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在陇西休息了一日,十八日凌晨再次出发。 王福也已经来到了军中,不光是他来了,也带来了田征与李成。 霍嬗听到他们一个是北军人员,一个熟悉河湟地区的地形地势以及路途,也就留了下来。 这次霍嬗是没准备召集向导的,这片地域,什么向导都比不上护羌站所的斥候以及湟中义从,但来了就留着呗,有总比没有好! 虽然河湟地区的地形复杂程度是匈奴大漠的几十倍,但是现如今情况不同了。 大方向上有着小黑,不用担心,再把狼群派出去,在这片地域游荡一段时间,什么向导也顶不上它们。 这片地域的地图护羌站所肯定有着详细的记录,但是拿着地图也有可能迷路。 狼群就起到了一个引路寻找水源,寻找敌人行踪的作用,和向导没啥区别。 再有着护羌站所的斥候和湟中义从的配合,霍嬗就能够完美的操控大军。 埋伏,伏击,从后方截断退路,搞清楚敌人行踪等等! 十九日正午,大军到达金城,当他们到达之时,金城的五千骑兵昨日就已经出发了。 所以大军在此停留了半日以后,傍晚时分接着进军,没有往北走前往令居,浪费时间。 而是沿着大河往西走,走了一段距离以后,从湟河汇入大河的入河口改道,沿着湟河一直往西边护羌站所前行。 路上八百里加急来回奔波,和护羌站所一日一次,汇报着前线的具体情况。 而霍嬗也派出了众多的八百里,前往武都、武威两郡,命令他们封锁边疆、严防敌人等事物。 而霍嬗从金城出发后收到的消息,湟中义从已经开拔,正在往护羌站所退来。 而距离最近的先零羌在发现他们的举动,小规模骚扰了几次以后,全部退了回去,接着没有了动静。 霍嬗得知这个消息以后,当即露出了笑容,说出了一句话: “风雨欲来啊!” ……… 又经过了三日的赶路,二十二日晌午时分,大军终于抵达了护羌站所护羌城。 “末将等拜见大司马、羽林大将军、冠军侯。” 霍嬗扫视了一圈护羌校尉部的众校尉、都尉,军侯、军司马们,随后淡淡点头: “嗯,军营是否安排妥当?” “回大将军,六千大军,三万马匹军营已安排妥当,就在城东。” 霍嬗点点头,开口说道: “干的不错,日后称呼本侯为大都督,路博德。” “末将在。” “安排虎贲校尉部与北军校尉部安营扎寨。” “末将领命!” “钟干,韩增,霍光,司马迁。” “臣在。” “领两部军法官详细查询护羌站所的将士数量、后勤辅兵民夫人员数量、马匹数量等人马情况。 兵器甲胄、弓弩箭矢,粮草等后勤物资重点探查,明日天黑之前我要得到一个详细数字。” “臣领命!” “领护羌校尉,令居都尉,金城都尉,湟中义从部首领,尔等遣人配合,报上各自本部人马数量,带领军法官记录物资数量,不可贻误。” “末将领命!” 说完后霍嬗翻身下马,就在领护羌校尉刚要说话的时候,霍嬗吹了一个口哨,空中一声鹰啸,小黑落了下来站在了霍嬗肩头。 霍嬗摸了摸他的脑袋,然后说道: “去吧!” 小黑振翅高飞,去探查敌方的行踪,没一会就冲入云霄,不见了踪影。 霍嬗又冲着身后大军吼道: “苍野!” 没一会苍野就迈着轻快的步伐跑了过来,霍嬗半蹲在地冲着他耳边说了一番话,随后看着他问道: “懂了吗?” 苍野点点头,懂了懂了,准备占地盘,先探查情况嘛。 随后他冲着天空一声狼嚎,大军两侧此起彼伏的狼嚎声响起,大军中的马匹有些躁动。 随后数不清的白色大狼往西边各个方向奔去,随后一匹母狼带着两个半大狼崽走过来趴到霍嬗脚边,苍野和这匹母狼也向前方奔去。 看到这一幕的护羌校尉部众人都是咽了咽唾沫。 霍嬗瞟了一眼两只小狼: “小李子,带下去。” “诺。” “王纬。” “臣在。” “领墨家工匠去校尉府取地图制作沙盘,明日天黑前制好,派公输家工匠进入城中工坊,营造、修缮兵甲器械。” “臣领命!” “孙尚。” “末将在。” “选出一队虎贲轻骑,换上护羌校尉部甲胄待命。” “末将领命!” “领护羌校尉,选出两什斥候,湟中义从部首领,选出两什勇士待命。” “末将领命!” 霍嬗吩咐完以后环视一圈,看着领护羌校尉等人吩咐道: “给尔等两刻钟的时间,把命令吩咐下去。” “末将领命。” “赵破奴、徐自为、上官桀、赵充国、领护羌校尉、令居都尉、金城都尉、湟中义从部首领、张安世、田千秋。” “末将在。” “两刻钟后,你十人随本侯前往前沿烽塞、堡垒处巡视。” “末将领命!” 