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治世之能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86年8月25日。   朝廷下旨,授皇甫嵩冀州刺史,朱儁豫州刺史,即刻赴任。   最终的旨意跟秦墨之前设想的略有不同。   刺史为一州之最高行政长官,地位类似行省巡抚;州牧则是在黄巾之乱爆发之后,汉灵帝为了平定起义更改的。   相比刺史,州牧被赋予了地方兵权,跟唐时期的节度使已经没什么区别,是名副其实的地方诸侯。   也是引发东汉末年诸侯混战的根源之一。   秦墨执掌朝政,本就是要扼杀诸侯,自然不希望此风再长,故而借此机会,再次用刺史取代州牧。   以期逐渐消除隐患。   得到消息,袁氏兄弟的心顿时凉了小半截,再不敢轻举妄动。   历史上,袁绍可是面对庸才韩馥都有顾忌的选手,何况皇甫嵩还曾是他的上司,再想谋夺冀州,已是希望渺茫。   袁术同样如此。   因着皇甫嵩、朱儁两位老臣的起复,秦墨不仅在朝中声望愈发高涨,就是在地方州郡也刷了一波好感度。   而重启刺史之职,内里透出的意味更是耐人寻味。   …………   一周之后,又一桩怪事震惊朝野。   却说曹操奉旨回京,途中遭遇一群身份不明的盗匪袭击,随行人员伤亡惨重,几近全军覆没。   为了掩护曹操突围,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等人相继战死。   可见当时战况之惨烈。   曹操单人独骑狼狈逃回洛阳,很是引起轰动。   当朝太傅秦墨得到消息,当即敕令兖州刺史桥瑁彻查此事,尽快给朝廷一个满意的交代。   桥瑁接到旨意,却又如何去查?   …………   9月5日,太傅府。   “典军校尉曹操,拜见太傅大人!”曹操赶来拜见,从他那张平静的络腮胡阔脸之上,谁也看不出他刚遭大难,死里逃生。   或许对曹操而言,这已经司空见惯。   当然了。   一下折了夏侯氏、曹氏四兄弟,曹操的人主气运已经被拦腰而斩,加上之前丢失的气运,怕是再无起复之日。   魏蜀吴三代雄主接连夭折,着实让人唏嘘……   秦墨表情同样深不可测,淡淡说道:“西园八校尉已不复存在,此番回京,孟德可想好在哪处任职?有什么要求尽管提。”   曹操现在才三十一岁,还远不是历史上的大魏雄主。   可就算这样,一般玩家面对这位传奇人物,心中总免不了发怵,毕竟关于曹操的总总传奇故事早已深入人心。   秦墨自然不会。   他可是千年老妖,什么阵仗没见过?   在秦墨眼中,曹操就一普通官吏,没什么大不了的。   反倒是在曹操眼中,上首坐着的秦墨看似年轻,却威深似海;看似温和,却给人带来莫大的压力。   这种压迫感,曹操甚至在何进、董卓身上都没感受过。   怎能不惊?   更遑论说,一个月之前,两人还算是诸侯同盟,先后率部追击过董卓大军,只是一人败,一人胜。   结果就是,两人地位已是天差地别。   “回太傅大人话,太尉允某在城卫军担任偏将军一职。”曹操答。   这项承诺是之前随圣旨一道,由卢植发给曹操的密函中写的,正因为此,曹操才会干脆利落地答应返回洛阳。   “是吗?”秦墨目光一凝。   卢植老头固执归固执,可并不是真的没有手段,否则也坐不上高位,仕途看似波折不断,却在朝中一直屹立不倒。   竟然一早就在打曹操的主意。   “我这也有一职位,不知道你是否感兴趣?”秦墨淡淡说。   “太傅请讲!”   曹操心中暗暗发苦,就知道事情没那么简单。   他也知道,太尉卢植允他偏将军一职,除了爱才,怕也存着想借他的名头去制衡太傅的意思。   只是.....让他去跟太傅斗?   “尚书左丞,有兴趣吗?”秦墨抛出一早准备好的筹码。   他以太傅之尊录尚书事。   尚书台下置六曹,即吏曹、二千石曹、民曹、三公曹、南主客曹以及北主客曹,设左右丞二人,诸曹侍郎各六人,令史诸曹各三人。   隐隐有了隋唐三省六部制中尚书省的雏形。   尚书左丞已经是秦墨之下第一人,不可谓不位高权重。   都说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秦墨很想知道,在斩断曹操人主气运之后,能否把他推向治世能臣的道路。   就当是提前培养接班人。   “但凭太傅安排!”曹操没有犹豫,直接应下。   很识时务!   在太傅、太尉之间,傻子也知道选谁。   “很好。”秦墨满意点头。   …………   又一周过去,朝廷宣布新一批官吏任命。   授曹操尚书左丞,贾诩尚书右丞。   授楚中流庐江郡太守,郑虎泰山郡太守。   授武魁渤海郡别部司马。   除此之外,对那些在讨伐董卓战役中立了功的玩家,秦墨也酌情授予官职,正好填补了一些朝廷、地方上的空缺。   旨意一下,得官者自然是欢欣鼓舞,没捞着的也有了奔头。   不至有那么大的怨气。   如此,总算安抚住玩家有些躁动的情绪,平息了一场未见爆发的动乱。   同样,借着这一轮大规模的官吏任命,秦墨履行承诺,将郑虎擢升为泰山郡太守,也就不那么显眼。   …………   辽东节度使府。   “高啊!”   魏天理放下朝廷邸报,神情满是感慨,外人只是看热闹,却很少有人能看透此轮官吏调整背后的逻辑。   “年纪轻轻,竟有如此城府谋略。”魏天理苦笑。   或许,天才真的存在吧。   秦墨主导的这一轮官吏调整看似简单,却处处透着玄机。   其一,曹操出任尚书左丞,标志着曹操在太傅、太尉两人之间已经做出选择,未来,势必要成为秦墨麾下一大助力。   跟尚书右丞贾诩一道,成为秦墨整肃大汉吏治的先锋力量。   且不说其他,光是秦墨这份“敢于将曹操置于麾下效力”的胸襟气度,就不是常人所能拥有的。   其二,授楚中流庐江郡太守。   看似在资敌,背后真正的逻辑,却是秦墨在安抚以楚中流为首的扬州玩家,以期稳住扬州局面。   楚中流继承孙坚遗产,战后进驻庐江郡,有着太守之实,却无太守之名,行事未免束手束脚。   这才有意跟袁绍等人联合。   现在名分已定,楚中流怕是会忙着经营庐江郡,哪里还有心思再起大战。   再惹纷争。   同样的逻辑,秦墨越过渤海太守袁绍,直接提拔袁绍麾下的武魁,明摆着就是在打袁绍的脸。   也是在提醒袁绍,但凡稍有异动,朝廷便可用武魁取而代之。   看似在帮武魁,其实是以阳谋的形式挑拨袁绍跟武魁的关系。   未来的渤海郡,怕是会很热闹。   “四两拨千斤啊。”   魏天理真的很期待跟秦墨的再次合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