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将到来之前,霍嬗先跟张安世商量了起来。 “你觉得此地留谁合适?” 霍嬗问向张安世,他心里有些纠结,手底下的人才是挺多的,但是能堪重用,坐镇一方的实在是不多。 赵破奴、赵充国、上官桀这几人是一定要带的,李陵和苏贤跑去了北边。 复柯杜倒是可堪一用,霍嬗这次出发也是带上了他,但是让他守后路,霍嬗这心里有点不放心。 算来算去,手底下将将能用的,也就只有李广利和曹宗二人了。 其余的人,当个勇猛的将校还可以,但是留下来镇守一方,他们还不行,霍嬗也不放心。 曹宗从一开始一直就跟着霍嬗,他的本事霍嬗是清楚的,带兵镇守后路那是可以的。 只不过心眼子有些实,需要给他配一个鬼心眼子多的人出谋划策,但是呢,还不能让这个人压住曹宗,需要一个听话的人。 而李广利,他本事是有的,但是镇守一方,守大后方不太合适,有点太热血了,还稍微有点强硬,不过人懂得变通。 街头混迹起来的,这点不缺。 不过霍嬗心里觉得把他放到东且弥比较合适,再配一个人辅助他,手底下的得力将校得多配几个。 给他配一个能压的住他的人,免得他热血上头,而且这个人也需要有些谋略。 因为东且弥局势和车师相比,那必定是错综复杂,不能一味的稳,那是稳不住的,必要时刻还得硬一些。 所以霍嬗思来想去,把曹宗放到车师,把李广利放到东且弥。 这两个人放到这两个地方,按照他们的行事作风,可以说是非常的合适。 车师要稳,东且弥在稳的同时还得强硬一点。 霍嬗现在纠结的是,该派谁和这俩人配合。 张安世思考了一会以后,行礼说道: “回大都督,不知大都督觉得平阳侯如何?” 霍嬗挑了挑眉毛,这不是巧了嘛! “我也属意于他,但他这人有些不知变通,该派谁来相助于他?” 张安世立马就皱起了眉头,这个问题就有些难了,想了一会后说道: “不知北军四校尉大都督觉得如何?” 霍嬗摇了摇头: “人总归是需要成长的,而且我还需要他们待在军中做副将,而且让他们做更下一层的副手,难免有些想法,配合不好会坏事。” 张安世一听这话就懂了,这是要个真正的辅佐之人,让曹宗自己去做主,而不是要一个经年老将。 霍嬗也确实是这个想法,也有另一个原因,这一次,估计是曹宗他最后一次带兵打仗了。 至于北军四校尉待在军中做副将,不外派,霍嬗是怕自己人手不够用。 己方兵马比匈奴兵马多,他不可能正面硬刚,这就得时时的调兵遣将,需要有得力的带兵之人。 至于后面说的想法,他们给赵破奴等人当副手,那也是心甘情愿。 赵破奴不用说,赵充国和李陵俩人基本都和霍嬗没啥瓜葛。 这个瓜葛说的是血缘亲属之间的瓜葛,而且经过这半年的接触,这两人都是有真本事的。 李陵再不用多说,本就是将门家族,如今还重用,日后一飞冲天是必然的。 而赵充国,他是霍嬗的嫡系,这所有人都清清楚楚,而他一个毫无背景之人,能够成为霍嬗的嫡系,只这一点就值得让他们重视。 其实在他们看来,赵充国要比李陵的上限还要高,只因为他是霍嬗真正的嫡系,还有大本事。 而曹宗和李广利两人,那就是彻彻底底的关系户了。 先说说李广利吧,其实真要让他们在两人之间选择,他们宁愿选择曹宗,也不会选择李广利。 李广利是个彻彻底底的关系户,外戚啊! 但是啊,现如今这个情况,外戚是没有出头之日的,朝堂内外全都被卫霍把持,卫霍就是外戚啊! 所以说,只要霍嬗一直存在,李广利就上不了台,就算是霍嬗没了,在他们看来,只要太子存在,李广利的上限就不高。 卫霍是太子的基本盘,要是霍嬗真出事了,让太子从李广利和赵充国之间选一个,刘据是铁定选赵充国。 选李陵也不会选李广利,因为他是刘彻的外戚,等老刘一逝世,他就基本失势了。 