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二章 百年风雨过,赤心未蹉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   原来是这样!   诸葛亮当然全明白了!   熊熊火光,映红了他双眼的瞳仁,令这位一千八百年前的蜀相,对这段凄绝的故事,感慨不已。   又见大火!   赤壁之战,一场大火,焚尽了曹操一统天下的野望,却烧出了三分天下的鼎足。   猇亭之战,一场大火,烧毁了先帝夺回荆州的急切,三分天下,终究成了蜀国无法逾越的格局。   成也大火,败也大火!   如今,熊熊火光再次出现在眼前,诸葛亮被牵动的情绪,极其复杂。   不过最终,诸葛亮脸上的神色,全是欣慰。   王图霸业,血海深仇,终将化作尘土。   但令人欣慰的是,不论一千八百年前,或是一千八百年后,我汉家儿郎,面对外族入侵的时候,都不曾忘了祖宗的荣耀,都不曾低下骄傲的头颅!   亮,放心了!   微微吸了一口气,诸葛亮露出通透的笑容,道:“先生,刚才那出戏,真好!叫什么名字?”   “台上唱的,叫《桃花扇》,清代文学家孔尚任创作的传奇剧本。”   张凡微笑道:“丞相看到的整场大戏,则是来自后世,叫做《赤伶》。”   “赤伶?”   诸葛亮喃喃重复着,眼前的火光中,忽然重新映现出舞台上那淋漓的鲜血,还有在鲜血和火光中,虽死而永生的裴晏之等人。   赤伶!   在赤色的鲜血和赤色的火焰中,不忘祖训,不忘家国的伶人们!   好戏!   好名字!   烈火烧尽了戏院,以伶人们的忠义为燃料,将其中一切的沆瀣污浊荡涤一空!   火焰渐渐熄灭时,却有另一座更加现代化的舞台,拔地而起!   突如其来的变化,让正沉浸在悲怆或是骄傲情绪中的所有人,纷纷愕然。   戏,不是唱完了么?   怎地还有?   而且这舞台!好有现代感啊!这可不是抗日时期的!这绝对是现在才有的!至少五年内才刚刚装修过!   画面中,流光幻作银幕,年华凝聚人形。   悠悠扬扬的声音,在抬起的麦克风的放大下,轻轻流淌而出,仿佛是月下的溪流一般,安宁而沉静。   “戏一折,水袖起落。”   “唱悲欢,唱离合,无关我……”   “扇开合,锣鼓响又默。”   “戏中情,戏外人,凭谁说?”   这?!   亿万观众齐齐呆住了。   台上举着麦克的女生,似乎并不认得,也不是明星。   她没有穿着京剧传统的戏服,而只是一身朴素的休闲装,但是举起麦克的这四句,轻轻易易地就唱进人心。   尤其是想到刚才《赤伶》的故事,更是令无数人再次心酸,情绪动荡。   又换了一位年轻的男生,续唱道:   “惯将喜怒哀乐都融入粉墨,陈词唱穿又如何?”   “白骨青灰皆我……”   “乱世浮萍忍看烽火燃山河,位卑未敢忘忧国!”   “哪怕无人知我……”   啊!   唱到这里,直播间里的大部分年轻人,爱刷抖音的,已经彻底记起了这段熟悉的旋律!   《赤伶》!   这就是刚才那个被张凡用超一流的演员演绎出来的那个背景故事!   不知怎地,台上这数位青春飞扬年轻人的身影,竟然跟刚才鲜血中火光中簇拥在一起的裴晏之等人,渐渐重合!   时间,已经过去了近百年!   当年的裴晏之早已化作白骨飞灰,最初的青年人也早已不在人间。   可是,谁说他们不在了?   现在在台上的,就是他们!   谁说华夏戏曲断了传承?   戏曲兴于战乱年代,衰于和平时期。   改变的,只是表达方式,但那些唱词中,那些歌词中,承载的专属于华夏的精神,仿佛从未改变!   汉乐府,角抵戏。   南北朝的歌舞戏。   唐代的参军戏,将歌舞戏从民间引入宫廷。   宋代,将歌舞、说唱、滑稽戏综合起来,形成宋杂剧。   元杂剧,更是开启了华夏戏曲第一个繁盛时期。元曲,常常与唐诗宋词并称。   明朝,出现了戏曲理论史上第一部较系统完善专著——《曲律》。   清朝,京剧、昆曲等戏曲种类,百花齐放,理论越来越完善,形式越来越多样。   它们变了么?   变了,每个时期的名字,似乎都不相同,表现形式也区别很大。   它们变了么?   没变……都是神州大地孕育的产物,都是华夏民间发育的文化形式。   明白了!   亿万观众,霎时间心中雪亮。   张凡!   这是张凡在用无可争议的方式,向之前那个挑事儿的家伙证明,我华夏戏剧,何曾断了传承?   什么是国粹?   那种逆境中不畏强暴,宣扬正气,懂孝道,知廉耻,讲情义,爱国家的华夏文化底蕴,才是真正的国粹!   永远也不会消亡的国粹!   装潢精美的舞台上,悠悠女音,起了一个花腔,唱道:   “台下人走过,不见旧颜色。”   “台上人唱着,心碎离别歌。”   “情字难落墨,她唱须以血来和。”   “戏幕起,戏幕落,谁是客……”   我草!   燃了!   燃起来了呀!   真的好应景!   明明是网络上流行很久的歌,被张凡这么一安排,忽然好像就赋予了别样的意蕴!   戏幕起,戏幕落,谁是客!   当大幕落下,主人就是主人,客人就是客人!   那些妄图犯我山河的恶客,早就灰飞烟灭!   而神州永存,山河仍在!   “星河转,岁月如梭。”   “看梨花,催榆火,传新色。”   “流水歌,层山复相和。”   “看九州,风月同,齐安乐!”   噫?!   诸葛亮倒是一直听得如痴如醉。   但直播间或者电视机前的观众,却有些愣住。   因为这时候唱的,好像已经不是《赤伶》里的歌词了呀!   “愿请长缨不负青春为家国,万千人中你和我。”   “化作燎原星火!”   “热血交汇信仰融入你脉搏,位卑未敢忘忧国。”   “哪怕无人知我!”   新词和老词,交错的一瞬,又是引得许多人酸了鼻息。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这就是华夏不灭的缘由,这就是华夏兴盛的根本。   这,不是在唱戏,也不是在唱歌!   这是张凡在给出他的答案,给出《典籍华夏》的答案!   这答案,不仅仅是告诉一千八百年的诸葛亮,也是告诉一千八百年后的所有人!   此刻,台上数位青年男女,齐声高唱!   “百年风雨过,赤心未蹉跎。”   “百年有灯火,一心照山河。”   “一腔爱清澈,浩荡襟怀向来客。”   “我华夏,千秋愿,何远阔!”   。牛牛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