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啊! 为什么不看看源代码呢? 谷振华一排脑门,他当真是关心则乱,被文章中的理论所震惊,居然忘了这是一个文件夹。 怀着激动的心,他手指颤抖地点开了源代码文件。 两个人立刻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 通过代码的实现,两个人这才对方法论里的理论有了一定的理解。 接下来的时间里,谷教授和博文,一边读着方法论,一边对照着代码,才堪堪读到了38页。 两人的手机此时都有十几个未接来电。 但是他们都没管。 天大地大,都没有学术重要。 博文拧开一瓶矿泉水递给口干舌燥的谷振华。 “教授,我实在看不懂了,38页,我的极限了。” “这种感觉真难受,明明就差一点就能明白了。”谷振华颇为遗憾。 活到老,学到老。 他虽然在这个领域是当之无愧的大牛,但是仍然会有知识盲区。 况且,他的年纪也不小了。 数学是年轻人的游戏。 古往今来的数学大家,哪个不是年少成名? “要不?发邮件联系下作者问问?”博文试探道。 “这个作者前面写的还不错,后面的内容有些过于晦涩了,涉及到很多数论上的东西,咱们可以发邮件请求他叙述的更清楚一些。” “别的专家们肯定也是这个想法。”为了打消谷振华的犹豫,博文劝解道。 学术圈里,不懂不要紧,别不懂硬装懂。 看不懂就是看不懂,提问并不可耻。 谷振华表情变幻好几次,神色不定。 “你知道作者是谁吗?” “马丁·赫尔曼?”博文猜测道。 由于两人读的是英文版的方法论,而且里面的遣词造句非常的地道。所以博文第一时间想到了这位去年的图灵奖得主,在公开密钥研究上取得重大发现的专家。 谷振华摇了摇头。 “希尔维奥·米卡利?”博文又问道。 这也是一位经常发表著作的密码学大师。 “别猜了,他是FD的一个大一学生。”谷振华缓缓吐出几个字,落在博文耳中却如同晴天霹雳。 “什么???!!!!” 博文整个人都傻了。 大一学生? 他才多大? 撑死不超过22吧? 他是从娘胎里就开始研究计算机了吗? 那些个大师专家们,哪一个不是在此道上浸淫了几十年的人物? “教授。。。你没开玩笑吧?”博文又确定了一遍。 谷振华缓缓摇头。 “这怎么可能。。。” “这怎么可能。。。” “这怎么可能。。。” 博文喃喃道。 “一个大一新生,写出来这样的成果?这个世界太疯狂了。”博文有些失魂落魄。 和谷振华这种老教授不同,他同为年轻人,受到的打击要更大一些。 谷振华察觉到了博文心态的变化,拍了拍他的肩膀。 “这个世界是由我们这些普通的科研者努力(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