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虽然心目中的最佳人选,也是李奇。 但是李奇毕竟是贤王殿下。 他的安危,不仅关系到他自己,也关系到李靖和侯君集、尉迟恭三人。 可以说,他们四个,现在就是命运共同体。 不过,如果李奇有足够的理由,李靖也不是不能大胆一试。 战机万变,用军之道,首要在奇! 而殿下的名字,也是一个奇,这是否冥冥中自有天意? 李靖问李奇,凭什么? 也是想知道,如果李奇真要领一支小部队,深入突厥腹地,究竟打算怎么干。 只见李奇琢磨了一阵,然后才道: “李军神,要说行军打仗,我可能真没什么经验。” “你要问我凭什么完成这个任务,我大概只能回答,凭感觉。” “突利那个老小子,派人前往长安,重伤了丽质,这个仇,你说,要不要报?” 李靖:…… 殿下,咱不带这样走偏话题的啊。 本将明明是问你准备怎么斩首? 你跟我这儿谈什么报仇? 征讨突厥,平定天下,乃是大唐帝国的国略,怎么能是儿女情长的报仇呢? 这可不能混为一谈。 见李靖没有回答自己,李奇又转头问尉迟恭和侯君集: “两位将军,你们说,这个仇该不该报?” “该……” 尉迟恭小声的道。 这种选择题还用考虑吗? 要是说不该,就得罪了整个皇室,那还玩个屁。 谁都知道,长乐公主是陛下的掌上明珠,是陛下和皇后最宠爱的小女儿,太子和贤王对公主也是爱护有加。 这种场面下,我尉迟头再铁,也不敢说不该啊! 李奇摊摊手,道: “你看,尉迟将军就是性情中人。” “做人,最重要的,就是真性情!” “李军神,你就说吧,这个任务难道你还有第二人选?” 李靖摇摇头,然后道: “殿下,其实我们有第二套作战方案。” 既然第一套方案李奇拿不出行之有效的想法,那就只能作罢。否则,真的把李奇丢进突厥人的包围圈,他李靖这条命恐怕先就保不住了。 岂料,李奇却没有兴趣听第二套方案。 他直接打断李靖道: “李军神,我就按第一套作战方案来。至于你们,你自己是三军统帅,你决定就好。” 啊这…… 李靖有些尴尬的道: “殿下,和突厥先锋作战结束后,那三千将士已经归队,指挥权不再在殿下手中。殿下仍旧为征讨大军的监军。” “什么?” 李奇闻言,死死的看着李靖:“我说李军神,你这就太不够意思了吧?这三千玄甲军,不应该是调拨给我,直到突厥平定吗?” 李靖苦笑着摇摇头: “并没有。” 李奇:“这个可以有。” 李靖往深处想了想,道: “就算可以有,三千人潜伏进突厥腹地,动静太大,很容易暴露。倘若殿下真的要潜进突厥,本将也只能调拨三百人给殿下。” 听见这话,尉迟恭当即就不同意了。 大将军你在玩呢。 三千人都是个死,但是好歹也有人保护殿下逃出来。 三百人够干什么? 直接去送菜吗? 他立即道: “大将军,万万不可。” “三百将士进入突厥腹地,就算到了突厥王庭,也绝对没有什么作为,只有取死一道。这摆明就是送死的行动,万万不行的啊!” 尉迟恭就差说出“这摆明就是要让殿下去送死”的话来。 还是硬生生给省略了。 这话说出来,诛心。 对李靖来说,就很不好交代了。 侯君集在旁边,也很心急。 怎么这事越讨论越偏了呢? 刚开始还是议论议论,现在直接变成讨论三千人还是三百人,好像已经决定要孤军深入了? 谁决定的?什么时候决定的? 我老侯一直都在啊,怎么感觉错过了一个亿? 侯君集也苦口婆心道: “殿下,此计划太过冒险。不说能不能建功,即便建功了,那么这支孤军也绝对是要牺牲在突厥王庭的,绝无生还的可能。” “还请殿下三思!” “还请大将军三思!” 