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北京之战五 夏军如此高呼,各处清军自然是瑟瑟发抖,他们本来就不是什么精锐战士,如果让他们站在城头放放火铳还是可以的。 但是让他们为大清朝廷战斗到最后一刻,却是万万不可能的。 受到直接影响的,却是范承谟了。 面对源源不断的清军,范承谟即便是再厉害,也承受不住。 只是范承谟却是对大清忠心耿耿之辈,即便眼看抵挡不住了,但是依旧不后退一步。 不得不说,范文程组建军队的办法,在战斗力上或许有些不怎么行,但是在凝聚力上面却是一等一的。 范承谟不走,他麾下的大部分人只能硬着头皮打。 只是他不知道,他的父亲已经决定放弃他了。 范文程远远听见战场之上震耳欲聋呼喊之声。就知道外城不保了。 他身子一晃,差一点就晕倒在地,被身边的老仆一把搀扶住,说道:“老爷,该如何是好?” 范文程说道:“放火。” 身边的老仆大吃一惊,说道:“放火。” 范文程厉声说道:“将外城给我烧了。即便是烧成白地,也不能留给南朝。” “二少爷还在南边的。”老仆听了一把抓住范文程的手臂。 范文程缓缓闭上眼睛,老泪纵横,说道:“承谟是范家的好儿郎,会理解我的。” 随即范文程下令大军人马在速速点火。 京师之中建筑多为木制建筑,而今又是秋天,天干物燥,一个火头点起来,被风一吹,就扩散开来了。 更不要说,这么多人一起放火。 不过一会儿功夫,外城之中大片大片的建筑物就化为祝融。 要知道外城之中并非没有人的。 如果单单从人口密度来说,外城的人口密度要远远的超过内城。即便大部分百姓都被分组调配,为了支持外城城墙,外城之中的人口密度并没有降低。 不过,外城之中的人,大多都是汉人。 而且是原来北京城汉人。 大火一起,无数哭泣声惨叫之声,与火焰的爆鸣之声,混合在一起。 范承谟第一个发现。 这大火一起,范承谟身边的军队,即便是再忠心,此刻也坚持不住,大部分都没有了斗志。 因为这大火一起,分明是范文程放弃了他们。 只是别人投降,范承谟却不回投降的。他长笑一声,却听不出来是并高兴还是悲伤,反手拔剑自刎。 这大火熊熊的燃烧起来,也让城墙之上坚持抵抗的清军,瞬间土崩瓦解了。 因为他们的家人都在大火之中。 贺虎头也再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 是迎头继续进攻,冲破这火焰地带,直接打到内城城墙?还是放弃进攻。 北京城是一个吕字型的城池。 而外城就是下面那一个口,只有继续向北进攻,打进内城之后,这北京城才算是真正的被打下来了。 贺虎头敢发誓,而今内城对这外城的城墙,根本没有做好防守准备。如果能咬着牙冲过去,定然能大破清军。 但是大火熊熊,却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贺虎头想了好一阵子。终于长长一叹,下令各部救火。 一来贺虎头所部打过一场了,本来就是疲惫之师,再继续冲进火场,贺虎头担心伤亡过重。 二来,贺虎头担心范文程还有其他手段。 看范文程这一手,就知道他是一个不择手段的人。 三来,外城之中也是有好几十万人的,实在是于心不忍。 只是,救火并不顺利。 火势一旦蔓延开来,有什么人类能做的事情,仅仅是等他自己熄灭。 贺虎头也是如此,他仅仅是南边拆出一道隔离带,控制住火场蔓延,至于已经燃烧起来的火场,就无能为力了。 贺虎头将将自己的营帐安置在永定门上。等下午时分,曹宗瑜就过来。 这个时候,贺虎头才知道这其他战场的情况。 鳌拜的确是一个狠角色。 在外城失守,军心浮动的情况之下,夏军有好几处都登城了,都是鳌拜带着本部人马,身先士卒,一个个给打了下去。 夏军之中也不乏勇士,凡是敢先登的,都有一把刷子。不觉得自己比谁差。 但是在鳌拜面前,就相形见绌了。 鳌拜根本不是人,他披着三重重甲,手持长刀大斧,根本就好像是东北深山之中的老熊,即便是老虎都让他几分。 不管多厉害的先登勇士,都不是鳌拜一斧头的对手。 满清第一巴图鲁,果然名不虚传。 就是鳌拜,硬生生将清军已经衰落的士气,给杀了上去。 夏军战事不少,这一日大战,战死的人数是之前七日战斗两倍。 曹宗瑜视察过各部,自然要看看今日有功之臣。 曹宗瑜看着远处翻腾的火焰,还有不少飞灰,就好像是柳絮一般落到了曹宗瑜肩膀之上,曹宗瑜轻轻弹掉,说道:“虎头,你觉得这一场大火,要烧上几日。” 贺虎头说道:“大抵三日。” 曹宗瑜说道:“三日之后,范文程定然已经严阵以待了。你觉得你当时下令救火,是对是错。” 贺虎头沉默了一会儿,坚定的说道:“末将确信自己做的对,陛下在军中时,常常教诲士卒在,我等起兵,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致天下于太平。使百姓安居乐业,老弱有所养,妇孺有所归。” “既然如此,又怎么能见死不救。” “而且我也为大军收拢一批敢死之军。” 贺虎头向城下一指,却见大批黑炭一般的人,好像尸体一般或坐或躺在城墙脚下,说道:“他们都是先前城头的清军,我问过了,这些人都是北京百姓,家都在外城之中,就在这火场之内。” “今日救火是他们最为卖力,又不少人都没有回来,他们对清军有灭门之恨,只要稍稍整顿,就可以为攻克百姓城的先锋。” “北京内城固然坚固,但是又能比得上外城吗?既然我们能攻克外城,自然能攻克内城。不过是晚上几日而已。” “天下至大,人心为重。” “这数日时间,得数万人的人心。末将觉得,我做的没有错。” 曹宗瑜看着贺虎头好一阵子,说道:“现在的年轻人都是这样想的?” 贺虎头说道:“讲武堂出身的,大抵都是这样想的。” 曹宗瑜心中一叹,说道:“如此江山稳固了。” 曹宗瑜对老一辈义军首领,都很熟悉,如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罗汝才,贺一龙,等等,这些人哪里有那么高的情怀。 是起兵本为百姓? 不过是李自成装点门面的话而已。 曹宗瑜太明白了,如果李自成真是王者之师。襄阳就不会令罗汝才离心离德,与之分道扬镳。一片石之后,也不会败的那么惨了。 曹宗瑜比贺虎头大上十几岁,却是两辈人了。 他明白-军中老一辈将领之心,高一功,袁时中,李定国,郑成功。都没有为民兴兵的念头,为张轩之臣,只能说是时也势也。 如果年轻一辈军官,真是存着这个念头。那么张轩的位置已经巩固到不可动摇了。 曹宗瑜作为张轩的铁杆,他为张轩高兴的同时,心中未免也有一分失落。因为谁都知道北京一下,东虏纵然不亡,也不会患了。 到时候朝中定然会有一场大风波,各方利益纠葛之下,说不定要闹出什么事情来。 只是此刻曹宗瑜听贺虎头这么说,却什么也不想了,说道:“你且休整三日,三日之后,攻北京内城,我看你刚刚所言是不是在大言不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