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大顺东王 祭天过后,群臣进了襄阳朝贺。 朝贺之事,也就不细细讲了。无非是李自成坐在龙椅之上,接受下面的朝拜。 朝贺之后,就是张轩最关心的事情了。 一个太监开始在上面念起了圣旨。 “建大顺为国号,改今年为永昌元年。” 对别人来说,是新消息,对张轩来说,并不新鲜了。不过是提前了一年,不,应该是提前了几个月,从崇祯十七年正月初一,提到了崇祯十六年四月初一。 也算是张轩这个穿越者对历史的修正。 甚至张轩到了这个时代,才了解一些内幕。 李自成为什么建号大顺。是因为一则故事,高庙(即明太祖朱元璋)尝命伯温卜历数之长短,伯温卜之曰:“遇顺则止。”高庙遂以书手空,良久曰:“三百单八亦足矣。” 这一则类似于预言的故事,在明代广为流传,就如同十八子主神器一样,故而李自成要以大顺为号。 不过,张轩也冷静的意思到一件事情,天下大事从来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李自成没有在襄阳火并了罗汝才,而是以登基称帝一事,来裱糊义军之间实质分裂的事实。 所影响的绝不止是一发而已。 未来的历史,绝对不会想历史书上写的那样。 或许大势还有相同之处,但是细节决然不同。 张轩在明代生活越久,越明白一件事情,很多时候讲历史大势根本没有用,因为每个人都活在历史的细节之中。 细节变动,人都死了,讲大势有什么用。 “封牛金星为丞相,总理六部-----”这是闯营对文官的封赏。 张轩听来,李自成要建立一个完整的朝廷,六部尚书一应具全,不过倒是有一点点奇怪,李信没有算到文臣之中。 “封刘宗敏为制将军,掌管中权亲军,封刘芳亮为制将军,掌管左营,封刘希尧为制将军,掌管右营,封袁宗第为制将军掌管前营,封李过为制将军,掌管后营,亦封贺锦为制将军。” 张轩只听到这里,剩下的没有细听。 其中必须重视的两个人刘希尧,与贺锦,他们两个是原革左五营的首领,张轩本想拉拢他们与曹营一起离开的。 但是看来闯营下手更快。 不过,张轩也对高一功有一点不平,他居然没有挂上制将军之衔,出了什么事情了。 随即张轩摇摇头,闯营的事情与曹营关系不大,马上就要离开襄阳了,管那么多干什么吗? “封罗汝才,为大顺东王,征东大将军,开府持节,先斩后奏----” 张轩没有听闻,就已经皱起了眉头。 “李自成好生小气。”张轩心中冷笑。 东王是什么王啊?有怎么封王的吗? 当然了太平天国是这么封的,但是太平天国在正统士大夫眼中,不过是一个草台班子而已,之前的正统朝廷,那一个是用东西南北来封王的。 要么以国号,秦楚赵晋等等 要么以地名,南阳,汝宁,等等。 根本没有以东西南北来封的。 即便李自成不懂,李自成身边的人能不懂吗?这纯粹是在恶心人。 “张将军还不上前领旨谢恩。”太监提醒道。 一时间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张轩。 张轩很想当场封还圣旨,给一个脸色个李自成看,不过,他也知道此刻不是发作的时候。暗道:“罢罢罢,襄阳本就不是久留之地,这个王号,也不过是暂且用之而已,等一两年之后,想称王就称王,想称帝就称帝,也不用看李自成的脸色了。” “臣代东王殿下领旨谢恩。” 见张轩安安静静的领了旨,李信心中暗出一口气,也觉得李自成做事太小气了,本来想封罗汝才为吴王。但是牛金星说是当初明太祖登基之前的封号。李信又想以罗汝才的家乡封罗汝才为秦王。牛金星又说是当初李世民的封号。 让李信几乎抓狂,这些大国之名,细细数来,那一个没有由王爷升为皇帝的。 结果最后变成了一个东王。他真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也是因为这场争辩,李信的封赏延后了。 不过李信本身并不是很在意的,毕竟现在六部丞相,虽然有名字,但是却没有实权,几乎是闯营之中打下手的存在,李信也不稀罕。 “封张献忠为西王,征南大将军。” “封马应守,为英武将军。” “封袁时中,为镇东将军。” 其余的封赏张轩都不是太在意的,不过对这三个封赏比较在意。心中暗道:“李自成还真想表现出义军的大团结,凡是有名望的义军首领,都有封赏,却不知道,张献忠,与马守应会不会接受这个封赏。” 为什么只是说张献忠与马守应,而不说袁时中,概因张轩太明白,袁时中的处境,现在就封袁时中为征天大将军,也不如给他几千援兵。 好一场大戏落幕了。 张轩也不停留,立即回到曹营之中。 其实消息比张轩走的还快。 张轩来到曹营之中的时候,曹营将领也都来拜见罗汝才,齐声说道:“拜见东王殿下。” “都起身吧。”罗汝才说道:“猛一下变成大王了,还真不习惯了。今日摆酒,大家庆祝一下。” “谢大王。” “大王,张将军回来了。”一名亲兵来报说道。 “快请。”罗汝才说道。 张轩一进来,就说道:“属下有辱使命,还请大王责罚。” 罗汝才脸色一下子冷了,说道:“怎么回事?” 张轩将对王号的解释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张轩在路上想过了,不说不行,这对这个时代的读书人都是常识一下的东西。 即便现在不说,将来罗汝才也会知道的。 “欺人太甚。”罗汝才猛地将酒杯砸在地面之上。特别是罗汝才听张轩说,读书人一听这个名号,就知道是草台班子,更是气的牙痒痒。 下面的将领也都议论纷纷,气愤不已。 罗汝才心中反而平静下了,心中暗道:“这样也好,如果下面的人,被李自成区区一纸虚名给拉拢过去了,我反而不好办了。” “张轩,这事情是你办下拉的,你说该怎么解决?”罗汝才说道。 “这个----”张轩一时间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但是曹营之中本来没有几个正经的读书人,又因为吉珪的原因,这些都被清理掉了。罗汝才不问张轩问水? 现在不是与李自成翻脸的时候,故而这封号一时间也换不了,但看罗汝才的样子,是不想用了。 张轩想了半天,说道:“属下有一个不成熟的意见?” “说。”罗汝才说道。 “我营都被称作曹营,大王不如不改易旗帜,大伙都称大王为曹王。对李自成也可以搪塞,曹虽然是一小国名,但也算是正经名号。只要我营离开襄阳之后,想怎么叫,就怎么叫,到时候闯王也鞭长莫及,大王到时候何不找几个读书人参详一个好名号?”张轩说道。 “不错,我们是曹营,岂能不叫曹王。”王龙先大声应和。于是乎罗汝才的新名号就定下来了。 就是曹王。 大顺东王的名头只是在襄阳用了今日,一离开襄阳之后,就立即改易名号。 当张轩刚刚搪塞过去之后,他心中猛地想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历史上王朝很多都是因为开创者的王号做国号。 如果罗汝才打下天下之后,会叫什么。 大曹皇朝。张轩一想起来,就浑身乏鸡皮疙瘩,暗道:“我绝对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