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跳墙! 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 罐焖三宝鸭! 国宴的招牌菜,特别考验厨师的功底,是一道集色香味于一体,同时还能养生滋补保健的菜品。 红花鱼翅捞饭! 其中的珍贵食材大金勾翅,需要在不超过40°C的温水中浸泡10小时左右,然后换一次清水再浸泡10小时! 狮子头! 周先生曾赞誉此菜“清而不淡,肥而不腻”! 开水白菜! 名字很简单,成品也看似只有几片简单的白菜,但做法却很难。看似朴实无华,却十分考验国宴大厨制汤的功夫! 夫子……很快就吃撑了! 毕竟是七十二岁的高龄。 夫子老,尚能饭,已经是相当不错的表现。 孔子觉得一辈子都没吃过如此精致奇妙的美食! 后世之人,果然过的都是神仙的生活! 神仙都比不上啊! 可是……这依然并不是孔子真正关心的问题!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张凡小友的确是带我见了很多美食的做法,又安排了这样一顿好饭。 但,只有我吃饱,那当然是不够的! 据刚才听到的,后世华夏,可是有十四万万人那! 他们,难道都能吃饱? 吃撑了的孔子,脸上反而露出更加忧虑的神色,皱眉试探着问道:“张凡小友,在我的那个时代,大概有多少人?” “一千万。” 张凡请孔子吃了顿饭,见他自己就找到了正题,很是欣慰,笑道:“年代久远,资料不全,但应该不会超过两千万。” 嘶! 孔子震惊道:“那么后世的人口数量,已经增长了……接近百倍?” “差不多,只多不少。” “粮食的问题!怎么解决?” 孔子惊诧道:“就算是人人种田……恐怕田地也不够用的!” “不。” 张凡正色道:“够用的!因为后世虽然人口众多,但粮食产量,也远超两千多年前!” 哦! 这倒是很有道理! 孔子毕竟是已经见过那么多光怪陆离的物事,居然巨大的水面上漂浮的船只,都得有百丈长! 如此说来,粮食产量大增,也在情理之中。 呼! 张凡抬起头,轻轻吐出一口浊气,眼前仿佛已经浮现出那个瘦弱却无比伟岸的身影,缓缓说道: “夫子,在你的时代,粮食亩产量,大约二十公斤。” 哦! 孔子虽然不解其中许多单位的概念,但是听懂了“二十”,便点点头,只要有个比较,就能心中有数。 “到了秦汉时期,汉高祖刘邦休养生息的政策,加上文帝、光武帝减轻赋税,粮食产量提高到大约每亩六十公斤。” 好啊! 孔子眼前一亮,看来战乱结束之后,老百姓就会爆发出强大的力量,将粮食产量大幅度提升。 “到隋唐时期,国家重归统一,历任君主都重视农业生产,产量大约是每亩七十公斤。” 嗯? 孔子一愣,心想是不是听错了,这几乎没变化吧。 重视在哪里? “宋代,王安石变法,鼓励垦荒种田,粮食产量大约每亩一百公斤。” 这…… 孔子心中更加迷茫,好像还是差不多的样子啊。 可是之前张凡小友说的,每次王朝更替,往往就是几百年过去! 这粮食,还是远远不够呀! “明代,粮食产量大约每亩一百五十公斤。” “张凡小友!” 孔子终于忍不住了,皱眉道:“你说的这个,明朝,距离你们现在的时代,还有多远?” 张凡笑道:“明朝灭亡后,距离当代,还有三百多年。” 来不及了! 孔子仿佛是很着急,眼睛都瞪了起来,叫道:“就算这三百年还有进步,按两百公斤、甚至三百公斤来计算!也不过是比我的时代,高了十几倍而已!但是人口增长百倍!粮食……怎么可能够吃?” 要知道,“足食”可是孔子认为国家稳定所需要的最重要的条件之一! 吃不饱饭,哪来的稳定? 现在上百倍的人口增长,要消耗多少粮食! 后世的人,难道已经可以不吃饭了么? 