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2章忽然间的疑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62章忽然间的疑惑   就在曲强回到住处准备开工的时候,他接到了博导的电话。   对方表示,春节得了五天的假期。他利用这个时间,乘车来到了秦院士的老家,准备借着“顺道”的名义进行拜访。   当然,拜访只是幌子,他主要是想帮曲强打听一下调动的难度。   可是到地头才知道,秦院士春节并没有回来。   这才打电话给曲强,让他确定一下秦院士的行程,如果这几天会回家,他就再等一等。   如果不回家,毕竟假期有限,就只能另寻时机了。   拿着电话的曲强哭了,博导居然放弃了难得的与家人团聚的机会。   为了他,大过年的跑到另一个城市,登门拜访故交。   克制住了情绪,并将这份感激默默埋进了心里。曲强表示,他一定会尽快落实。   挂了电话,曲强马上赶去了单位。   热情的和值班同事互相拜年后,便在自己的办公室看起了资料。   基地给他提供的资料,绝大部分都是有密级的,他只能在单位中进行制定地点的查阅。   如果有内容需要抄录,或是在随后的论文中会对某些数据进行体现,事先要向安保部门申报并得到批准。   正因为这些资料带不走,再加上曲强一直以来的投入表现,让他大过年的回来看资料这一行为,变得顺理成章了起来。   不论是部门同事,还是安保人员都没有丝毫的怀疑。   曲强回来的真正意图不是想堵住秦院士,问问他还回不回家过年了。   而是要堵他的舅舅荣国富。   两个人虽然是实打实的亲戚,又在同一个单位工作,但日常中见面的机会非常的少。   上班时荣国富在地下,曲强在地上。   下班时曲强基本按照正常时间走,而荣国富却根本没有固定的时间。   偶尔能碰上个一次半次的,也只是点头打个招呼,或是简单的问候两句。   毕竟基地内有严格的安保条令,就算俩人是众所周知的亲属关系,也不能在众目睽睽下无视纪律约束。   曲强这次是在赌,赌遇大过年的荣国富遇到他,无论如何也不会让他顶着寒风蹬自行车回去。   最低限度的,也会开车载他一程。   他赌对了,晚上八点多的时候,楼下荣国富的车亮起了车灯。   不慌不忙的把桌上的资料锁进抽屉,穿上大衣后离开办公室下楼。   冬天里汽车启动后是要热车的,荣国富眼见着仪表盘怠速降到了的八百转。   正打算挂挡起步,就看到推着自行车从车棚里出来的曲强。   稍微迟疑了一下,便降下车窗,让曲强把车送回车棚。   送曲强回住处的路上,荣国富犹如绝大多数长辈那样,关心了一下自己外甥的情况。   得知准备了几个月的论文,已经处于最后的论证阶段,脸上一片欣慰。   论文的内容荣国富详细的了解过,凭着他的专业素养判断,一旦完成绝对是一篇颇具分量的东西。   正想再关心两句,荣国富发现曲强的脸上,并没有论文即将完成的喜悦。   于是就问了一句,是不是遇到了什么困难。   曲强顺势说出了自己准备好的言辞,表示还有一些细节缺少基础理论的支撑。   比如同一种浮游生物,在不同海域的进化中,外形产生了极小的变化。   他怀疑这种变化,是为了适应不同海域的潮汐强度。   但眼下的主流观点是,变化是不同海域日照和水温造成的。   荣国富起初并不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难以论证的事情。   但随着曲强跟他讲了各种复杂的构造差异后,机电动力学出身的荣国富,意识到这已经超出了他的专业知识范围。   琢磨了一会儿后,主动说他认识一个流体动力学大拿,应该可以对曲强的困扰有所帮助。   不过,那位大拿此时正在进行重要的技术攻关,不便打扰。   兴奋起来曲强马上问要等多久,荣国富根本没有多想。   随口回答:“怎么也要十天左右。”   就这样,曲强稍微动了一点儿脑子,就轻易拿到了自己想要的信息。   回到住处后,第一时间便通知了那位博导。   博导当即表示,他年假后要去京城参加一个学术讨论会,会后应该刚好能赶上时间。   到时候不均秦院士休假回家,还是留在单位,他都可以改变行程绕道拜访。   曲强对博导一再的感谢后,表示他一定会盯紧秦院士。只要他眼下的技术攻关结束,肯定第一时间通知导师安排行程。   对此博导还认真的提醒他,要注意保密纪律,自己白跑一趟只是耽搁一点时间,一旦曲强的行为引起了安保人员的注意。   