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众人一眼蒙圈,两眼懵逼的状态下,李奇请出了自己的得意之作: 当世第一台发动机! 电机的问题也解决了,现在这台发动机已经具备了试验投产的条件,李奇之所以不藏着掖着,也是想给长孙冲看看,毕竟,等长孙冲下江南后,要知道这玩意到底怎么用。 但是很显然,李奇高估了大家的理解能力。 当看见李奇抗出一个黑乎乎的机械构造时,所有人的表情都是: 这坨黑不溜秋的东西是个啥? 这就是生产力? 生产力是什么力,很大力吗? “都瞧瞧,是不是像一件艺术品?” 李奇满心的自豪。 不容易啊。 要在这年头搞出一个这玩意,鬼知道李奇经历过什么。 众人看着这个黑玩意,完全没看明白。 大伙儿不敢提出质疑。 所以,提问题的重任就落到李承乾身上了,只见李承乾颇有些不好意思的道: “二弟,这个是啥?” “发动机!” 李奇回答得极为响亮。 李承乾听完就更迷惑了。 发动鸡是什么鸡?也能吃?但是看上去并不好吃的样子啊? 他只好再问: “二弟,我听过叫花鸡、老母鸡,这个发动鸡是什么?莫非是西域的品种?” 啥玩意? 李奇是真的被惊到了。 自己费力扛出来这么一大件,就算你不明白什么是发动机,怎么的也不会联想到老母***? 啊呸,说鸡不说吧,文明你我他。 李奇瞪着眼睛盯住李承乾,感叹道: “大哥,你这问题真是……非常有水平。怎么说呢,这个发动机和什么白切鸡椰子鸡是完全没关系的,它是一个机器,不是一只鸡。” “机器,懂吧?” “就比如……比如……比如,算了,大唐目前好像也没有什么机器。” “总之呢,这个东西绝对是一项伟大的发明。” 李承乾:“哦!” 脸上呈现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实则心里依旧没有搞明白。 其他人跟着“哦”了一声。 全都装出一副“我懂我懂”的表情,深怕李奇还要解释下去,听着可太费力了。 还是别说吧! 李奇现在终于彻底的领会到了,什么叫对牛弹琴,而且是对着六头牛弹琴! 太子、小胖子李泰、长孙冲、程处默、房遗爱、还有童方。 这六头牛,没有一个开窍的。 李奇叹了口气,道: “罢了,是我错了。我就不该跨越时空给你们讲这玩意。冲哥,他们几个可以不懂,你必须留下来,一会儿我单独和你讲。” 长孙冲愕然: 谁来救救我? 殿下,我现在反悔,不去江南还来得及吗? 你讲的东西,比夫子讲的还要搞不明白。 我感觉我要死了…… 其余人全都幸灾乐祸的打趣: “长孙你可以的,我看好你!” 既然炫技没有炫成,李奇也没有心情留他们几位吃饭,直接送客。 至于笑傲江湖的后续故事,李奇作了承诺,一定会在《长安日报》上继续连载,请大家放心离开王府。 李奇单独留下了长孙冲。 下扬州造船坞,这件事已经是板上钉钉,按照行程,长孙冲大概一个月后,就要南下了。 这些时日,长孙冲也在和工部的人对接。 “冲哥,你的脸色怎么了?” 长孙冲虽然一幅苦瓜脸,但还是立马道:“没事没事,我没事。” 李奇手指触摸过那个发动机,然后很正式的道: “冲哥,这个玩意,可了不得啊。可以说,是真正的千金不换,你可不要小看它。有了这个东西,我们的大船才能在海上劈风斩浪。” “以往的船只,遇上些风浪,多半就要倒霉。” “但是以后就不会了。” 长孙冲弱弱的问道: “殿下,我有些没明白。这个……鸡看上去也并无奇特之处啊!” 李奇纠正道: “它叫发动机。” “唉,可惜咱们大唐的路没修好,要不然倒是可以把汽车搞出来。冲哥,你能想象,能够日行千里的汽车吗?从长安到扬州,一日便至!” 长孙冲骇然道: “这怎么可能?” “即便是千里良驹,号称日行八百,实际上也绝对跑不了这么远。” 李奇摊摊手,得,这个问题没法谈下去了。 他只好耐心的和长孙冲讲解发动机的相关知识,不管长孙冲能不能懂,能懂多少,总该让他有个模糊印象。 长孙冲一边听着,一边皱眉。 他完全不理解李奇在说什么,只是隐隐约约觉得,这个什么发动机,的确了不起。 从李奇的重视程度,就足以见得这件东西的价值。 长孙冲迷迷糊糊的从贤王府出来,脚步一浅一深,脑袋里面全是李奇讲的各种原理,各种运作方式。 等一下,什么是原理? 长孙冲这一刻对李奇的直观感受就是: 惊为天人! 明明和殿下差不多的年纪,为什么殿下说的殿下,自己一句也没听懂? 是自己太笨了吗? 也不应该啊,刚刚看太子和小爱默默他们,也都是一头雾水的样子,大家的水平在同一根线上。那么就只有一种可能: 殿下,非常人也! 这也更加坚定了长孙冲下江南干一番事业的决心。 他有种直觉,贤王殿下说不定能领着自己开创一番前所未有的伟大事业。 