李靖其实早就三思过了。 不过李奇倒的确没有仔细考虑,现在想想,突厥人几十万大军,就在庭州和沙陀一带活动,自己跑到人家后面,攻打人家的王庭…… 听上去刺激归刺激,但的确是危险。 即便是带着那把轻型狙击枪,也照样是危险。 执失思力只需要往回调拨几万大军,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把自己给淹死。 但是,如果自己人带得多了,动静太大。 又的确不是潜伏作战的风格。 一时间,李奇倒有些左右为难了。 李靖等了好一会,才开口问道: “怎么样,殿下,还想斩首吗?” 李奇盯着李靖看了一眼。 激将法? 可惜哥们对这些早就不受刺激了,他淡然道: “李军神,三百人也可。不过,我有一个条件,这三百人,必须是我亲自挑选。” 嗡…… 疯了疯了。 大将军和殿下都疯了。 竟然真的要以三百人深入突厥腹地,去斩首突厥首领突利! 这怎么可能? 尉迟恭已经顾不得以下犯上了,他抱拳道: “大将军若执意执行第一作战计划,末将请愿,和殿下一起随行!” 反正早死也是个死,晚死也是个死。 倒不如和殿下一起死,这样自己的后代说不定还能获得一点恩赐。 李靖毫不留情的拒绝道: “尉迟将军,你另有重要作战任务。” “斩首计划,你就别跟着掺和了。” 这话直接把路给堵死了,搞得在一旁正准备请愿的侯君集尬在当场,不知道该不该附议一下。 尉迟恭大急道: “大将军,你可想过,这个斩首计划的后果?” 他故意把后果两个字说得重一些,就是希望提醒李靖,后果不太妙啊! 殿下若是出了意外,咱们全部完蛋。 还平个毛线的突厥? 大家拼死拼活,不就为了挣一份军功,图个世代富贵吗? 你这把命都给拼没了,而且是这样毫无价值的没了,大大的不划算啊。 李靖却似乎并没有听懂似的,他的注意力一直在李奇身上。 良久才道: “好!” “殿下可在三军之中,自由选择三百人,无论选到谁,本将都放人给殿下!” 完犊子了。 李靖的一锤定音,让尉迟恭和侯君集有些犯难。 从中军大帐出来后,尉迟恭和侯君集两人便愁眉不散。 “尉迟,要不咱们给陛下上一道奏折吧。” “这件事,咱们阻止不了大将军,只能是让陛下下旨,才有可能阻止。” 侯君集忧心忡忡。 尉迟恭叹了口气,道: “从这儿到长安宫里,最快最快,也得三天时间,来回就是六天。等陛下的旨意下来,只怕殿下已经快到突厥王庭了。” 侯君集:“那该怎么办?” 尉迟恭想了想,突然做了一个劈脖子的动作。 侯君集吓了一跳,惊道: “你要杀了大将军?” 啥玩意? 尉迟恭白了侯君集一眼,骂道: “你这什么理解能力?” 只听侯君集更加惊恐的看着尉迟恭:“不是大将军,难道你……你要……” 尉迟恭点点头,眯着眼,道: “不错,就是殿下。” “为今之计,我们只有打晕殿下,然后五花大绑,把殿下绑在大将军的营帐里,才能确保殿下的安全。” 原来是打晕。 虚惊一场。 侯君集皱着眉头道: “可是,袭击殿下,是以下犯上的重罪,甚至可以被贯以谋反的罪名。尉迟,你真的觉得,这是一个好法子?” 尉迟恭摇摇头。 然后没好气的道: “这当然不是好办法。但是除此之外,你还有什么其他办法不成?” 两人全然没有考虑过,就凭他们两个,别说打晕李奇了。 就是打,都打不到。 开玩笑,堂堂剑道高手,能让你们俩给打晕了,那号称天下莫能御的青莲剑法,不要面子了? 尉迟恭和侯君集在商讨馊主意的时候, 李奇已经召集隐刃小队,和主要骨干,商量前往突厥王庭斩首的计划。 而另一边,长安。 等了三日的战报,终于在某个清晨,被一声高亢的“大捷!