然后就不用管他。 等到领种地的前两三日,把沤好的肥料均匀的撒在地里,然后在耕一遍,最后用磨平整一遍。 这个磨可跟石磨不太一样,可以把他理解为一个平板,一边有些跟爬犁一样的突起,主要用来平整刚耕完的土地。 期间不下雨可能还得洒洒水,不然粮种不能下地,不然都得死。 水也是有要求的,不能太碱,不过这片地下的水还是很不错的。 等土地湿润以后,就可以边耕,边把粮种撒下去,这一步耕多深要看种什么粮食,麦一要浅一点,土豆深一些。 最后平整土地,然后就是完活,再就不用管他了,慢慢的会抽出苗来。 如果冬天在下一场大雪,再来几日大太阳就更好了,要大太阳是不能太冷,不然就冬死了。 明年关注一下,别起病就行,等到四五月就可以收了。 种地有时候就是这么简单,当然也要看物种。 麦子就是这样,土豆也很简单,别起病,麦子冬日里防田鼠,别把苗被抽走,土豆快成熟时防就行。 玉米相比于前两者,需要勤除草,刚种下的时候,种子别被鸟吃了就行。 种地是真的看老天吃饭,不下雨不行,没雨水干死了,雨太多也不行,种子或者根部被泡坏了。 此次开荒算是稍微复杂了一些,不过这是因为第一次嘛! 等日后把地养起来了以后,四五月收完不用管他,把肥沤到地里,用土一埋,等八月洒开一耕一种,然后等来年收成。 听起来很简单,但是里面还是有些道道的。 这次开荒虽然复杂,里面还施肥洒水的,但是来年的收成一点不高。 因为这地是刚开,没有种过,还需要往起来养。 地这个东西,你连续种几年麦子,或者连续种几年土豆,那地就会越来越贫瘠。 你需要换茬来种,麦子,大豆等等轮翻来种,有时候还要停耕一年,勤除草,晒晒太阳,这也是养地的一种方式。 虽然你种的多了,地会贫瘠,但是你三四年不种了,地也会开始不长粮食。 虽然听起来很奇怪,但是其实并不是非常的奇怪。 你不种粮食不除草,野草就会横生,吸收地里的养分,然后还遮蔽太阳。 没有翻过地,不光地面被野草覆盖,地底下的土地也见不到太阳,不能自然反应,过个几年地也就废了。 农民伯伯施肥,换耕,种粮食的同时,那也是一个养地的过程。 所以因为这样,刚开荒的地,产量那不会很高的,你施再多肥也没用,还有可能肥力把粮食烧死。 地力就相当于下限,肥力就相当于上限,下限不高,上限再高也没用。 同样的,你在提高下限的同时,上限也不能忘。 有的人地越种越好,有的人却越种越不行,这里面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不行的人就会提两斤肉,提一瓶酒,找行的人换种两年,帮自己养养地。 霍嬗带的那些种地大家和老农,就是起到了这个作用。 原先这个地,没有五六年的时间养不起来,但有了他们,两三年就够了。 虽然听着很不可思议,但是这很正常。 这种本事虽然有速成的方法,但是你想达到人家的水平,那太难了。 那是一辈子,甚至一代传一代,几辈子,十几辈子的经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