就算最后把事情说清楚了,也会产生非常不好的影响。   对于博导的善意提醒,曲强除了感激,再没有第二种情绪。   接下来的十来天里,曲强进一步完善自己论文的同时,也在时刻关注着秦院士的动向。   他通过观察分析出,秦院士和另外两个项目组,正在进行一次重要的联合实验,而且实验结果非常喜人。   因为基地为了保证每名科研人员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除了轮值班人员外,原则上不允许研究员在地下驻留超过四十八小时。   而这一次,三个项目组居然在下面连续待了五天。   而一帮人从地下出来时,除了明显的疲态外,一个个的脸上都挂着难以掩饰的喜庆。   对与自己外甥的事情,荣国富还是非常上心的。   联合测试一结束,相关技术人员从地下出来后,他马上就和秦院士打了招呼。   秦院士尽管非常疲惫,但正处于兴奋之中,大脑皮层异常活跃下就算想休息,心思也稳不下来。   索性马上和安保部门联系,做了登记后出现在曲强的办公室。   曲强跟向荣国富说的苦恼之处,并不完全是信口开河。   相关的依据支撑,宋师兄已经帮他从国外权威文献中找到了。   只是很多东西他虽然知道,但现阶段无法对外解释获知途径,所以没法在论文中体现出来。   秦院士不愧为相关方面的大拿,不论是自身的学术能力,还是对最新学术动态的掌握,都不是吹出来了。   他听了曲强的“困扰”后,很快从技术层面做出了解答,并给出了相关的依据文献。   甚至主动提出,帮着去调阅一些曲强无法接触到的高端文献。   两人热烈的讨论了近两个小时,直到秦院士终于从亢奋状态中回复过来,精神开始不济了才结束。   送秦院士离开时,曲强还收获了一份意外惊喜。   在他表示担心秦院士的身体状况的担心时,秦院士下意识的说了一句:“没事儿,回去后就蒙头大睡,三天的时间肯定能缓过来。”   这句话透漏出两个重要的信息,一个是秦院士并不打算回家看看。   再一个,他有三天的休息时间。   当天下班后,曲强第一时间就把得到的消息告诉了博导。   博导马上喊助理,让对方订机票安排行程。   等助理应声离开后,才对着电话小声说,他准备打着采集样本资料的名义去一趟藻类研究所。   这样一来有两个好处,其一,能有一个公开和曲强接触并了解的机会。   有了这个见面打底,等曲强的论文发表后,就可以顺理成章的要人。   其二,在半路上或着研究所院内,和秦院士来一次“巧遇”。   并利用这个机会侧面打听一下消息,从而评估一下要人的难度。   曲强一想,可不是嘛。   秦院士现在在哪儿,估计他的家人都不知道。博导如果贸贸然的找上门来,不等于证明了基地内存在泄密情况嘛。   于是,赶忙把秦院士专车的车牌号告诉了博导。   并且告诉对方,他有几次在上班或者下班时,见过那辆车上下环路。   但更多的他就不知道了,也不敢打听。   博导那面则表示,已经足够了。   虽然秦院士下班的时间不好把握,但上班的时间基本是固定的。   他可以卡着大致时间赶往研究所。   下环路后,通往研究所方向路上车不多,制造一次偶遇并不困难。   这一通电话打下来,曲强的心里彻底踏实了,乐呵呵的又上了一天班后迎来了周末。   原本他打算周末的两天休息,一如既往的扔到即将完稿的论文里。   但早上起床后忽然意识到,他即将和博导的正式见面,也非常重要。   虽然是做给外人看的,但自己也必须展现出让人眼前一亮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来。   那样一来,博导随后对他所表现出的另眼相待,才能让人信服。   想到这里,曲强赶帮把论文放到一边,抓紧时间熟悉起各种样本的信息,以及扩展资料。   说实话,研究所内所有藻类的相关信息,曲强已经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   所以,他不受控制的就有点儿走神儿。   想象着和博导见面时的情景,以及自己应该怎么表现出最好的一面来。   想着想着他脑袋里,忽然就跳出了一个不相干的问题来。   博导说他很多年前因为工作,来过一次研究所。,可环线是前年才修成的。   怎么自己一提,博导就知道环线通往基地的上下桥口在哪儿呢?   而且,还知道那条路上车流不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