征讨突厥之战,首战大捷!”的传报声,抵达了皇宫。 文武百官,今日上朝格外的早。 人人都知道,首战大捷,这是一件滔天的大事。 朝堂之上,肯定是要议一议的。 李世民在接到战报后,足足看了七遍,逐字逐句的读。 读完之后,依旧有点懵。 原本看李奇的日记时,还算是打了个底,知道是怎么回事。 只是觉得李奇写得过于玄乎而已。 但是,李靖的战报,写得更他妈的玄乎。 这几个人在突厥干什么? 比吹牛大赛吗? 什么就殿下单独率三千将士,围攻一万突厥先锋,未损一兵一卒,将一万突厥先锋尽数屠灭! 李靖啊李靖,你是战场老将,也是大唐的兵部尚书。 为人向来稳重,怎么也会写出这样荒诞不羁的战报? 你当是写评书呢? 李世民很生气,这样拍马屁也太离谱了。 只是再一想:李靖似乎并不是一个善于拍马屁的人啊! 当年自己起事,李靖都是保持中立的一个态度,既不偏向太子,也不向自己靠拢。这样的一个人,可以说,是本朝除了魏征以外,最铁正的大员了。 他会拍贤王殿下的马屁? 那还不如直接拍咱老李的马屁呢! 李世民一时间有些想不太透,他带着那封战报,直接上朝。 既然自己判断不准,不如就让大家来评判评判。 奇儿也说过: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太极殿。 文武百官已经就位,大家脸上都洋溢着一层淡淡的喜色,谁都知道,征讨突厥首战告捷,这是大事,这是好事,这是大好事。 今儿这个朝会,一定是其乐融融。 君臣一家亲的局面。 李世民坐在龙椅上,看了一眼群臣,道: “众位爱卿,想必大家一大早也听到了,西边传来捷报。” “李将军统帅三军,已经抵达玉门关,并且和突厥人正面交锋了,首战告捷,而且是大捷!” 众臣一齐作揖恭贺: “臣为陛下贺,为大唐贺!” 李世民摆摆手。 脸上并没有多高兴的笑容,反而道: “虽然是大捷,但是,李靖穿回来的捷报,朕却有些看不太明白。众爱卿也一起看看,这该不会是突厥人估计使诈,传回来的假捷报吧?” 这话一出,群臣皆惊。 什么情况? 真假战报难道还区分不出来吗? 李军神的笔迹、印章、以及暗号,这些东西,都是突厥人模仿不来的啊。 再说,突厥人除非把三十万大唐军队全部给吃掉了。 才有可能搞什么假捷报。 要不然,搞这种东西也没有任何意义啊。 太监从李世民手中拿过战报,先是给了程咬金等武将传阅。 程咬金:嗯?咦?卧槽!嘶…… 这不太可能吧? 秦叔宝:我皱眉、我再皱眉、我紧皱眉…… 这不太可能吧? 李孝恭:这……这……这…… 这不太可能吧? 等到太监把战报传阅给文臣时,那群文臣看着武将们脸上精彩纷呈的表情,纷纷猜测:李将军到底在里面写了什么? 这么难理解的吗? 怎么看上去,这群武将似乎没看懂的样子? 唉。 还是得多读书啊。 不过,很快这一幕在文臣里面也开始上演了。 房玄龄:嗯!有勇有谋!等一下!不太对…… 这怎么可能呢? 杜如晦:我倒要看看,你们为什么都见了鬼一样。等一下!这是怎么回事,比见鬼了还要令人不敢相信…… 这怎么可能呢? 紧接着,高士廉、魏征等人全都一副见了鬼的表情。 难道这封战报真的是假的? 等到战报重新回到李世民面前的案桌时,李世民才道: “众爱卿也都看了一遍这封战报,谁来说说,李靖这是老糊涂了,还是朕眼花了?!” 没人敢说话。 还是魏征先开了口,他思虑片刻,便很肯定的道: “回陛下,这封战报有兵部尚书大人的签章,更有侯将军与尉迟将军的亲笔签名,不仅如此,战报的末尾,也有我朝的战报暗记。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这都是一封真的战报。” 