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一出,不管是温候还是李啸,尽皆悚然。 他们两个做梦都没想到,崔玄关竟然会有这样的想法,与此同时,李啸心中还生出了丝丝悔意。 温候忽然上前一步抓住崔玄关的手臂,双掌合拢将后者的手紧紧握在掌心:“崔先生,您不能这样,这陈服章身后哪怕站着当朝国公,也未必敢跟殿下翻脸。 归根结底,他是臣子,殿下是君。” 面子功夫做得不错,但温候心中却认为崔玄关所言有些危言耸听,他并不认为一个小小的陈华能够给太子李啸带来什么不利影响。 按照他的话来说就是,陈华是臣子,永远都是臣子,而李啸是君,即便现在还没有当皇帝,也是君王,不是一个臣子所能撼动的。 崔玄关本来还有一线希望的心彻底如死灰一般沉寂下去,他轻轻拨开温候的手语重心长的道:“往后殿下就靠你了,记住,陈服章此人,不能得罪。即便你们不愿意让老夫当这个替罪羊,也绝对不要继续得罪陈服章。 老夫言尽于此,你们不用再劝了,还请殿下看在老朽这些年为太子府出过些许微薄之力的份上,放老朽离去。” 跟崔玄关相处的时间已经不短了,李啸深知崔玄关的脾气,老头子一旦决定了什么事,九头牛也拉不回,就算是钢刀架在他脖子上,老头也会梗着脖子说上一句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对此李啸感到十分无奈,崔玄关和温候相当于太子府的左膀右臂,老崔老成持重,做事有章法,而且妙计无穷,虽然温候略显激进,可只要崔玄关在,温候的很多想法都无法付诸实践。 一旦崔玄关离开,他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能够扛得住温候的苦口婆心。 同时他也明白强扭的瓜不甜,沉思半晌之后,无奈的吩咐温候:“既然崔先生要走,那便不强留了,温候你回京之后去账房那拿一万两银子的银票给崔先生送过去,也算是全了这场师生之谊。 先生对太子府而言劳苦功高,若是有朝一日啸有幸能够成为大齐的皇帝,必定不会忘记先生大恩大德。” 崔玄关受了李啸一拜,心中对此却是颇为不以为然,他觉得李啸现在的作为,将来能不能成为大齐的皇帝还两说。 崔玄关并未在剑门关城多做停留,第二天就离开了关城,李啸在他离开之后将最心爱的茶壶都给摔了,然而一切,都于事无补。 摆在面前的还有一件大事,那就是陈华在城外驻扎迟迟不肯经过剑门关的青蛟军。 到底是采用崔玄关的办法,还是按照温候说的派人袭扰,李啸迟迟没有做出决定。 隐隐中他觉得崔玄关说的是有一定道理的,可让他堂堂太子殿下纡尊降贵去跟一个官职不到三品的边陲武将示好,他又有些做不到。 金不唤必须死,这个不需要权衡就能想得到,所以李啸最后将崔玄关临走之前的话语抛到了九霄云外。 而他不知道的是,此刻城内,却正在进行着一幕幕他根本预料不到的事。 混进城内的青蛟军进城之后就分散开来,扣完你拿带着一部分人打听自己叔父关在哪里,而其他人则是去打探这剑门关到底来了多少外人。 一群敢在沙场搏命的主,是绝对不会在乎那些外来人到底是什么身份的,只要人数不多,他们能够搞定,他们绝对会毫不犹豫的先把这些拦在前头的石头给搬开。 后果,他们从来不会想后果。 寇万年在剑门关城里面还有些关系,叔父的一些死忠旧部他知道一些,这些人的官职在太子李啸到来之后都没了,一个个窝在家中还有人看守。 不过这些看守的人并不多,一家一户也就一个而已,看样子估计是对方的人手不够。 寇万年思忖一番之后决定不打草惊蛇,偷摸的溜进去之后进行着自己改进行的工作。 得知这些人是太子的人,有人十分担心,有人决定孤注一掷,这跟胆大胆小没关系,只跟野心有关系。 一天两夜的劝说,寇万年着实拉拢了不少人,这些人要么是寇清平的心腹,要么是马松的心腹。 人家辛苦拼搏小半辈子,其中不少人都是差一点就把命丢在了漠北那片广阔荒芜的土地上。好不容易才混到今时今日的地位,突然之间莫名其妙的让人被官位给夺了,他们能开心才怪。 于是他们跟寇万年一拍即合,着手制定营救寇清平和马松的计划。 计划是经过无数次的推敲之后敲定的,他们先打探到了寇清平关押的地点,然后派人跟那些狱卒联系。 太子殿下再是手眼通天,也不可能连个小小的狱卒都从京城带过来,所以他们很轻松的就跟里面的某些狱卒联系上了。 这些狱卒都是小脚色,一边是陌生人,即便来头再大也是陌生人,没有什么香火情可言,另外一边是熟人,哪怕现在这个熟人已经不是军官了,可依然是熟人,有那份香火情在。 大牢这边李啸安排了不小十人,都是他的死士,这些人平常对狱卒连正眼都不肯给,一些个狱卒早就对他们有滔天的怨气了。 在寇万年他们进入剑门关城两天之后的晚上,那些太子殿下耗费巨资豢养的死士连门子都没摸清楚就倒下了,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伤亡,寇万年在他们的吃食里面下了蒙汗药。 他可是跟李啸的死士交过手的,这些人的战斗力可一点都不弱于漠北风林火山中的边军,所以他不愿意己方付出太大的伤亡。 成功将那些人放倒之后寇万年窜进了大牢里面,在狱卒的带领下找到了关押马松和寇清平的牢房。 两人在牢里过得还算不错,看样子太子殿下没想着要把他们怎么样,不过寇万年却在这里见到了一个他不认识的人。 这个人在他进来的时候正在对寇清平进行劝说,他看到寇万年的时候,整个人都僵在了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