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座的都是此行精英,自然没有没听说过基因编辑的人。 只是基因编辑和这次的项目有什么关系呢? “我看了一下你们的数据和卷宗,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点。”苏长青晃了晃手中那一坨纸。 “你们这次研究的药物受体,似乎是受一个特定基因控制的。” 王来点点头:“是的,药物受体是第17号染色体上的一段特定基因片段调控的,有什么问题吗?” 苏长青在室内踱步,不紧不慢道:“A药物本身是没问题的,想通过调控药物分子本身达到预期的疗效,说实话有些困难。” “但是我们可以在给药的同时,调控一下人本身的基因。” 此话一出,全场皆惊! 不得不说,这个想法确实有够惊世骇俗,有够大胆。 王来皱着眉头:“你是想通过基因编辑的手段,让受体本身更契合药物吗?” “是这个道理。”苏长青点点头。 “难道你有想法?” “不错。”苏长青微微点头,拉过来一块白板。 “我通过观察你们的数据发现,在你们培育的类器官数据总和里,有这么一组较为特殊的。” 类器官,是一种国际上最新使用的人造实验器官,提取人类的干细胞,体外培育成一个3D形态的物体,有着和真正器官一样的细胞环境以及生理反应功能,是进行药物实验的最好目标。 苏长青正是通过阅读实验室的数据报告,发现了几组以常的数据。 通过简单的统计学计算,苏长青发现,这些数据是不正常的,于是他又细细研究了一下卷宗,果然有大发现。 “你们看这里,编号37、54、66、78还有105的类器官,表现出了低于其它样本的数据。” “而我通过计算和模拟环境发现,这五个特殊样本表现出来的情况,正是可以匹配A类药物的。” 在场众人都不是傻子,一听他这么说,便瞬间明白了苏长青的意思。 他发现了众人一直没有发现的一个盲点! 那就是,药物的受体在不同的人身上,是有不同的表达的。 这本来是常识,但是却被这些人忽略掉了。 王来的脸色有些难看。 “敢问苏同学,这页数据是哪天记录的?” “8月17号的,由徐明记录。”苏长青读了一下。 王来环顾四周,并没有发现徐明在场,他咬牙切齿道:“有谁认识徐明的,告诉他,明天过来领完工资,可以走了。” 数据的记录者,不仅仅要记录,更重要的职责是及时地发现异常,及时地去报告。 这种大项目所涉及的实验数据浩如烟海,如果不是每天检查每天核实,时间一久了,根本没有人会回头去注意到这些的。 苏长青摆摆手:“先别忙着找他算账,我们谈正事。” 王来恍然大悟,心中再也没有了对苏长青的轻视。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