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政事堂里画风不和谐(求全订) 一连数月,不管是朝会,还是前往骊山狩猎沐浴等等,李隆基对白贵都多加信任,并且屡有厚赐。 如此种种行为,无一都是在表露皇帝对新任右相的宠信。 有了李隆基的支持,白贵也总算是在中书省勉强站稳了脚跟,成为了中书省的主官。 三省六部制中,中书省是决策部门,门下省是审核部门,尚书省六部是执行部门。中书令更是宰相中的首席宰相,在三省主官中位列第一。 不过……尽管为右相,但这是苏颋退下来后,白贵替补上去的官职,算是捡了个空。也不乏当时李隆基想将白贵架在火上烤的想法……。 毕竟这是百官都希冀的一个位置! 纵然他灭了吐博,立下了赫赫军功,但在百官的眼中,当一个中书侍郎,再加个平章事,做一个普通宰相就可以了,若是不可,当一个六部主官,再加平章事,亦是可行。 现在……他成了首席宰相,必然会遭至百官的不满! 不过百官对白贵的不满,并不会明面说。 另外若是没有党羽支持,即使为宰相,也是被架空,各部都指挥不动。只是一个虚衔罢了。 …… 政事堂。 议事。 两排的座椅,都坐满了宰相。 基本上都是风度翩翩的中老年儒士,只有白贵一个年轻人。 “朔方节度使已经在任五年之久,迁往内地靖州吧……” “宋相以为如何?” 中书侍郎张嘉贞看了一眼宋璟,问道。 开元时期的宰相,以姚崇和宋璟最为有名。姚崇被誉为救时宰相,不过只当到了开元三年,就被李隆基罢相。所以现在政事堂中,话语声最大的就是宋璟。 中书令……这个位置尽管尊贵,但若是没有实力,一般是给清贵有名望的大臣。 前任中书令苏颋,就是此时的文坛领袖。 “可!” 宋璟是吏部天官,负责官员调度。 “白……白相以为如何?” 张嘉贞又看了一眼自己的主官,本来这个中书令的位置,是给他这个中书侍郎所留。但白贵抢先一步,又有实打实的军功打底,他虽然略有不满,但还不至于因此而误了公事。 “宋相曾是贵科举时的主考官,有若恩师一般,贵长在军旅之中,不知政务,向宋相学的地方,还有很多,宋相既然觉得可行,贵自然附议。” 白贵笑了笑,回道。 有党羽支持的,才叫真正的实权宰相。没有党羽支持的,就是一个好听的名头,进了政事堂能知道政务如何,但决策权并不在手上。 例如张嘉贞若是晋中书令,政事堂亦是宋璟做主。 “美和……你这话传出去后,老夫的脸面……哎,就不知道置于何地了……” “你从政从军这才几年,就已经和老夫同列政事堂了。” 宋璟一抚清须,脸上露出笑容(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