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陵是桥城科技大学毕业的学生,毕业作品,是拍摄部关于桥城的纪录片。 他快发现,这座城市是过去十年,乃至现在和未来数十年的桥梁最新技术的集合。 在这里,可以看见古朴的景区拱桥,也可以看见现代化钢拱桥。 在这里,数百条匝立交层层叠叠,最高的座桥有两百米高,从桥上过,仿佛飞跃城市。 这是一座城市,更是一座桥。 它本身,就是建立在复杂的地势之上,更不用提连接另外两座城市的桥梁和隧道,每一项都是巧夺天工的设计。 它和自然融为一,和城市融为一。 而它的总设计师,在工程完工的那一天,就离开这个世界。 华国为纪念那位为桥梁世界而奉献终身的设计师,将夜空中的颗星星命名为“谢雁星”。 和桥梁界的多先驱者起,永远带着闪耀的光,在天上继续遥望他们的世界。 拍摄过程中,长陵有个新的念头。 桥城是华国桥梁技术的集合,修建桥城的多技术,却并不是在这里诞生的。 如今的华国,每年有成千上万座新桥出现,更多的桥——人们已经不知道它们是一座桥,因为它们和路融为一,成为路的部分。 成为他们便利生活的部分。 而发达的无人机技术,还有类似赛博朋克的未来都市风景,都让桥城的相关影片资料数不胜数。 在各大视频网站上,这座东方赛博朋克,空中桥梁城市被认定为新世界奇迹都市首。 所以,他决定拍摄点不样的。 专题片的名字,从《桥城》,改成《桥城之前》。 他开始按照资料去走遍桥城之前,为桥城技术做铺垫的每一座桥梁,并且拍摄相关视频。 原本可以个月拍摄完成的工作,在他的新概念下,吸引三个同班同学一起,他们花费半年的时间,在华国发达的交通网的帮助下,走遍全国大江南北。 而他们走的路,不及当年那些桥城设计师曾经走过的分。 因为有太多的桥,修建者没有留下他们的名字,即便有,也尘封在档案中。 但即便只有那些少数知名的建筑,长陵也能和同学一起,感受到那些年这些工程师,设计师们有多么艰难。 有些跨山大桥,从一侧到另一侧,开车只需分钟,却花费工程队深山中的七年时间去搭建。 有些跨海大桥,从一侧到另一侧,开车只需二分钟,却花费无数人的青春。 个人有几个五年,几个七年,几个十年? 人从生下来,年认识这个世界,年融入这个世界,年被这个世界打磨,便已经三。 到六十岁,不过是三年的青春年华。 而座桥,就是一个十年,有时候,甚至是青春的全部。 在拍啥途中,长陵还看到更多正在修建的工程。 华国的基建从未结束,工程队永远在路上,永远面临着他们不知道的风沙、海浪、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天气、还有无数失败和孤独。 长陵负责最后的剪辑。 前半段,是桥梁拍摄汇总。 后半段,是相关人员的采访。 桥城的纪录片,离不开个名字, 谢雁。 明明只是普通的影片,甚至影片里没有那些建造师的身影,甚至有些桥梁的建造者和设计者,已经不在这个世界上。 但长陵却是哭着剪完的。 他是个男生,且从小学毕业以后,就再也没有哭过。 但当他剪着那些片段,跟随那些桥梁,那些受访者,去回顾那个人的生时,他意识到了什么。 也是在那个时候,他落下眼泪,不是因为痛苦,不是因为激动,也不是因为别的什么。 只是因为他看见那个世界。 那个桥城总设计师,那个无数工人,无数工程师所经历的世界。 那个令人落泪的世界。 毕业作品交上去,得最高分,并且以大学官号在各大社交平台和视频平台发布。 在国内使用人数最多的视频平台发布时,短短三个小时,视频就上热门。 个小时,播放量破三亿。 二小时,评论数量破千万。 视频的开头,是一座有些残破的吊桥。 在高高的山上,在山风的吹拂下,轻轻摇晃着。 它早就废弃, 重新顺着桥索爬过悬崖的藤蔓长得茂盛,日光从天边照过来,桥与自然融为一。 旁边字幕:[断崖村小鬼崖吊桥] 小字—— “断崖村第一座桥。 它出自两个只有二三岁,想要上学的山区孩的手。” 画面渐变转场,新桥取代了旧桥。 那是断崖村的新桥,桥身有些年岁,但依然坚固,两侧都是柏油路,山林间,隐约可见修的漂亮的房子,而不是摇摇欲坠的土房。 [断崖村第一座公路桥] “鸿雁来去,线跨天堑,人们叫它雁来桥。” 数座高架桥,跨过深山。 “第一座跨过断崖山脉,西进打通东西交通的高速桥。” 盘龙昂首,龙鳞泛着光,弯曲的身体,跨过江面。 “第一座跨过浦江的大桥,东进创造世界金融中心,东方明珠的亮起从它开始。” “世界第一跨径斜拉桥,” “世界最高悬索桥,” “世界最大跨径钢拱桥,” “……” “东海长虹,风浪无阻。” 长虹两侧,是数座排列整齐的海上风塔,三片白色的叶子,随着风而转动,像是在海面上的风塔,而盘旋着在风塔间的是一条蓝白的蛟龙。 “世界最长海底隧道,世界最长跨海工程。” 音乐从舒缓激昂,最后彻底消失,视频里只剩下烟花绽放的声音。 “世界最复杂内陆桥梁工程,” “世界桥梁都。” 