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爱卿,这样一台印刷机,一天能印多少张纸?”赵扩朝张青峰问。 “回官家,向这样的印刷机。一天差不多能印刷八千到一万张纸左右。”张青峰朝赵扩说道。 “这么多?” 听到这个数字,所有人都是倒吸一口凉气。 就算是雕版印刷,普通工人一天能够印几百张纸就很厉害了,而这个印刷机,一天竟然能够印上万张纸,这也太夸张了。 “那你这个印刷,排版需要多久?”一个对印刷局的官员朝张青峰问道。 印刷,主要就是排版费时间。 在这个活字印刷还不成熟的时代,想要印刷一本书,如果字数比较多的话,前期雕版都需要几个月时间。 因为木板的特性,字体还不能雕刻的太小,最小都需要大拇指那么大,因为字体太小的话雕板容易坏,而且印刷不了多少次。 所以,往往印刷一本字数比较多书,光是雕版都需要几千乃至上万块。 几千上万块雕版,这个数字想想都让人头皮发麻。 历史记载,北宋时期,有人在成都雕印大藏经,共5000余卷,用了13万块雕版,历时12年。 如果张青峰采用雕版印刷封神演义这本书,差不多就要上万块雕版。 如果他只请十几个雕版师傅,光是雕版都需要两年多时间。 而且雕版也是有使用次数的,印刷次数多了雕版也会坏掉。 如果用张青峰用雕版印刷五千套封神演义,光是成本恐怕都要超过五十多贯一部。 所以,在场的所有人都想要知道,张青峰的铅活字排版有多快,相比起雕版来说又有什么优势。 “回这位大人,咱们的铅活字排版非常快,一个熟练工,一天最少都能排五万字以上。”张青峰朝问话的大臣说道。 “一天五万字?” 听到这个数字,所有人都是头皮发麻。 普通雕版师,一天差不多平均雕刻两百多字左右,最快的雕刻师一天也不会超过五百个字。 而且,雕版还容易坏或者出错,如果错一点,一块雕版就废了,要从新雕,浪费的时间可不止是一点点。 而这种铅活字排版,一个人就能顶的上两百个雕版师,这怎么能不让人震惊。 “这种铅活字印刷机太好了,咱们印刷局有大量的文献需要印刷,急需要这样的印刷机,官家,请您一定要给印刷局弄几台这样的印刷机。”印刷局的官员朝赵扩说道。 “杨爱卿,这件事你看如何?”赵扩则是把目光看向张青峰。 “官家,这种铅活字印刷机,我可以卖一些给朝廷,不过成本很高,一台差不多要两百贯。”张青峰说道。 “还有铅活字,铸造更加不容易,朝廷要的话,臣可以百文钱一枚的价格出售。” “杨三郎,你怎么可以和朝廷讨价还价……” 听到张青峰的话,印刷机的一个官员顿时朝张青峰苛责说道。 “这位大人,不是我和朝廷讨价还价,而是这个东西造价就这么贵,为了建这个印刷作坊,我前前后后可是花掉了六千多贯钱呢。” 张青峰最后说道。“这么多钱,我总不能白送给朝廷吧?而且,这也就是给朝廷这个价,要是其他人买,一台印刷机最少也得五百贯一台,铅活字最少也得五百文钱一枚。” “而且,这种铅活字印刷机的效率可是普通雕版印刷的几百倍,成本也能降低十几倍。”最后张青峰反问道:“这样的好东西两百贯一台贵吗?” “这……” 听到张青峰这么说,印刷局的官员也是无话可说。 他总不能让杨三郎把印刷机不要钱白送给朝廷吧?如果这样做的话,那朝廷成什么了?强盗吗? 而且,朝廷从民间购买东西,都是要付钱的,而且还是高价付钱,这里面的猫腻大着呢。 总不能朝廷买别人的东西付钱,到了杨三郎这里就硬是强要了吧? “就按照杨爱卿的价格来吧,具体要多少台印刷机就由洪爱卿看着办吧。”赵扩一锤定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