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大唐状元之才(求全订) 陪考的几个绯袍官员和绿袍官员听到两个宰相谈事,不敢擅自插嘴,但对宰相们提及的白贵上了心,此时没什么誊录制,誊录制到北宋时期才会创建,再加上现在已经将预列知名之士榜单上的名士都请到了公堂就考,他们扫了几眼,就看出了居于当中的白贵,不难找,见其气定神闲,泰然自若,不禁暗自点头。 (唐代官员五品以上穿绯袍,六品以下绿袍。) 仅是这一番养气功夫,就胜过在场考生不少,一般官员都无这等从容。 他们又打量一眼白贵的长相,印象极佳。 “凡择人之法有四,一曰身,体貌丰伟;二曰言,言辞辩证;三曰书,楷法遒美;四曰判,文理优长。四事皆可,则先德行,德均以才,才均以劳。”——《新唐书·选举志》 “貌分四等,脸型分别为国、甲、申、由……” “此人五官端正、眉目轩朗,气质儒雅,袍服崭新,折痕分明,是一个爱洁之人,在身这一方面,我认为可居于上上等。” 陪考官小声议论道。 看策问、诗赋,那是这些主考官,也就是宰相们的事情,而他们的职责就是在考核的时候,评定考生的身、言、书等事。 此时白贵既然以书法闻名长安,在“择人四才”中的书,即不成问题。 进士科中举的可能性很大! 而他们这些陪考官就要事先挑选身貌不错的考生,初步筛选,以防止貌陋之人中了进士科,有碍了大唐的颜面。 …… 贡院,公堂上。 “策问都是一些老生常谈的问题,如何整顿吏治、裁剪冗员,还有经济上的一些问题,土地兼并如何解决,府兵制招募的府兵战力堪忧,已经不复贞观、永徽年间的骁勇…” “对了,还有经略西域的要务……” 白贵看了一眼五道时务策,点了点头。 这些考题他早有猜测。 现在的他,已经无须靠昆仑镜进行作弊,来获取考题,从而占据先发优势。现在的他,已经是满腹韬略,胸有成竹,有了后世多年的见识,回答唐代的策问题不是难事,再说他本就是策论秀才出身,又精研历史学……,若是再依照作弊取胜,那就有些贻笑大方了。 “写文章不能写的太露锋芒,亢龙须有悔。” “时务策是科举挑选人才准备的考试内容之一……,但显然不管是唐代还是逊清,这只是考核的一种形式,写出的策论文,不可能真的以此作为国策施行……” “有句话说得好,大事小会、小事大会。国策不会轻易在朝廷的朝会中说,只会在政事堂中宰相们和皇帝的小会中得出……” “还有一句话,宰相必起于州郡,是因为有了州郡的历练,才会对国家的经济、律法、土地等诸多机务了解,如此才能写出国策。”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