镜头从绚烂的都市,从流光溢彩的桥城最高塔升起,渐渐的,庞大的都市变得渺小,所有的切尽收眼底,而烟花熄灭,视频画面被黑暗吞噬。 黑暗里,只有学生郎朗的读书声。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第一个镜头的采访地点在致远。 如今的致远中学,已经是沪城升学率不低的中学,校门口翻修的漂亮,教学楼也是。 没有社会闲散人员赶来校门口晃悠。 画面亮起,读书声从教室里传出来。 马黄龙站在教室门口,他早就退休,把老骨头,却还是回到了当初的那个教室。 他看眼教室里的年轻学生,仿佛回到了当年,“她很有意思,尤其是——发动大家一起去校门口义务大扫除的时候。” 最后,马黄龙还是说出了那句话,可能有些矫情,但却是他真心想说的。 “致远以她为荣,” 他说,“我也是。” 第二个镜头,是在设计院。 “当年我还是个新人,都知道有个女孩喜欢来设计院写作业,有时候还会帮我们整理资料,计算数据。” 老人回忆下,“林老也是,后来女孩没来了,他还问呢。” “为什么没来?” “因为人家上初中了呗!” 笑罢,老人的眼里有些泪光。 他喃语着说,“当时那些人,那些时候,真好啊。” 常老走了,林老走了,那个女孩,也走了。 设计院的大楼不是以前那么拥挤狭窄,个子高点,站直了就能顶到头。 但那些岁月里的那些人,却再也回不来了。 第三个镜头,是在路边。 个中年男人坐在驾驶位上,因为采访停车,车窗降下来,他看起来很精神,“这座桥的建造者?小时候我见过次。” 他陷入回忆,“我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但我记得,里面有个大姐姐。” 他笑笑,“她笑起来很好看。” 第三个镜头, 是在药园里。 拄着拐杖,满头白发,被儿子扶着的王大财停下来。 “没有她,就没有断崖村今天的发展,以前,这儿的人连个细面馍馍都吃不起,现在,家家能通电通水,能吃上肉。” 他笑笑,“不止没人搬走,还有人来这儿落户,工作,娶妻生呢!” 第四个镜头…… 第五个镜头…… 后半段的视频,和桥梁,桥城没有什么关系。 但却和桥,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修桥,不只是一座桥。 是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而她做到了。 音乐轻盈,如同美好的梦,到了这里,音乐声小下去。 最后一个镜头,是对年青时的桥城总设计师的采访。 那个时候,桥城还没开始修建,甚至还没有雏形,但她和她的团队,或者说志同合的朋友们——已经成世界知名的桥梁工程师。 “以前的故事里,人死,变成蝴蝶,变成大树,变成沃土。” 看起来颇为年青的女孩这样说,“如果神话能成真,希望我死后,能化作座桥。” “桥?” “对,桥。” 她继续道,“这座桥,连接两岸,飞跃天堑,铺开通途。或许有无数人会从上走过,无数人在它的基础上起步前行,继续国家的建设。” “可能有人知道我,有人记得我,也可能没人知道我。 但这桥上的每个脚印,我都会记着。” 画面消失了,视频到了最后。 但年青女孩的声音还在继续。 黑屏里,字幕写出了她最后所说的两句话。 “愿你此去无崎路, 从此九州皆通途。” 有人看视频,经过落谷河的时候,也想去看看这世界第一高的悬索桥,它已经被后来者追上世界第一高桥的名次,但在悬索桥的分类上,依然是最高的。 座修建在云端的桥。 它和想象的样漂亮,样不可思议。 旅人忙于惊叹它本身的美,却并不知道当年修建这条云上天桥时,有多难,因为他已经习惯华国创造奇迹的能力。 对于华国来说,似乎没有什么基建目标是达不到的。 落谷河的传说一样的美,这是从天上落下来的星河,从最高的地方,落入最深的峡谷,现在,这条天上落下来的“绸带”,重新回到了天上,成落谷河大桥。 正好是秋季,漫山遍野的赤色、金色、橘色融合在一起,白雾缭绕,美不胜收。 有个老人也站在桥边,看着这里。 旅人发自内心地感叹,“这儿真美啊!” “对,” 他回答,“真美。” 旅人要走了,可老人还是站在这里,定定的看着某个方向。 “您看什么呢?” 旅人问,顺着老人的目光—— 他望过去,云海翻滚,桥天线。 而在老人的眼里,那儿还有些别的。 个年轻又活泼的姑娘,身上镀着柔软的金边,站在石头上,指着高耸的雪山峰,笑着回头,问他,“摔?” 他轻声答,“没有。” 旅人:“什么?” 他又问了遍,“您在看什么呢?” 半晌,他才听见个有些迟缓的声音。 “看人,” 老人说。 不是看桥,而是看人。 但此刻在他们前面,只有桥,没有人。 如果神话能成真,希望她死后,能化作座桥。 桥就是她,她就是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