这个事业不是打江山坐江山,但是是什么,长孙冲却说不上来。 等众人都散去,李奇终于安静下来。 他打开日记本。 昨日好像又没写,耽搁了,算了算,这已经是第二百八十六篇日记了。 加油。 还有十四天,就能抽奖了。 “近日在《长安日报》上连载了金老爷子的故事,反响还不错。” “没想到,长安人还是有一个游侠梦啊!” “就连大哥也亲自前来府上催稿,就离谱。堂堂太子殿下,不思量治国之策,看什么小说?回头得好好和大哥说一说,正事为重。” “我给大家展示了一下发动机,而遗憾,他们的脑海中只有老母鸡。” “跨越时代的沟通,果然很难同频。” “或许只有等大船下海那一天,大伙儿才能明白,这件东西到底意味着什么。” “老狐狸准备造反了,这件事已经和老李说过了,也不知道他当没当真?有没有在做准备?” “突然有些想念西征战场了。” “心无旁骛,只搞人头。” “不像在长安,杂事一堆,每天瞎转悠感觉抽不开身。” 写到这儿,李奇突然觉得索然无味,又合上了日记本。 细细回顾这一年多的时间,好像发生了太多太多的事情,这个大唐,也慢慢变得和记忆中的那个大唐有些不一样了。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蝴蝶效应吧。 也就是说,不管李奇愿不愿意,世界都因为他的到来,而发生了变化。 如此过了几日,《长安日报》第四期如期发行。 这一次的派送不太一样,很多百姓都争先恐后的来领。 李奇没有收费,他决定再看看情况。 等大家都养成了看报的习惯,到时候再收费也来得及。这一次的报纸上,刊登的广告是大唐酒庄的广告。 “大唐酒庄,大唐人的酒庄!” 广告词简单有力。 让每个大唐人都有种莫名的“与有荣焉”的自豪感。 这也让大唐酒庄的生意变得更好了。 郑永和周麦两个人,现在已经是贤王府最有钱的下人,每逢年节,甚至还能主动给其他人置办年节礼物。 两人也经常回十里坡,代李奇给庄子里的佃户们派福利。 李奇也不常去国子监了。 没事就待在自己的后院里晒晒太阳,直到宫里来人,说陛下召见。 李奇这才慵懒的起身,看着面前的太监: “父皇诏我,有什么事?” 太监弱弱的道:“奴婢不知。” 李奇点点头,又问道: “那父皇今日的心情怎么样?” 太监想了想,道: “陛下看上去并没有不高兴。” 得,只要不是进宫挨骂就行。 谷/span李奇简单收拾了一番,跟着小太监直接进了宫。 老李同志此刻正在御书房,拿着第四期的《长安日报》,细细品读。这篇江湖奇侠故事,写得真的太好了,那个令狐冲上日月神教,到底和任盈盈在一起了没有? 为什么不写完? 李奇这是在搞什么? 每次就写那么一点,够谁看? 所以他这才把李奇诏进宫,准备拷问出后续的剧情。 “儿臣拜见父皇!” “坐!” 很难得啊,老李同志第一句话竟然是给李奇赐座。 李奇本能的觉得这里面有坑。 他不肯就座,反而问道: “父皇可是有什么要紧事诏儿臣,儿臣这几日忙的很,没什么事就要回去了。” 李世民白了李奇一眼: “忙?” “国子监你已经缺课多少天了,你忙着去哪儿?别以为朕在宫里,就什么都不知道。若不是你现在还肩负着监察司的事情,朕可要好好惩戒一番。” 李奇顺杆就爬: “对啊,监察司的事情太多了,儿臣这些日子……” “这些日子在府上晒太阳,也算是忙监察司的事情?”李世民打断了李奇的话,显然对贤王府上的事情,也是略知一二的。 李奇惊恐的看着李世民: “父皇莫非在儿臣府上安装了摄像头?” 李世民纳闷: “什么摄像头?” 额…… 好吧,新名词。 只听李奇淡淡的解释道: “儿臣是说,父皇莫非是派人在儿臣府上,监视儿臣的一举一动?” 李世民不屑的道: “朕还用的着监视?传旨太监每回去你那,你不是在闭目养神,就是躺在摇椅上,半天起不来,你看看,这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年轻人该干的事情?” “有时间,就抓点紧,把那什么笑傲江湖给写完!” 说到这儿,李奇这才终于明白,老李为什么要诏自己进宫了。 原来是为的这档子事。 那就没事了,小事一桩。 李奇笑了笑,道: “父皇,你也看《长安日报》?” 李世民被李奇戳破心思,当即脸色一板:“朕闲来无事,刚好看手边有一份。说起这个,朕还要说说你,既然刊印报纸,满大街派送,为何不往宫里送一份?” 李奇歪着头,想了半天,终于想到一个理由: “大概……是因为派发这份报纸的人,进不来宫里?” 李世民没有搭理这话。 真要想送进来,李奇有一百种办法,这小子就是懒。 只听李世民直接道: “那篇笑傲江湖的奇侠故事,你母后看了,很是喜欢。