失势代表啥都没了,这种事也不是刘据一句话就能定下的,一番明争暗斗,背后没力量怎么行? 更何况,本事还不如,这个时代,还是要看本事的。 这可不是已经发展起来的李广利家族,有卫霍在,有太子在,李广利这一脉不可能发展起来。 李广利心甘情愿的待在霍嬗麾下,也有一点这个原因,不靠卫霍出不了头啊! 但这并不是全部原因,霍嬗收李广利之前,他刚从混混状态脱离没几年。 而这种人,那就是老霍的铁粉,老霍也是街头混迹过的。 这个时代,以老霍为奋斗目标,那是再正常不过。 所以这个时候的李广利,还是比较单纯的,没那么多想法。 至于曹宗,那就更简单了,他的关系呢,剔除卫霍,那就是平阳公主,而这种关系很不稳。 平阳一逝世,没人帮忙,就啥都没了。 而且打一个比方,把军中分新旧,卫霍和这些刘彻的北军嫡系将领就是新派,而曹宗这些旧贵族就是旧派。 所以说,若是没有霍嬗护着,他的下场会很惨淡的。 但是因为曹宗是霍嬗的关系户,那可就比李广利香多了。 而且他们也和这两人接触不多,所以霍嬗才说他们估计会有想法。 当然,霍嬗真安排过去,他们肯定会好好干事的,大汉的将领之间狗屁倒灶的是很多,但在霍嬗麾下不用担心。 霍嬗那可是真会杀人的,还不管你是谁,所以军事素养没有问题。 但安排过去难免犯嘀咕,曹宗李广利下令,潜意识中难免不上心,有个不服说不定办起来还会改改。 所以霍嬗不会安排他们过去。 至于把他们安排下去,顶替曹宗,李广利,也不行。 用个简单的话来说,就是他们的路子已经定了,他们是个按令攻击性人才。 虽然曹宗他们跟着霍嬗也差不多是一样,但是接触的东西多啊! 培养方式不一样,培养出来的人才也不一样。 霍嬗安排任务下去,让你把啥啥啥干好,北军校尉铁定比曹宗他们干的好。 但是霍嬗要得是一个镇守一方的人,你自己做主,曹宗等人虽然稚嫩些,但是会比北军校尉更合适。 所以,不管从哪个方向考虑,都不考虑北军四校尉。 ……… “大都督,那公孙敬声如何?” 霍嬗有些小心动,但想了想还是摇了摇头,张安世有些疑惑,霍嬗见他如此,但也不给他明说。 霍嬗心动,不是想把公孙敬声安排给曹宗,他就没想过这件事。 你把公孙敬声安排给曹宗,那是曹宗能压住的人物? 霍嬗和他俩混迹大,啥不清楚啊! 他心动是想把他安排给李广利,虽然还是不太合适,但也还算可以了。 公孙敬声能够压住李广利,不让他一时间热血上头,还真挺合适的。 不过他还需要给公孙敬声好好的嘱咐一番,免得这货看不起李广利,从而坏事。 主要是他想了半天也没想起来,张安世正好提了个醒。 至于曹宗的人选,他已经有眉目了,但是也没想到给李广利安排谁。 好久没见公孙敬声了,他把这货给忘了。 霍嬗想到这儿一拍巴掌,一脸的懊恼,心中有些后怕。 霍嬗反应过来后挠了挠头,对着张安世感叹道: “我把太子殿下也给忘了!” 张安世一愣,有些没明白霍嬗的想法。 而霍嬗的眼中闪烁,他在思考一件事情。 要不要把刘据留在车师? 他能出事,刘据不能出事,要是他出事了,曹宗也可以带着刘据直接返回大汉。 当然,这只是说的万一,他要真想走,有着羽林虎贲在,没人拦得住的他。 只是这次战事确实困难,不出意外的话,他自己都得带着兵马上阵,带着刘据有些照顾不过来啊! 霍嬗想了想以后说道: “去请太子殿下过来。” “诺。” 没一会,众将全都来了,只不过霍嬗不说话,众将也就安安稳稳的静静待着。 又没一会,刘据也跑来了,霍嬗这才开始开口: “车师已经攻下,此地乃是西边通往东边必经之路,需要兵马留守。” 霍嬗先说明了一下情况,看众人低头坐着,再次喊道: “赵充国。” 赵充国心中一苦,站起身行礼: “末将在!” 霍嬗看着赵充国这幅苦哈哈的样子,笑骂道: “别哭丧着个脸,前军三部留下两千兵马,领军之人我另有打算。” 