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这家店的东家。” “吃饭给钱,天经地义。所有菜品,明码标价。定远同学,你不会是想赖账吧?” 李奇坐在椅子上,慢腾腾的说道。 侯定远都惊呆了。 其他人也都傻眼的看着李奇。 不是吧? 二殿下现在都是这种玩法了? 太高端了吧? 这李记火锅居然是二殿下的? 不行,回头得多带些人来捧场。 侯定远咽了咽口水,艰难的道: “殿下?” “怎么,不相信我的话?” 李奇手里拿着一根筷子,大有一副不相信咱们再比划比划的气势。 侯定远自然不会吃这个亏。 他挤出一点可怜的笑容,说道: “怎么会?” “既然是二殿下的店,那么这个价格就非常合理了。我来付钱,各位同学,可都吃好了?” 侯定远还是很识时务的。 众人一齐道: “多谢小侯将军请客,破费了!” 大家各回各家,回到家后自然免不了添油加醋吹嘘一通。 这一下,整个长安权贵圈子都知道东市新开了一家火锅店,味道贼拉棒。 李奇坐在贤王府中。 摊开了日记本。 现在,在国子监进学,不好浑水摸鱼了。 一来夫子喜欢走来走去; 二来嘛,那几个不学无术的默默小爱,总喜欢往自己跟前凑。 写日记是很私密的活动。 必须秘密的写。 不能让人给看着。 所以,李奇只能每次都回家写。 “今日天气挺好,火锅店开业,反响不错。” “侯定远那小子居然怀疑本大爷的武功?真是瞎了他的狗眼。他和他爹一样,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侯君集造反……嗯,还有些年头,现在和父皇说,没有任何证据,父皇也未必信。” “等几年吧。狐狸总是藏不住自己的尾巴的。” “好几日没看到丽质了,还欠这丫头一个礼物。送个啥好呢?” “女孩子家家的,要不捣鼓点肥皂出来?” 写到这儿,李奇想起上次在日记里提问,触发了答案奖励。 他很顺畅的写下: “可是,肥皂怎么制作出来呢?” 写完后,李奇便静静地等着。 脑海中静悄悄的。 系统大爷仿佛睡着了一般。 不靠谱啊! 忒不靠谱了,别人的金手指,那是呼风唤雨要啥有啥,最差的也是带了一仓库的物资。 轮到自己,要天天码字不说。 这破系统还隔三差五的不灵光。 升个级,什么福利都没有。 果然,做人还是要靠自己才行。 靠天天会老,靠山山会倒。 只有靠自己,才会死得明明白白。 没毛病。 见这提问没有回应,李奇索性收起日记,开始回忆特种作战的手语。 下一阶段的训练,就要教隐刃如何静默沟通。 李奇并不是特种兵,但是结合前世电视剧以及自己对特种兵的爱好研究,也将这些大路货学个七七八八。 在后世很普遍的东西,放到这里,那就是一大发明啊! 翌日,国子监。 夫子今日没有准备教什么,而是给每个人发了一张白纸。 “今日考试。” “这些日子以来,各位学子习得四书五经之要义,为了检验大家的学习成果,我们来考一考。” “请各位学子默写《论语》第七,《中庸》二十二。” “另外,写下你们对于治国之道的理解。” 说罢,夫子敲了敲戒尺。 老神在在的看着众人。 李奇听到默写的时候,头皮都有些发麻,这个传统果然是从古至今,从无断绝啊! 关键是,这第七第二十二的,鬼知道是个啥? 李奇左右张望,见其他人已经提笔。 不能够吧? 默默居然也会? 我看他平时学习也没怎么用功啊! “各人写各人的,勿要东张西望。” 李奇只好作罢。 默写是不可能默写的,这辈子都默不出来。不过,谈一下治国之道的理解,这一点倒是可以写写。 李奇自然不知道, 这道题就是李世民特意加的。 为了给太子李承乾选老师,李世民可谓是煞费苦心。 他对李纲当然也是推崇的。 但是李纲终究年纪大了,对于新朝代、新形势的变化可能过于保守。 大唐想要开万世之太平,就必须勇于进取。 所以李世民想考考李奇。 如果李奇真的有天纵之才,那么将来辅佐李承乾就会是一个得力的左膀右臂! 李奇曾经说出民为贵的话,说明心中是装有百姓的。 但是治国之道,绝不是空谈而已。 李奇终于提笔。 这玩意和前世的申论也差不多,不难写。 先抛论点。 国富民安、民富国强! 再抛论据。 和平年代,发展是硬道理。 只有经济发展了,国家实力才会强大,民生、教育、军事等等,才有折腾的余地。 说到底,就是要搞钱。 国库有钱了,想干啥不行? 最后得出结论。 治国之道,在于搞钱。 李奇写完后,自觉有理。 只是怎么搞钱,他在文章里没说。 这涉及商业机密了。 个人有个人的搞钱方法,国家有国家的搞钱方法,生财之道,不足为外人道也。 后世那些科普如何如何挣钱的, 都是扯淡。 真要这么好挣,他会开个公众号发个视频免费教你? 写完后,李奇便搁笔不续。 夫子见状,走到李奇边上,有些疑惑道: “二殿下,默写的篇章,怎地一字未动?“ 李奇强行解释: “默写成文,千人一面。” “实在是没什么好写的,关于治国之道,我已陈述在案,这个部分,才是百家争鸣,各人开花皆不同的所在。” 夫子:你说的都对! 早知道老夫就不问了,自讨个没趣! 交卷后。 众学子坐在一起,不禁热议起来。 长孙冲傲然道: “要论治国之道,首推儒家经义。自董仲舒独尊儒术以来,天下有目共睹,百姓教化有方,国治民安!” 这一点,深得大部分人的认同。 就连太子李承乾,也点头道: “不错。孔圣人的智慧,实在是深不可测。仁爱天下,便能拥有民心。” “民心所向,便是国之所在!” 在这一点上,大家难得的达成一致。 见李奇默不作声, 李承乾不由得问道: “二弟,你以为然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