真就成了神仙? “现在,我们的粮食,够吃了……” 张凡眼前的那个形象,越来越清晰,却仿佛也是越升越高,直到化作了天际的一颗明亮的星星。 他垂下眼帘,看着脸色有些急切的孔子,慢慢说道:“去年年底,在华夏的一个种植基地里,双季稻亩产量达到了公斤!也就是……超过三千斤!” 啊?! 孔子被直接吓了一跳! 怎么就……一千多了?? 刚才用了足足两千年,才从二十勉强增长到一百多啊! 这个数字!可以乱来的么? “夫子……” 张凡向孔子微微躬身,语气中充满了感慨,道:“事实上,您回答子贡问政时,提出的关于‘足食’的目标,直到两千多年后,依然无法解决!” “那三年……华夏遭遇自然灾害,饿死了很多人!” “由此造成的影响,几十年后依然深远!许多老人终其一生,都无法抹去内心深处饥饿的阴霾,习惯性地在家里储存很多很多粮食,图的只是一份年轻人已经无法理解的心安。” “那一年,他三十岁,是一所农业学校里的教师。” 张凡看了一眼孔子,微笑道:“跟您一样,他也是一位老师……” 说话间,四周的景色风云变幻! 一下子就把两人带到了1961年的春天。 是个农人? 孔子的眉头微微皱起,不明白张凡为什么带自己来看这个人。 他哪里有什么老师的样子? 那个人赤脚站在稻田里,小心翼翼地播种一颗种子。 是的!只有一颗! 于是孔子更加奇怪。 这有什么用?难道这一颗种子是仙种?光靠它,就能达到亩产三千斤的奇迹? 那个人并没有看到远处观望的孔子和张凡。 在他眼里,只有他的田,只有他的稻。 刚刚经历的三年,让刚刚站起来的华夏人,遭受了极其沉重的打击! 正如孔子在两千多年所说的!倘若无法“足食”,国家难以稳定! 还好,当时的华夏,也正是凭借这孔子说的最后一句话,坚强地挺过了那个黑暗的时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凭借崇高的信仰,以及对新华夏的无限热爱,即便无法“足食”,也并没有打垮刚刚建立的新华夏。 可是……饿死,是人世间最悲惨的事情之一。 这一点,相信七百年前的朱元璋,会有极深的体会! 正因为童年时的经历,朱元璋横扫天下,成为九五至尊之后,依然把老百姓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 任何让老百姓吃不饱的行为,被明太祖深恶痛绝,甚至为此不惜杀戮成河! 数百年后,又有一个华夏人,亲眼目睹了饿殍遍野的恐怖景象,于是便立下宏志,要凭借科学的力量,彻底击败饥饿的威胁。 如此崇高的愿景,格局已经不限于华夏之内。 这是全人类翘首期盼的未来! 可是在当时,传统理论的主流,乃是米丘林、李森科的“无性杂交”学说。 水稻,是没有杂交优势的! 那个华夏人的研究从一开始,就饱受来自四面八方的质疑,甚至是嘲讽! 直到这一天,他在田里种下了那颗变异株的种子。 “夫子,记住这个人。” 张凡在谈笑间,时间加速流动,那颗刚刚种下的种子,已经发芽抽穗,果然鹤立鸡群,完全验证了那个人的理论! 可是最大的困难,才只是刚刚开始! 孔子惊骇地看到,那个人好像是疯了! 他疯子一样地整日整夜泡在水稻田里,从漫山遍野的金色麦浪中,仿佛在寻找着什么。 这一找……便是足足三年! 天然雄性不育株,自然诞生的概率,接近百万分之一! 大海捞针,亦不过如此! 孔子和张凡就这样看着,原本表情有些不以为然的孔子,也渐渐转为严肃。 因为子曾经曰过: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夫子认为,像这样不管不顾地疯狂前进,不知道停下来,无疑是非常危险的! 这个人,难道不要命了么? 他到底在寻找什么? 。牛牛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