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节 五万万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段日子整整持续了两年时间,今年四月,大部分麦子都到了自己人手里,足足七万万石,前期收粮才停了下来!   少府分了近五万万石,花了五十五万金,是真的便宜,霍嬗这期间没管他们,他们怎么操作的,霍嬗也不知道。   他很好奇,麦价一直居高不下,他们低价收购是怎么做到的?!   但霍嬗也没好意思问,因为这是他们能够一直待在少府的原因!   少府就剩下不到十五万金的存款了,这还是期间赚了一些!   这五万万石少府在长安各地的府库存了五百万石,其他的没地存,全都存到了上林苑,堆的满满的!   五万万石听起来很多,也确实很多,一千五百万吨粮食,对后世来说不多,对现在来说很多,但也不多。   百万大军不算其他,光算百万人吃的粮,最低食量,一人一天两市斤(古代粮草不脱壳,也就一市斤),五万万石能吃四十一年。   但账不是这么算的,不说其他的马和辅兵吃的,也不说其他资源,就说战场在漠南,光从长安运到漠南,过去后能剩下十分之一就是好的。   运粮的民夫路上得吃啊,走的越慢,吃的越多,再下个雨,路途难走,就连这些人估计都得饿死在路上。   这么一算,五万万石粮草,真要百万大军出征,连一个月都不够,所以才说不多。   数十万大军出征,那是一个朝代最最鼎盛的时候才敢做的事,更别提百万。   就一个漠北之战,差点就把刘彻逼疯,到处弄钱弄粮,要不是带回来了一些战利品,抹平了一些消耗,留了些家底,估计大汉已经崩了!   这也是刘彻为何要在河西、北地迁民屯田的缘故,粮从当地产,近了很多路途消耗,能节省多少!   虽然这个开边市利的国策非常不适合休养生息,但谁让刘彻想打仗呢,而且这个仗还必须得打!   汉武最后几年为何开始休养生息,因为已经到崩溃的边缘了,再不休养,就是秦末了!   汉武时期从元封四年开始,一件大事过后,鼎盛不复,就在走下坡路!   打仗没错,但消耗太大,也不能死扛啊,不光带不回来战利品,还大笔消耗,几万十几万的人马埋在匈奴,你不崩谁崩!   前几年卖武功爵,收天价罚款,弄了一些钱,老霍去世后,老刘伤心了几年,大汉几年没大战,存了一些,还没来的及和匈奴消耗,所以霍嬗才说自己抓住了巅峰的尾巴!   ………   大户们其实从头到尾,都没弄懂怎么回事,因为这大批的麦子都在市场上转悠,都在附近其他大户的仓库里存着,从来都没缺过。   他们也是看到有利可图,才拿出了自家的麦子,放入市场,赚他一笔,毕竟都是一些粗粮,不影响。   但是五月一过,他们急了,他们收粮卖粮赚差价正赚的不亦乐乎呢,突然你们整整齐齐的说不卖了?这是怎么回事!   查来查去,被刘彻拿走了,现在咋办?那么多粮?   唉,只能吃哑巴亏了,让他们造反,他们也不敢。   而且,他们也拿到了钱,怎么算也不亏!   但是他们被这么摆了一道,心里不甘心啊,那就,继续抬粮价,但都有控制,就抬麦子,其他粮不抬!   他们也不敢太过分,怕把刘彻真逼急了,刘彻急了才不管你是谁,没人不能杀,更何况,杀了他们,刘彻就又有钱打仗了!   他们清楚的认知到这一点!   然后麦子价格开始上涨,其他粮在这件事上倒没事,也有涨,但幅度不大,大户们控制,不敢太过。   其他粮大规模上涨,是因为关中的干旱,五六个月没下雨了!   麦子价格一路飙升,从三年前的八钱一石一路飙升到了八十钱一石,翻了十倍。   但这只是报复行为,如果没人抬,不在这个关键时期,用不了一个月就能降下去,缺粮的只是大户,除了关中,百姓不缺,而且麦是粗粮,有很多替代品。   但是霍嬗会让他降下来吗?   八十的价格霍嬗都不满足,怎么也得到一百一,我均价十一钱每石收的,赚个十倍不过分吧?   手里的大杀器磨面之法还没放出去呢,这个放出去还得往上涨,还是大涨,降价估计要很久以后了。   但是没事,影响不大,还是那个说法,麦不是主粮,他只是粗粮,就算突然粗粮变细粮,也无所谓,因为有顶替品,还得时间发酵。   而且影响还很正面,价格上涨,百姓自然更愿意种,而且还别提,面可比粟好吃多了,亩产还更高!   就算日后降了,卖不出去,就这个时代,缺粮啊!   