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二殿下不讲武德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是某一州一地,而是整个关中。”   “就连江南,形势也不容乐观!”   房玄龄和声音像一桶冰水,让整个朝堂的的人否鸦雀无声,背脊发凉!   李世民突然想起日记里的罪己诏。   如果没有提前准备,   只怕自己还真的要下罪己诏。   六月,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嗜杀亲兄弟两人,喋血长安。   十一月,灾荒初现。   无论是谁,只怕都会忍不住往那方面想。   这是老天爷的惩罚!   这是天子有罪!   李世民沉着道:   “天降大灾,是国之不幸。”   “即日起,宫中消减一半开支,如非必要,取消任何形式的宴席。”   “传旨各州,依各地情况,逐步开仓放粮,布施百姓!”   长孙无忌此刻才明白过来,前几个月李世民要各州地收粮的动机了。   只是,陛下如何能提前知道灾荒的事情?   莫非真是千古一帝?   房玄龄继续道:   “陛下,开仓放粮,只能缓今冬生计。开春后,即便立即种下新谷,只怕也来不及啊!”   “到时候,朝堂、百姓手里均无粮,只怕……”   灾荒,最容易和造反内乱绑在一起。   百姓连饭都吃不起,不造反抢点东西,那怎么能行?   最好的统治,就是民富安康。   大家都吃饱喝足,谁有这个精力去造反?   反个劳什子?   这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李奇今日没有上朝。   他还在休假中,今日是郑永从西边回来的日子。   按照既定行程,郑永带着“唐奇商行”的商队,用稻草铺好箱子,带着满满的琉璃前往西域,进行牛羊交换。   这个时候,这种高品质的玻璃,仍然是稀缺货。   虽然长安不稀奇了,   但是世界其他地方仍然稀缺的很,是值钱货。   接近下午的时候,十里坡终于迎来浩浩荡荡的队伍。   郑永凯旋而归:   “殿下,我们回来了!”   “回来就好。这……有多少?”   李奇看着一眼望不到边的牛羊,心中大定。   粮食、红薯、牛羊,三管齐下,相信应该能渡过这次灾荒吧?   郑永指了指,道:   “牛三千七百头,羊五千六百只。”   “这一次交易数额巨大,他们还差遣了几十名驯养牛羊的师傅,帮我们送回来。”   李奇大喜。   “可以,可以!”   “郑永、你这次立了大功!我要重重赏你,回头自己去账房支取五百两银子!”   “殿下,这些都是属下应该做的。”   郑永有些不好意思。   跟着李奇做事以来,他都快变成一个富家翁了。   虽然很多时候,他并不明白李奇做的事情。   但是,这不妨碍严格执行。   因为事情到最后,往往证明,李奇做的是对的。   李奇命人将牛羊都归整好。   长安暂时不显乱象。   所以李奇并不知道,灾荒已经开始了。   至于十里坡庄子里的庄户,对此也毫无知觉。   毕竟,庄子里的生活现在可好了。   十里八乡,谁不知道十里坡是个富裕的庄子,每家每户不仅吃得饱穿的暖,而且还有余钱。   据说,一户人家一年至少能存一百两银子!   听听,这是咱不敢想的事情啊!   李奇的日记本放在了秦王府。   所以在十里坡的时候,就完全就是放空自己,享受人生。   可惜好时光,不长久。   日头刚刚西斜,宫里便来人,请李奇进宫。   李奇瞪着来传话的太监:   “刘公公,我现在还属于休假阶段啊!”   刘公公也很郁闷。   谁都知道,二殿下行事,常常出人意表。一个不小心,就要得罪这位二殿下。   “二殿下,陛下和一班大臣,还在太极殿。”   “说是请二殿下极速敢往。”   李奇当即一愣:“要打仗了?”   “奴才……不知。”   刘公公汗颜。   朝廷大事,他一个传话的小公公,哪有这个胆子去打听?   就算是不小心听到了,那也就烂在肚子里了。   绝对不可能传了出去。   李奇叹了口气,道:   “没点契约精神,说好休假一个月,明明还有三天,唉。”   李奇从躺椅上站了起来。   然后骑上马。   直接进了长安,往皇宫奔去。   太极殿上,大家对如何赈灾纷纷进言,甚至一干大臣自主放弃俸禄。   不过,这些似乎也不是长久之计。   李奇站在吊尾的位置。   静静的听着。   李世民眉宇减有一股淡淡的愁容,他回着话,道:   “难道就不能确保百姓不饿肚子?一直到明年夏天?”   挨过冬天易,熬到夏天难。   虽然提前储粮,能够缓解不少问题。   至少这个冬天是能挺过去的。   否则,寒冬一来,饿殍遍野,这个荒年不知道要饿死多少人。   只不过,仅仅只是这些储量,想要熬到明年夏天,却还是有些捉襟见肘。   到那个时候,有钱都买不到粮食。   这才是最可怕的事情。   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人都不说话。   李世民的眼光一个个扫过。   这些,可都是大唐的精英啊!   他的目光终于扫到了李奇。   “奇儿,你来了?”   “回父皇的话,刚到不久。刚刚听父皇和众位大臣谈到灾荒的事情,这是……”   “关中大旱、天下大荒。”   李世民淡淡的说了八个字。   同时奇怪的看着李奇:   你小子不是老早就知道了会发生大旱?   这会儿又在这装不知情?   李奇心中一惊。   果然还是来了!   他想了想,道:   “父皇,儿臣愿捐粮百万石,另三千头牛、五千只羊,献给朝廷赈灾!”   这个大手笔一出,群臣悚然。   我滴个乖乖!   二殿下这是……这是倾家荡产的搞法啊!   李奇顿了顿,又道:   “除此之外,儿臣还欲捐赠红薯两万斤。这些红薯,极易保存,放到明年夏天,依然是可以饱肚的粮食。”   这手笔……咋还加码了?   这让我们这些做臣子的如何办是好?   我都已经不要俸禄了!   当下高士廉便问道:   “敢问二殿下,何谓红薯?”   李奇皱了皱眉,何谓红薯?   这玩意不好解释啊!   他只好道:   “高大人,这东西父皇吃过,又香又甜,别说肚子饿了,就是肚子不饿,你闻见了也会想吃。”   “我能做的只有这些了。”   李奇说着,转过头:   “这已经是儿臣全部所有的东西,还请父皇明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