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南洋大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九章南洋大战   昭武十三年。   无数船帆铺满了海面,火炮轰鸣之声,此起彼伏。   双方船只交错在一起,不分彼此。   一艘座船稍稍拖后一点,却有三重炮层。一两百门大炮,威慑沧海。   郑成功站在船头之上,举起千里镜,将目光扫过整个战场。   此刻郑成功成熟不少了。   从北伐之后,这几年,张轩信守了自己的承诺,除却派一支偏师,追缴永历所部之外,并没有什么大战。   唯有称得上大战的,还是袁时中击破吴三桂。   甚至不能说击破,在顺治转向漠北,有意缓和与夏朝的关系,吴三桂失去了草原上的支持,自然不在兰州坚守下去。   或许是他逃跑都成为习惯了,带着数万人马,向西域而去了。   袁时中动用十万人马,仅仅打了两仗而已。   而今这一战,却不是朝廷主动要打的。   是因为钱帛动人心。   为了缓解巨额的债务,张轩大力发展海贸,一时间中国南海的商船绵延不断,与此同时也有大量的金银从西方流入中国。   以至于到了昭武十一年的时候,三千万元的巨额债务,都被还的干干净净了。在还债的同时,还两支撑治水工程,还有西南与西北的战事。   其中固然有北方不少胜负缓过劲来,除却两淮之外,朝廷多多少少能收上来不少赋税,不用往里面砸钱了。   除此之外。就是大量的海外白银收入。   在张轩的支持之下,布匹,瓷器,铁器,火炮,白糖,丝绸,等大宗货物源源不断的从南方运输到了马拉尼,马六甲,乃至于印度。与西方人贸易。   特别是郑家的船队。   在东海,南海这些地方,还要顾及到朝廷。但是外海与西方人争夺利益的时候,吃相一点也不比西方人好,甚至更狂妄。   西方人将东方人当做野蛮人,而郑家这些人不少都是从军中退下来的,甚至有一些人身上还挂着一下低阶爵位。   也瞧不起西方人。   于是乎,海外控制权,贸易纷争,还有外交分歧,在北伐之中,荷兰人想趁火打劫的事情,很多人还没有忘记。   双方就一步步走到了这一步。   于是在昭武十二年,双方的谈判正式破裂。   也就有了这一场战争。   张轩下令设南洋总督府,郑成功以辽王,枢密使。南洋总督的身份,总理南洋一切事务,是战是和,可以先斩后奏。   周辅臣也作为郑成功的副手,与郑成功一并南征。   张轩也趁机将郑成功从辽东调回来。   毕竟辽东朝鲜在郑成功手中的时间太长了。以至于快有割据之态了。   郑成功在辽东做的很好,随着双方缓和,东虏退出沈阳,但是沈阳以北,还在东虏的控制之下,甚至东虏还在沈阳以北,建立了吉林将军府。与郑成功对峙。   辽东,不,整个长城一线,都没有太大的战事。郑成功是南方的人,从小又是在海边长大,对于海上的兴趣,也远胜过北方。   对这个调令,也欣然从命。   于是在昭武十二年,郑成功在泉州誓师,带来福建水师,浙江水师,广东水师,东海水师主力,共计十万有余,大举南下。、   先攻吕宋,围攻马拉尼。   荷兰东印度公司与西方其他国家东方分支,达成一致,不管西方的任何事情,首先将夏军水师给击败,让夏军正式他们海上的实力,才能做下来谈判。   他们都受够了东西方贸易之中,夏军占据的主动位置。   毕竟,张轩为了填补窟窿,在其他方面加税,有些不忍心,所以在海关上加税,却是没有任何一点手软。   这也是促使这些面和心不和的西洋人,联合起来的原因之一。   用他们的话,就是这简直在抢钱。   围绕着马拉尼打了一系列海战,陆战。终于在昭武十三年春,攻破了马尼拉城。西班牙人投降,单独与大夏谈判,要退出战争。   随即葡萄牙人也通过澳门与大夏谈判,不想继续打下去了。   这个时候,朝廷之中就有不少将战事终止在这里,但是郑成功一力否决,这才有这样一战。   在巴达维亚外海,大夏水师与荷兰人舰队决战。   可以说,不得不说,作为大夏在贸易上最大的合作伙伴。在东西方贸易之上,荷兰人也是受益最大的。   如果马拉尼一战后,大夏和谈。   荷兰人的利益可以保证,也借大夏之手,将西班牙人踢出圈子。只是郑成功竭力将荷兰人赶出东南亚。   却是荷兰人万万不能答应的。   只是,面对郑成功的攻势,他们依旧不能抵挡。   不过一会功夫,海战局面就很明显了,夏军一举压下,荷兰人开始陆陆续续退出战争。   “报。”一个人士卒跪在郑成功面前,说道:“王爷,周将军已经登陆,兵分两路围攻巴达维亚了。”   郑成功说道:“好。将这个消息传下去,正让刘国轩,周全斌知道,周辅臣都跑到了他们前面去了。”   “是。”   也不知道,巴达维亚的险情已经传开了。还是郑成功用周辅臣激励周全斌与刘国轩非常有效。   毕竟整个水师之中组成之中,郑家的嫡系站一半,而另外一半自然是张轩的嫡系。   其中张轩嫡系的代表,就是周辅臣了。   虽然郑成功并不能太明显的打压周辅臣,但是一直以来,周辅臣所部,都是放在次要方向,也就造成了而今的局面,也就是周辅臣只有苦劳,并没有功劳。   这一次周辅臣冲到他们前面去了。   自然让他们很不忿。   不到天黑,海面之上为之一空,郑成功带无数人的簇拥之下,登上了爪哇岛。   周辅臣,周全斌,刘国轩等人都来迎接郑成功。   郑成功安抚将士之后,就将目光放在巴达维亚上面。巴达维亚的坚固,并不比马拉尼差。围攻马拉尼,连续攻了三个多月,这才里应外合,将马拉尼城给攻下来了。   荷兰人派遣使者,想与郑成功谈判。   只要能保全巴达维亚,什么条件都能答应。   因为巴达维亚对荷兰人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没有了巴达维亚,就没有东印度公司。所以说,荷兰人即便将整个东印度公司的兵力打空,乃至将印度的兵力都抽调了一空了。   他们仍然不愿意放弃。   只是郑成功并没有给他们一点幻想。只有一句话,要么投降。要么战死。   根本不等荷兰人答复,就大军压上,从船上卸下来近百门大炮,轰击巴达维亚。这一次夏军要比上一次有经验,不过半月时间,用了不少办法,终于将巴达维亚硬生生的轰开一个个缺口。   荷兰人在远东的驻军,不过数千人。   即便将荷兰人壮丁都拉上,再加上一些本地土著,也不过一万多人而已。   这样的兵力,又如何能抵挡十万大军压境。   距离乃是大夏最大的优势,由距离带来的兵力投放能力,以及后勤补给能力,远远不是荷兰人可比,毕竟从昭武十二年,打到昭武十三年,因为躲避风暴,等原因,双方一直是打打停停的,即便如此,荷兰人从本土派出的第一支援军,还没有到达印度,更不要说巴达维亚了。   这让荷兰人怎么打?   在巴达维亚城破之后,荷兰人终于投降了。   郑成功接管巴达维亚之后,正式将南洋总督府行辕,建立在这里。也将这一个好消息,派快船送往南京。不过等到了南京的时候,昭武十三年接近尾声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