价格降了,不可能再卖,自己留着吃不好吗?   至于少府的这五万万石粮,霍嬗肯定不会全放出去,放个万万石,加本金收个一百多万金就行了,剩下的留着当粮草。   至于价格这么高,大户们会不会收,霍嬗丝毫不担心,要知道,人心不足蛇吞象,更别提在这个干旱缺粮时期。   磨面之法一出,麦子还会担心降价?   只要一直涨,那就有赚头,有赚头,价格再高,他们也会收!   而且这件事还能帮刘彻一个大忙。   ………   霍嬗扫了一圈众人,先开口问道:   “今日麦价几何?”   沈宁站了起来:“回小君侯,已经到了八十三了。”   “嚯,这几天又涨了三个钱,不错不错。”   霍嬗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大户们情况怎么样?”   “据说他们准备退去了,因为咱们没啥反应,让他们有些无趣!”   霍嬗嗤笑一声:“退?那可不行,我觉得消息可以放出去了,各位觉得呢?”   “臣等也觉得是时候了!”   众人站起身,齐齐对着霍嬗一礼后说道。   “行,你们准备工作做的怎么样?”   “回小君侯,都已经准备好了,各地的少府官吏都已经收到了石磨图册,大农在各地的官吏也会帮忙,半月之内,就能传遍整个天下!”   霍嬗点点头,这次严格来说,是少府的独角戏,大农的两万万石可不会卖出去。   关中大旱,十月两百万流民暴动,这就是元封四年的大事件,大汉开始衰败的开端,但这是国策问题,不光是因为大旱。   不过这次也算点子顺,正好撞到了这个节点,这两万万石加上这三年刘彻没祸祸,存的一些能够解决这次问题了!   不用像史上一样,带兵镇压了,而且说不定还能办几件大事!   不过就算没有这次干旱事件,像这么便宜的麦子,以后不可能有了,所以大农也不会买,只是帮忙,另一个部门还没到出场的时候。   按照霍嬗的意思,少府也不准备卖,但是刘彻死活不同意:   ‘子侯,你知道没钱的日子对我来说,有多难度过吗?朕只能待在长安,我都要被憋疯了!抓狂jpg’   嗯,这是他的原话!   所以霍嬗觉得还是卖点,让他出去撒撒币,憋了三年了,也算不容易啊!   但建宫殿,想都别想,就这破城,还待着干嘛,身为大汉帝国的都城,你觉得上档次吗?   不如攒钱,建个新城,不过建新城,估计那是很久远的事!   ………   “那就四日后吧,放在我招兵前一日!”   众人应诺以后,目光飘向王温舒,都有些幸灾乐祸,同时也有些羡慕,王温舒看到这一幕,嘴角有些抽搐。   他在一个多月前,突然想到,他来到此地,估计不光是镇场子帮忙那么简单,也可能是背锅来的!   他估计等这个消息传出去,他能被人记恨死!   麦子被国家收购了,大户们肯定会打听谁主持的,一打听,大农、少府!   大农的桑弘羊,熟悉!   至于少府的霍嬗,听说他一年在少府办公的时间都没有俩月,在少府的时候都在操持他的军队装备。   那这件事一定就是杀人如麻王温舒和与民争利桑弘羊主持的。   毕竟,霍嬗一个孩子,练兵打仗可能还遗传了他老爹的天赋,这些事,他怎么可能会懂,也没听过冠军景桓侯有这些天赋!   所以,霍嬗那就是一个纯纯的好孩子,帝国的希望,而桑弘羊和王温舒才是那个真正的大大的坏人,别以为我们看不出来……   霍嬗一拍大腿,站起了身:   “行了,别看他了,王老头也不容易!”   “谢小君侯体谅!”   霍嬗摆摆手,看向一直沉默寡言的钟干:   “钟干,我军中要一批军法官,还缺一个护军使,手底下掌管了三百多号人,肯定没你在少府管的人多,要不要去?”   钟干一愣,紧接着大喜,狂喜,立马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带着一丝哭腔的喊道:   “臣钟干,多谢小君侯知遇之恩!”   霍嬗叹了一口气,钟干也是一个人才,只要是大汉的律法,不管什么律法,他都能记得熟熟的。   他也很有志气,但是有志气也没用!   要是不出意外的话,他只能在他已逝的师尊,帮他弄来的这个少府丞位置上度过余生了。   “起来吧,军中不兴双膝跪礼,好好准备吧!”   霍嬗拍了拍他的肩膀直接就走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