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归心似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卢家和刘家看见他们两人,忙拉他们过来坐下,说些专业场的话题。   刘少奶奶拉着徐丹的胳膊感叹道:“丹妹妹,竟然是楚家赢了比赛,意外吧?”   徐丹点点头,虽然她更喜欢秦家风格,但每家都厉害得不得了,谁赢了她其实都不意外。   卢公子做了一个请的手势,微笑道:“周兄弟,喝茶。”   “卢公子客气了,多谢。”周勤的确需要一杯茶稳定一下心绪。   比赛已经结束,普通场前五名照例被四大家族家族请去喝茶,除了徐丹还安然的坐在这里。   来观看的各大家族和众人有些奇怪,但却没有开口谈论此事。   摘星阁雅间的贵客不知道什么时候悄无声息的消失了,却在某些人心里投下了一颗石头。   周勤和徐丹回到院子里时还觉得不太安心,两人直接脱鞋窝进了被子里。   周勤将人拥在怀里,轻声细语询问:“丹娘,你有没有吓着?”   徐丹摇摇头,“没有,就是,就是有些措不及防,一时不知道如何反应。周大哥你呢?”   周勤幽幽来了一句:“我现在不怕了。”   “那你刚刚是怕我答应进宫吗?”   “有一点。”他刚刚的心情的确有些复杂。   徐丹用手指头戳了戳他额头,“傻瓜,我才不进宫呢,我舍不得你和蜜蜜,更舍不得我们一起生活的地方。”   世事繁杂,欲望无限。   心若安定下来,粗茶淡饭茅草屋,胜过琼楼玉宇。   两人贴在一起相拥亲昵的坐了一会,直到心里那股余韵流入内心更深处。   “周大哥,看看我们得了多少银子?”   银票装在香囊里,一看这锦缎就知非凡。   周勤生怕自己手指的老茧勾了丝线,忙递给徐丹打开。   四千两。   两人面面相觑,临时决定来的这一趟,可谓是收获满满啊。   “丹娘,明天去买些首饰买吧,上次那个头面五件套,你不是喜欢吗?”   徐丹笑了,想想还是摇摇头,“算了,留着做更有意义的事吧。”   “好。”   两人这边温情脉脉,对话十分平静,却不知这几幅绣图在别人那犹如油锅里溅进了水。   画家傅凡大师一回家便开始研墨铺纸,靠记忆描绘绣图上的景象,可是他总是不满意。   春耕打牛图家里也有,市面上也不知凡几,怎就缺少了那一点生命的真实感呢?   其实并不是傅凡的画技不好,恰恰相反,正是因为画技太精细了,才表现不出生命里的那一份粗糙。   沁雪书局柳先生也和自己儿子商量着:你说能不能叫那周徐氏再绣一幅?   这个答案童大师却是心中有数的:不能。   同一个人面对同样的场景,心态不同,创作出来的作品也是不同的。   童大师知道即使能叫那周徐氏再重新绣同一组四季图,那感觉也是不同的了。   更何况是在卖出绣图后,绣图便会沾染金钱的味道,不够纯粹了。   大学士和太傅那边想的是同样的问题:今天楼上那声音,怎么感觉好像很熟悉啊?   本来是众人都要去寻找的周徐氏,不知为何却被一股神秘的力量压制住了。   过两日,徐丹的四季绣图便出现在了国子监里,正式印证了一部分人的想法。   这不,有些老先生为了去看绣图,便递了话头说可以偶尔去上一两节课,给未来的栋梁之才一点启发。   这些名师大家,在名利场里滚了大半辈子,一颗心已经被风尘俗事侵袭得疲乏了,猛的见到这生命里原始而纯粹的一面,又好像迸发出了新芽。   当然了,也有人看了想返璞归真,告老归田园的。   卢家下人上门请周勤和徐丹去卢府做客,这次的态度明显客气了许多。   若说没有摘星阁雅间这一事,他们两人是都点打颤的。   毕竟这高门大户的他们也没去过,况且并不是只有卢公子两夫妻,卢老爷和一众人等都在呢。   刘老爷和刘太太也笑着朝他们打招呼,“恭喜你们了。”   周勤在外间,男人们喝酒聊天,谈天说地。   徐丹在内院,几人围着她问绣图如何创新等等,她都笑着一一回答了。   两人傍晚回到小院时,脸都笑僵了。   徐丹不知怎么,突然觉得索然无趣起来,“周大哥,我想回家了。”   除了想家,她还隐隐察觉到了不对劲,为何卢家今天没问那天买绣图的人是谁。   照理说人人都有好奇心才对,他们竟半点没提,这太不寻常了。   既不提,又好像故意避开这话题似的,还对他们很有礼。   天子脚下皆重臣,说不得就是哪个皇亲国戚,徐丹不敢深想。   周勤也不是从前那一点事也不懂,没眼色的猎户了。   “那我这两天去安排一下,刘大哥他们肯定没那么快启程,我们跟着商队一起走,这样安全些。”   “好,我听周大哥安排。”   两人其实早已归心似箭,不仅是想蜜蜜,也想着回到自己熟悉的地方。   这里虽繁华,却始终让他们觉得很疏离。   刘少爷听说他们想念女儿要赶着回家,忙说会帮他们安排的。   五天后刚好有认识的商队走货运,便约定五天后出发。   周勤和徐丹又高兴起来,赶忙跑去买礼物。   中途有一天两人备上了礼品,上门给卢家道别致谢,又去看了一回刘锐杰和黑豆,和刘家说些体己的话,然后终于踏上了回家的路。   行车慢,两人上路后反而不急了,闲时聊聊天,读读书,再回忆一下京城的美食。   有一天突然半路下大雨,商队只能带领众人临时躲在不远处的破庙那避一避。   周勤因着怕徐丹路上不适,带了不少的吃食。   他野外生存技巧很好,所以可以生火热干粮,烧热水,顺便能让徐丹烤一下身上的衣服。   徐丹看一路上同行的一家人羡慕的看着那暖融融的火堆,孩子们对着热饼吞口水,便招呼他们过来挤一挤。   那家男人还有些犹豫,他媳妇却大方行礼道谢,“多谢小娘子了。”   徐丹笑道:“哪里,举手之劳而已,出门在外互相帮助的应该的,这都是小事。快过来,别让孩子冻着。”   那妇人拉了孩子到身前,出声教育道:“快谢谢这位婶婶。”   “谢谢婶婶。”二个男孩一个女孩,看着就知道是有礼仪的人家。   “不客气,吃点东西垫垫吧。”   徐丹给他们了一些吃食,孩子们看了自己母亲一眼才接过,又谢过一次。   雨下得又大又急,看来今晚没办法到客栈投宿了。   果然商队来人通知要就地休整一晚,明天再上路。   这也是没办的事,大家除了叹气也只好找铺盖安顿。   人一闲着就嘴馋,这会也到了该吃晚饭的时候了,“周大哥,可还有什么吃食吗?”   周勤想了想,“丹娘,吃烤鸭吗?”   两人买了好几只烤鸭,本来是打算拿回去送礼的,这会吃一只倒也没事。   徐丹点头,周勤见状便去和商队换了些大米来煮粥,破庙里有些柴,想来是行路之人留着给他人行方便的。   周边有些野菜,周勤早在下雨时留意过天气,趁刚刚雨势小的时候出去找了一把,正好用来配着烤鸭吃。   因着外面下着雨,形成了天然的屏障,所以食物的香味全都在破庙里打转。   “咕噜咕噜”的声响传来,大家都不由朝那声音的源头望去。   原来是同行那家人的一家之主,他留着胡子,再正抚须掩饰尴尬。   徐丹见他虽有些清高,但至少吃食都进了孩子们的嘴巴,也算有几分高看了。   周勤看了徐丹一眼,徐丹笑了笑,周勤便装了一些饭菜拿过去给他们。   “多谢这位兄台,只是无功不受禄,有道是……”   那男人还没说完,他媳妇便截过话头,双手接过,“大兄弟,多谢你了,也替我谢谢你家娘子。”   “不用客气,你们请慢用。”周勤转身回到徐丹身边,两人笑了笑。   原来是个读书人,只是嚼文嚼字来得不是时候。   夜晚温度降低,周勤让徐丹好好休息,她自发守夜看着火堆。   毕竟是陌生的地方,又有这么多人,还是小心一些的好,凡事都应该警惕些。   眼看那家人的火堆要熄灭了,周勤轻手轻脚走过去添了一把柴,没想到去惊醒了那家男主人。   其实人家也是守夜的,只不过刚刚一不小心睡过去罢了,能有几个像周勤这样在子夜还这般清醒的。   那人拱手致意,轻声道:“多谢这位兄台了。”   “先生客气了。”周勤说完便转身回去守着徐丹了。   也正是从这晚开始,两家的关系便亲近了几分。   反正离开还有一大段距离,刚好可以有人说说话。   “先生竟身有功名,倒是我们失敬了。”怪不得人家有点傲气,原来是个举人。   这时周勤和徐丹才知道,原来他们是家里有丁忧。   考上举人花光了家里的钱财,正想着找人疏通一二,找个官职先做一做,哪知道却传来家中老母亲病逝的消息。   老人家倔强,不肯跟他们上京谋前途,说不想拖累他们一家,况且落叶归根,她年纪大了,就想呆在家里,所以便跟着家里大儿子过。   丁忧要守制三年,三年世事变迁,到时也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光景,所以他们一家时都是忧心。   周勤随口问道:“先生祖籍是哪的?”   “安平镇的。”   安平镇离周勤他们不算远,不过隔了一个镇罢了。   不知不觉离家又近了一步,到了安平镇,那举人一家便和他们道别了。   两家还颇有些不舍的意味,只是他们并不知道,两家日后缘分可不止这么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