李世民自然也知道这些。 若是这些东西都没有,他都不用问,立马就会归结为假传战报。 他淡淡的问道: “既然是真的,何以会写出这样的战况?” “知节、书宝,你二位也是久经沙场之辈,跟着朕南征北战,可有听说过这等战绩。” 程咬金猛的摇头。 “别说听说过,就是想,也不敢这样想。” 秦琼也附议道: “此事的确多有蹊跷。但是,尚书大人向来稳重,在朝中从无虚言。他既然能够亲笔写下这些,微臣认为,此事可当真!” 嗯? 众人齐刷刷的转头看下秦琼。 这种无稽之谈,怎么可能当真呢? 文官列阵的高士廉当即反问道: “秦将军,请问,以三千敌一万,怎么做到己方无一伤亡,而尽灭敌军呢?” 秦琼想了想,终于苦涩的摇摇头: “我办不到。” “别说无一伤亡,若是时机不对,即便拼尽三千人,我也未必敢说,能保证消灭一万敌军。” 这是实话。 事实上,程咬金也是这么想的。 以三千人对一万人,能打赢的,即便拼光了家底,那也算是战场上的一方人物。 至于三千人一个没受伤,害,只能说,胆子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高士廉上奏道: “启禀陛下,秦将军也说,即便是他率三千将士,拼光性命,也未必能克敌一万。” “而贤王殿下从未经历沙场,又如何能办到?” “臣有理由怀疑,这是兵部尚书李靖,故意在拍贤王的马屁!” 说的对! 不少大臣不自觉的点点头,高士廉把大家想说而不敢说的话,都说了出来。 除了这个解释,没有其他解释了啊! 其他任何解释,都站不住脚。 李世民只问了一句: “你的意思是说,李靖看上去很像一个拍马屁的人?” “就算他要拍马屁,拍贤王的马屁又有何用?朕还在呢!” 这话说得可就严重了。 再说下去,就要变成贤王勾结兵部尚书以及朝中大将,控制大唐三十万大军,意图谋反! 风向很不对啊! 如果细想下去,让人不寒而栗。 李世民自然不会往这一方面想,第一李奇根本就不是那样的人,第二李靖也根本不是那样的人。 第三,即便这两人要勾结,又怎么会以这种明目张胆的方式暴露自己? 这个时候,站在百官最前面一直没有说话的太子李承乾,却突然开口: “父皇,儿臣有本!” “讲!” “儿臣认为,此事既然是二弟出手,那么极有可能就是真的。” 李世民看来李承乾一眼,淡淡的问: “为什么?” 李承乾想了想,直言道: “不为什么,因为二弟就是一个能够创造奇迹的人。放眼大唐天下,能与二弟争辉者,能与二弟比肩者,都罕见。” 这个评价来自当朝太子,这事就有点意思了。 这说明本朝的皇子之间,是真的亲如手足,并没有彼此勾心斗角。 否则,这个时候,李承乾只要稍微提一句,贤王是不是有什么想法,就能把李奇推到风口浪尖。 李世民沉思许久,半晌终于道: “既然战报没有疑意,传朕旨意,平西之战首战大捷,长安取消宵禁一天,以示庆贺!” “臣等,遵旨!” 散朝后,李世民特意留下了李孝恭。 这位自己的堂兄,也曾是战场上的一方巨擘,因为身体原因,这次没有参与平定突厥的征讨。 不过,这并不妨碍李孝恭卓绝的军事素养。 见李世民单独留下自己, 李孝恭自然心知肚明: “陛下,可是想问,贤王殿下究竟是如何办到这一点的?” “不错。” 李世民点点头:“朕拿到战报后,亲自推演,无论如何,都做不到三千将士无损伤这个程度。” “你也是战场老手,如果是你,假设用尽一切手段,能否达成如此战绩?” 李孝恭如实答道: “不能。” 事实上,刚刚看完战报后,李孝恭便在脑海中极力推演。 