赵充国这才眉开眼笑了起来: “末将领命!” “赵破奴。” “末将在。” “湟中留下两千兵马。” “末将领命!” 霍嬗准备在车师留下四千兵马,在东且弥留下六千。 车师的匈奴义从和湟中义从各半,东且弥也是一样,这是为了免得留下隐患。 比如前方战事不利,这些人再出幺蛾子。 湟中他放心,全留匈奴义从守后方,他心中有疑虑。 别管这手段能不能用上,你得安排上。 “曹宗,江充门外等候,其余人下去准备吧,明日再次启程。” 众人行礼后离去,曹宗四人在大帐外等候,帐中就只剩下了霍嬗和刘据。 “子侯喊我来有何事?” 刘据眯着眼,对于此次喊他来是为何,他心中也有了预估,所以准备看看霍嬗说什么。 霍嬗心里把说辞都已经想好了,这会直接说了起来: “我准备把曹宗安排在此地驻守,但是此地的风险还是有些大啊!” 霍嬗一脸的无奈: “虽然赶走了车师国主,但还是有着不少的贵族在国内留存,不太安稳。 曹宗一直没有外派过,我对他还是不太放心,所以需要一个人统筹大局,……” 霍嬗还没说完,刘据就举起手打断了霍嬗,因为他已经清楚霍嬗要说什么了,所以他直接说道: “这方面我还不如曹宗,别想着把我放这,我要上前线。” 霍嬗咧咧嘴,上前线,你上个屁的前线! 看着霍嬗的脸色,刘据又立马说道: “你带着我,关键时刻我一露面,还能够提振士气!” 霍嬗差点没忍住笑,直接说道: “你怕是给匈奴提升士气,而不是给我们!” 刘据一副问号脸: “这,是何说法?” 霍嬗瞥了他一眼: “军中都是匈奴和羌人,不认识你!” 霍嬗这话就差没直说道,你这个太子在将士们心中基本没啥名声,抛出来啥用都没有。 刘据有些不服,当场反问道: “你有名气?” 但刚一说完他就后悔了,果然,只见霍嬗得意的昂昂头: “那是自然!” 刘据看着霍嬗这个样子,气的牙痒痒: “你等着,等我上台,就先收拾你!” 霍嬗嘿嘿一笑: “这话我记下了,等回去了我就给姨祖父说说,说你觊觎他的皇位!” 刘据有些无语,你,不讲武德! 霍嬗挥挥手: “不扯了,车师和东且弥,表叔选一个吧!” 刘据看着霍嬗眼中的坚定,咂咂嘴,无奈又遗憾的说道: “行吧,那就东且弥!” 能离的近点,就离得近点! 霍嬗是实在是不敢带他,去了北侧,估计从马背上下不来。 兵灾倒没事,霍嬗其实最怕的就是病,一路劳累,若是再得了病,那基本就交代在这儿了! 东西域这边还好些,等去了西西域,霍嬗就会下令,中军一律不准接触外人,外人进出都得换衣洗漱。 离西方越来越近,霍嬗也怕啊! 返回之时,大军还得统一消毒,西域的牛羊活物,以及自己带过来的,都得详细检查后才能带进大汉! 打了一个西域,再把病菌带回去,那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自从进入西域以后,霍嬗对于大军的水源问题,那可是看的很重。 就比如说车师这一战,兵马不许饮用所有水源,先喝自带的。 等军医们检验过后,各地的河流以及水井都探查过没问题后,才会取水煮沸后储备。 这时候下毒不太现实,毒物能够轻易的检测出来,这并不是说军医手段有多高超,而是毒药不行,需要的量也太大。 所以这个时候对于给大军下毒,普遍都是死牛羊污染水的。 尸体腐烂,然后变质,随后造成瘟疫! 所以这种情况之下,还是很好探查的。 大军用的全是活水,还是大河流,而且这么庞大的队伍,死水和小河也不够啊! 就这些检验之后的水源,并不会直接就给大军使用,还会用牛羊马匹试验一下,免得有问题。 病菌这个东西,怎么防备都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