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望向张凡。 张凡一笑,明白他的意思。 老规矩? 这位生命即将走到终点的蜀相,每每看过了《三国演义》对自己的神化,再从当年的回忆中轻轻挣脱之后,便想要看一看,他身后一千八百年,在华夏神州,发生过怎样精彩纷呈的故事。 老人家的《论持久战》。 周先生的“舌战群儒”。 这些都给诸葛亮留下了极深的印象,甚至一度为此哽咽。 能看到后世子孙如此强大,后世的华夏,后世的汉王朝如此强大,对诸葛亮来说,可以说是虽死无憾了! 那么,这一次? 即将离开第三盏明灯中的世界,诸葛亮又将希冀和期待的目光投向张凡。 草船借箭? 苦肉计? 借东风? 火烧赤壁? 这些过往或者传说,在其后漫长的一千八百年中,是否再次上演?或者说……是否真能实现? 此刻,张凡和诸葛亮依然是并肩而立。 在他们面前,赤壁大火正熊熊,映红了周瑜意气风发的羽扇纶巾,映红了曹操一败涂地的残兵哀嚎。 张凡伸手点向前方,熊熊火光升腾,烧灼得空气剧烈扭曲,竟从中映射出一个亦真亦幻的世界。 嗯? 诸葛亮运足目力望向火光中的影像,却很快捕捉到一个熟悉的身影,不由得脱口叫道:“孙将军?” 是的,只见火光中荡出一叶孤舟,船头站立一人,气宇轩昂,正是之前曾经有过出场的孙权。 孙权大帝,这又是一位经常被低估的英雄人物。 生子当如孙仲谋! 可惜……罗贯中名传后世的三国演义,许多情节都是虚构,完全将蜀汉塑造成主角,将曹魏塑造成反派,而孙吴却像是个可有可无的配角而已。 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心中之块垒。 罗贯中痛快了,却将那段历史涂抹得面目全非,许多人物的大众形象,都跟历史真实相去甚远。 后世谈孙权,很少有人能说出他光辉的事迹,倒是“孙十万”的称号广为人知,堪堪与“高粱河车神”、“瓦剌留学生”齐名…… 所以现在,张凡用熊熊烈火重塑了孙权的形貌,是要做什么? 绝大多数观众,和此刻的诸葛亮一样,心中茫然不解,只能是瞪着眼睛细细观看。 那艘小船,劈波斩浪,渐渐接近了一座戒备森严的水寨。 看着……好像很眼熟? 许多人下意识地皱起眉头,觉得这座水寨的风格气质,似曾相识。 是……曹老板的手笔? 越看越像! 直到镜头切换一个角度,将特写镜头给到了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于是所有人齐齐发出“哦”的一声。 曹! 真的是曹老板的部队啊! 所以这?这是哪一出? 这回,就连弹幕中的民间大神,也大多沉默,并不能仅凭这一两个镜头就做出有效的判断。 而这时候,孙权乘坐的小船,靠得更近了。 站在船头的孙权,似乎比刚才与诸葛亮对话的时候,大了些年纪,眉宇间更见威严沉凝,赫然是一方雄主的风范。 他命令手下小心地操纵船只,频频接近曹操的营寨,却并不十分靠近。 如此举动,很容易让人想到斥候这个角色。 事实上,孙权也正是因为几次挑战都被曹操回避,索性主动过来刺探一下军情。 但是很快,孙权的座船,被对方发现。 顷刻间,箭如雨下! 夺夺夺夺夺夺! 锋锐的箭簇无情地射在船舷上,发出密集的声响,入木三分。 只是一轮恐怖箭雨的袭击,便让孙权所在的那艘小船,承受了无数箭矢。 因为箭矢的重量累积,竟让那艘并不大的小船隐隐有些失去平衡,眼瞅着就要向一边倾倒。 危急时刻,孙权急忙命令手下将小船掉了个头! 夺夺夺夺夺夺! 飞箭依然破空而来,很快就又将另一边的船舷射满。 但这样一来,两边反而重新取得了平衡,孙权也不敢多待,开着这艘已经如同刺猬一样的小船,匆匆而去。 “呃!” 目睹了整个过程,诸葛亮终于明白,为什么张凡要给他看这个。 草船借箭? 这……不就是刚才那一幕,被演绎得神乎其神的草船借箭么? 还真的有啊? 毕竟是当代的人物,诸葛亮略一思忖,隐约就判断出刚才的画面,应该是发生在赤壁之战后数年,曹操和孙权之间爆发的连续战争。 而直播间里也有人开始科普。 濡须之战! 这是魏国和吴国之间的濡须之战! 这场战争先后打过四场,各有胜败。 其中发生在公元213年的这一场,其中居然还藏了一个“草船借箭”的故事? 大家很容易就联想到,或许罗贯中正是读到了这一段的历史记载,将其进行无限拔高的艺术加工,最终变成了脍炙人口的“草船借箭”。 真相,竟然是这! 弹幕之中,一片唏嘘感慨。 因为刚才大家看得真切明白,孙权的这次“借箭”,绝非本意。 虽然事实上他是拖着一条被射成刺猬的小船逃了回去,但那小船上的箭矢数量,满打满算也就能有个一两千支,已经是高估了的。 再多的话,只怕那艘小船早就沉了! 所以罗贯中笔下的,在船上扎起草人,每艘船收集数千支利箭,从技术上根本就无法实现。 就、就这? 诸葛亮的表情,也是有些古怪。 他虽然知道濡须之战,却并不知道这场战役里竟然还有这样一段。 真实的“草船借箭”,并不浪漫华丽,更没有故意让兵士大喊“谢曹丞相的箭”这样高调的装逼。 相反,孙权当时的处境其实有些冒险,倘若一支冷箭将其射杀……或许整个东吴都因此而分崩离析。 极目远眺,那艘被射成了刺猬的小船,已经只剩下一个须发皆张的影子。 而在赤壁大火的烧灼下,画面轻轻扭曲,在不知不觉间,又是换了人间。 哦? 苦肉计么? 莫非也能找到原型? 诸葛亮眉头一挑,显得饶有兴味。 他当然知道,六十三岁的黄老将军并没有挨过那样的毒打。 所以,真有挨打的人么? 可是这一次,画面重新清晰的时候,却赫然出现了一座城池,城池的建造风格,与诸葛亮理解的形态迥异。 后世? 诸葛亮心中微动,连忙仔细观望。 。牛牛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