最后无力的发现: 不管用什么计谋,三千将士总不能不出站吧? 难道一万突厥大军就这么直愣愣的傻站着让你射箭,每人只要四支箭,万箭穿心,一万人咔嚓全挂? 这不可能嘛! 李世民幽幽的叹了口气。 看来,事情的真相,只能等李靖和李奇回到长安再说了。 …… 如此过了两日,李奇终于选出了三百勇士。 这三百勇士,连同李奇的亲兵,李奇自己,合计三百三十三人,就是这支敢死队的全部人员了。 李靖没有给李奇时间。 他对李奇唯一的要求便是,无论是否斩首成功,请活着回来。 军中的掌心雷,优先配给这三百将士。 每人至少携带五枚。 即便这样,仍旧要省着用,因为谁也不知道前路会遇到什么情况。 三军演练场。 李奇站在高台上,做最后一次训话: “勇士们!” “今日,咱们便要出发,前往突厥王庭,直捣他娘的黄龙。本王问一句,你们,怕不怕?” 众将士扯着嗓子喊: “不怕!” 李奇又道: “这一次,我们只有三百人,要蹿到突厥人三十万大军的背后,随时都可能会死。你们,怕不怕?” 众将士更是热血翻滚: “不怕!” 贤王殿下亲自领队,就算是死,又有何惧? 李奇很满意的点点头。 然后继续道: “好!” “人生自古谁无死,脑袋掉了碗大个疤!怕个球!男人,就该干点男人该干的事情,和一群突厥兵杀来杀去太费劲,咱们直接要了突厥的王!” “杀王!杀王!” 众将士齐声跟着喝到。 聂隐娘和薛仁贵站在李奇左右,两人心思各异。 聂隐娘想的是: 殿下怎么说话如此粗鲁? 薛仁贵则是激动莫名。 居然能跟着殿下去完成一件惊天动地的壮举,这事足以载入史册! 足以让这三百大唐勇士青史留名! 李奇命人奉酒。 他亲自一碗一碗端到每一个士兵手上,这让三百勇士心中更是生出“要为殿下效死”的豪迈之情。 李奇端起大碗,昂然道: “此去!凯旋!” “凯旋!凯旋!凯旋!” 众将士一齐高喝。 喝完出征酒,三百三十三人,直接出发,隐没在茫茫的草原上。 中军大帐。 李靖盯着面前的沙盘,怔怔出神。 派一支奇兵,深入敌人后方,直捣突厥王庭,若能建功,必有奇效。 这肯定会牵制住执失思力的兵力部署。 这是其一。 其二,如果突厥王庭有变,那么对整个突厥大军的士气打击,将是不可想象的。 到时候,自己的左右两路大军,势如破竹。轻取突厥,不在话下。 整个计划之中,最大的变数就在于这支奇兵。 他们该怎么生还? 这也是一直领李靖头疼了问题。 侯君集和尉迟恭联袂而至,两人最终放弃了打晕李奇的想法,这个法子实在是糟糕。 所以,他们俩想找李靖商量商量。 “大将军!” “你们来啦?” 李靖没有回头,招招手,道:“来,过来看看,执失思力的大军,分为五个阵营,主力部队集中在沙陀这。” “如果殿下攻打王庭,你们说,执失思力会派遣那支部队回援?” 尉迟恭没心思分析哪支部队。 不管哪支部队,都会像包饺子一样,把贤王给包圆了。 只听尉迟恭道: “大将军,咱们的后手是什么?” 敢让贤王殿下领三千人就开拔进突厥腹地,尉迟恭和侯君集都相信,一定是李靖还有后手。 李靖终于抬起头。 后手? 什么后手? 他淡然道: “你们可知道,孤军深入,为什么叫孤军?” “孤,就是没有后手的意思。” “如果一定要问后手,你们俩率左右两路大军,对突厥人发起猛烈进攻,就是后手。” 尉迟恭微微一想,仿佛明白过来。 只要牵制住突厥大军,相对来说,李奇那边就会安全许多。 但是还有一个问题。 “大将军,你确定,三百人能拿下突厥王庭?” “既然是王庭所在,想必守卫力量不会太差吧?不说数万大军,几千军总是有的。殿下即便抵达王庭面前,又如何攻进去?” 