奈何文章太短,不到半日时间,就全部看完了,她托朕来问问你,余下的稿子都在哪,可以先送进来,朕转交给你母后。” 这个蹩脚的借口…… 李奇想笑,却又不能笑。 他只好道: “回父皇,没有余下的稿子了,这篇笑傲江湖,的确是儿臣所写。不过,儿臣很忙,每次也只等到报纸要刊印时,才匆忙写就。” “这样?” 李世民半信半疑,都是现写? 自己的儿子居然还有这种本事? 不过想起李奇作诗、在国子监的作文,这小子虽然对圣贤的四书五经不太精通,对这些歪门邪道的东西,却似乎是无师自通。 想到这儿,李世民感叹道: “既然如此,那就算了。” 李奇顺带嘴道: “父皇,这份《长安日报》,可能下一期开始,就要卖钱了。儿臣准备一文钱一份,挣个成本钱。连续四期,四万份免费派发,儿臣已经亏了一大笔钱进去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广告版块至今还没有货主来打广告,李奇只能是考虑先收费了。 只见李世民沉吟了片刻,然后道: “一文钱,倒也不算什么。” “此事你自己做主便是。” 一万份,就是十贯钱。 其实相对于这份报纸的成本来说,仍旧是赔钱的。 不过,多少也能填平一些了。 报纸的话题到此打住,既然来了一趟皇宫,李奇没理由不关心一下朝廷应对造反的事情,他有些不确定的问道: “父皇,那个……” “有话就将,吞吞吐吐的还像个男人吗?” 得。哥们这是谨慎好嘛! 李奇放开胆子: “儿臣是想问,父皇对裴寂造反是否有了万全准备?” 李世民眉头一皱:“这事你无需操心,好好看好你的监察司。” 说实话,其实李世民一直不太相信裴寂会造反。 因为他看不到裴寂造反有任何好处。 裴寂现在已经是宰相,官居一品,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即便是造反,他也不可能成为皇帝,顶多依旧是个宰相,而且还要冒着巨大的风险。 图什么呢? 所以,尽管李奇一直提醒自己,李世民仍旧不以为意。 反倒是义安王那边,倒是可以派人前去探查一番。 义安王封地利州,离着长安有些距离,如果有一些小动作,朝廷恐怕的确没有办法第一时间知道。奇儿既然说义安王要反,那么估计也就是个时间问题。 …… 贤王府。 狄仁杰正恭候在侧,等着李奇的归来。 他身为监察司的首席幕僚,这几天蛰伏全长安,倒是有了一些新发现。 李奇才从宫里回府,便听狄仁杰道: “殿下,属下有重要情报!” 李奇眉毛一耸,左右看了看,然后道:“跟我来!” 进了偏殿后,李奇才道: “老狄,什么情况?” 狄仁杰抱拳道: “殿下,属下这几日在盘查长安的官员,意外发现,朝廷十六卫中的右武卫似乎有些异动。右武卫原本并没有在巡防的阵列中,但是昨日却悄悄开拔至长安郊外。” 右武卫? 刘德欲?! 想到这里,李奇一身的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他连忙问道: “驻扎在哪?” “春明门往西南二里地。” 二里地,那就离长安城非常近了。春明门靠着东市,那里进城后,经平康坊,过太庙,便可以直入皇城! 莫非这些人已经做好了万全准备? 李奇有些犹疑不定。 他敢肯定,这个调动肯定不是老李的主意,一定是刘德欲的私下行为。 这是风雨欲来的前兆啊! 右武卫人数不多,估计差不多五千人左右,不过,即便是五千人,也足以对皇城造成巨大的冲击。 狄仁杰见李奇一直眉头紧皱,不由得问道: “殿下,这事是否要上告陛下?” 告诉老李? 暂时不着急,老李要是知道刘德欲私自调动右武卫,恐怕当场就会把刘德欲拿下,到时候打草惊蛇,说不定一场好好的造反,又被压下去了。 成了黑暗中的危险。 想到这儿,李奇便道: “老狄,你给我看死了刘德欲,等我命令。必要时,直接制住,不必请示。” 狄仁杰心间一凛: “是!” 李奇挥挥手:“去吧!” 他在想城外的那五千右武卫,这是个定时炸弹,如果不拆除,那么长安城总面临着危险。可惜自己手中没兵,否则直接开拔出城,一举歼灭。 嗯? 或许可以让隐刃出手,悄无声息,先困住这五千人。 说干就干。 李奇顺着隧道,直通郊外的庄园。 聂隐娘和薛仁贵见着李奇,都吃了一惊。 殿下可是不常穿隧道的啊,这是发生什么大事了? 聂隐娘急切问道: “殿下,出什么事了?” 李奇深吸一口气,然后道: “隐娘,老薛,出事情了。利州造反,眼下长安城外,有一支五千人的右武卫,蠢蠢欲动,就在春明门西南二里地驻扎。” “我需要隐刃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