霍嬗深吸一口气,随后挥挥手: “都散了吧!” 看着散开忙碌的众人,霍嬗眯着眼睛不知道在想着什么。 不得不说,霍嬗一连串迅疾又不可质疑的命令下达,让护羌校尉部等将领心中的担忧以及焦躁不安的情绪消失的无影无踪。 于此同时,也让所有人都打起了精神,全都紧绷了起来。 霍嬗这一连串的命令,就是在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告诉他们,战争已经来了! ……… 两刻钟时间转眼即到。 加上霍嬗一百零二人出城往西方奔去,至于多出来的一个人自然就是孙尚,霍嬗在哪,他就在哪。 护羌站所修建平原上,虽然不算是什么羌人前往大汉的必定交通要道,但是也差不了多少。 因为这个地方卡死了河湟地区这边的主要交通要道。 城北侧的全都是此起彼伏的大山,越往北地势越高,因为那边是祁连山脉。 而城南侧也差不了多少,同样都是大山,虽然都是土山,也没有什么悬崖峭壁,但是山势也是非常的陡峭。 整体的山势是呈南北走向的,从护羌城一直连绵过去,直达拔延山脉,也就是后世的马阴山。 而羌人在西,大汉在东,这片大山东西侧两边很是陡峭,骑兵根本就爬不上来,翻跃的话会严重的拖慢速度。 而且大汉在这些大山山头上分别设置了烽塞、堡垒,五里一烽塞,而堡垒护羌城南北两侧共设置了五座大军堡。 城北侧的祁连山脉方向设置了一座,其余四座全都设置在南侧。 而羌人若是从西侧进攻,地势陡峭,骑兵发挥不出来,只能被山头上的军堡打下去。 而若是他们从南北侧上山,一路沿着山顶进攻堡垒,军堡中远远的就能望到。 而且他们的兵力也不可能多,山顶宽度就这么宽,大军太多根本就站不下,军堡将士们能够轻而易举的抵挡他们。 这就跟一线天峡谷攻守一个状态,只不过一个是凸出来,一个是凹下去。 而这南北的山脉走向只是大概走向,若是细究,情况错综复杂。 所以若是羌人从两山之间的谷道行军,企图绕过山顶的军堡,那地处山头的堡垒,以及五里就有一个的烽塞第一时间就能发现他们。 随后点燃烽火,通知各地,后方派出骑兵阻拦,军堡往山下滚木头就行了。 所以两边都进攻不了,羌人就只能进攻中间处于小平原上的护羌城了。 而这五座军堡,加上护羌城护为犄角,分别能够相互支援。 每座军堡都能够存兵两千,护羌城能够存兵万余,这六处地点加上这两万的大军,就是大汉抵御羌人的钢铁防线,也是大汉的最后一道防线。 霍嬗也没有去转这几个堡垒,没有个三四天根本就转不下来,等随后派赵破奴去转转就行了。 霍嬗要去看的是护羌城前面的防线,出了护羌城,前面三百里范围还有着众多的防线。 大概情况总共分为两道吧,靠近大汉的第二道防线,大山之中并没有堡垒,只有烽塞,这是一段空当期。 靠近羌人的第一道,共三座堡垒,这三座堡垒兵不是南北分布,而是东西分布。 距离最后一道防线分别两百里,两百五十里,三百里的山头上各有一座。 而烽塞主要起到的就是警示的作用,从护羌城开始,往西边三百里,每隔五里就是一座。 而烽塞的分布并不是一道直线,主要是两山之间距离过大,比五里要长,而且一条直线放在北侧,南侧的情况就探查不到了。 所以它是由复杂路线走动,有时候是Z字,有时候是弧形,密布在这三百里大山上。 而最前方的一道防线,并不只是有三座两千人的大堡垒,每座堡垒四周,或远或近还有着八座小军堡。 至于为何有小堡垒,这是因为这三座堡垒是东西分布,并不是最后一道防线的南北分布,所以他们就是孤堡,与其余两座不能互为犄角,非常容易被大军包围吃掉。 而这二十四座错落分布的小堡垒就是外部力量,把这三座大堡串联在一起。 而大山中的这三道,或者说两道防线战时能够存三万大军,这就是给令居三万大军准备的。 他们的任务就是防止羌人走大山突袭到后方,以及给北侧的平原骑兵兵马做后备力量,并不算是一线参战人员。 而霍嬗要巡视的也并不是它们,它们随后派赵破奴巡视一圈就行。 而霍嬗要巡视的是北侧这一片,由湟河冲刷而出的,能够让骑兵纵横的,小平原上的三百里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