侯君集也看着李靖。 只见李靖很淡定的道: “这个问题,应该是殿下需要考虑的问题,不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 “从此刻开始,我们忘记这支孤军。” “全力备战!” “三日之后,我大唐的先锋部队,要将唐旗插在执失思力面前,有没有问题?” 李靖突然严肃而正式的说话,让侯君集和尉迟恭两人都是心间一悚。 他们双双高喝: “没有问题!” “下去吧,做一下战前动员。大军今日往前开拔三十里,我们的动静越大,殿下的危险就越小。” 为今之计,能做的也就只有这些了。 …… 李奇领着三百三十二人,匍匐前进。 他们没有骑马,全靠步行。 急行军突袭到王庭,就算日夜兼程,也需要数日的时间。 薛仁贵跟在李奇身边。 “殿下,属下生平没有几个佩服的人。但是殿下绝对算一个!” “别谦虚,你的本事不比我小。” 李奇笑着道。 真要论行军打仗,薛仁贵甩她李奇一条街。 人家可是货真价实妥妥的一代名将。 薛仁贵却摇摇头: “不,殿下,你知道吗,像这种长途奔袭斩首的行动,一般来说,都是有去无回。” “属下还从未听说过,自古而今有哪位王爷居然亲自带队。” “这不仅需要胆量,更需要魄力。” “而殿下就是那个兼巨胆量和魄力的人!” 李奇斜着头看了薛仁贵一眼: “老薛,我怎么没发现,你拍起马屁来,倒是一套一套的。” “这也是你们队长教的?” 薛仁贵笑着讪讪的看了一眼后头的聂隐娘,然后小声道: “那不能。” “队长这人啥都好,但是不会溜须拍马。咦……不对,我刚刚所言,都是发自肺腑,并没有阿谀奉承。” 李奇笑了笑。 他突然想到刚刚薛仁贵说的有去无回,不由得道: “老薛,既然你知道这种事情常常都是有去无回,怎么看上去还挺高兴的?” 送死送的这么happy,你也算毒一份了。 薛仁贵却振振有词: “若是跟着别人,那指顶是有去无回。但是,跟着殿下,我总觉得,我们必定能功成身退。” 你这是哪来的自信啊?孩子。 我自己现在心中都没谱。 李奇其实心里队死亡有着天然的恐惧,但是在听到这个作战计划时,却又生出豪情万丈。 他不是作战指挥队那块料。 但是要论放冷枪,搞搞小动作,李奇却很擅长。 李奇拍了拍薛仁贵的肩膀: “放心吧!” “你们既然舍生忘死的跟着我,我怎么也要把你们安全带回大唐!” 三百三十三人,分成了三支小队伍。 李奇、薛仁贵、聂隐娘各领一支。 这样撒进草原中,就更加微不可察了。 偌大的突厥,经过东突厥和西突厥的合并,地盘非常大,算得上是真正的地广人稀。 如果不主动接近城池,也很少会有和突厥兵碰面的机会。 就这样,一直走。 中午休息了一刻钟时间,喝水吃点东西后,队伍继续上路,一直走到近傍晚时分,最前面的聂隐娘才握拳停下。 示意所有人保持静默。 三个小分队呈畸角之势,一支停下来了,另外两支也很快就停了下来。 很快,就有人跑来传话: “回殿下,前方发现一支突厥小队,人数不清。” 李奇压压手,很快就蹿了前去。 他蹲在聂隐娘身边,低声问道: “隐娘,什么情况?” 聂隐娘低着头,小声的道:“殿下,刚刚发觉前方有动静,是一小股突厥骑兵。” “属下初步判断,应该是传递消息的突厥兵。” “许是突厥王庭有了什么旨意,要传到沙陀大军那边。” 李奇眯着眼。 突厥王庭旨意? 他想了想,问道: “隐娘,你觉得能不能搞一下?” 搞…… 聂隐娘有些犹豫的看着李奇:“殿下的意思是,把这支传信的骑兵截杀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