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截教,为众生截取一道生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22章截教,为众生截取一道生机   不,这怪不到仙神的头上。   但也不是百姓的错。   白贵很清楚这一点。   崇祯年间的内阁大臣杨嗣昌曾经写过一首《西江月》,其中有句话,“不作安安饿殍,效尤奋臂螳螂。”   这句话是在讽刺明末造反百姓,不应该揭竿而起,而应该老老实实的做一个饿殍。不然就如奋臂的螳螂一样,迟早会被朝廷的车骑碾碎。亦是语出庄子的《人间世》:‘(螳螂)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   信息的不对称,导致百姓愚昧,从而被仙神收割信仰。   愚昧不是罪。   从古至今,愚昧从来不是罪。   “你为了什么而读书?”   白贵犹记得徐秀才曾经问过他的这句话。   他的回答是,为了知道道理而读书,他想知道在耕田的时候,为什么有垄有圳。先人只传授了经验,而学堂能传授给他知其为何物的知识。   为了什么而读书?   这一次,白贵作为掌握知识顶端的仙神,再一次叩问自己。   “杜子美的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他摇头。   这是杜子美的志向,却不是他的志向。   “帝君,小王已在王宫中设宴,还请帝君和娘娘恩允。”   比丘国国王深深一躬。   杨婵玉容泛喜,她听到比丘国国王将她和白贵凑到一块,心中喜不自胜,对白贵传音,问道:“白大哥,你怎么决定?”   见白贵没回答她的话,她怔了一下,正欲再问,可忽的见到了白贵若有所思的模样,就心里大体有了数,“帝君和本神尚有要事在身,耽搁不得,此次宴请就免了吧。”   比丘国国王脸色愕然,但也不敢违逆圣母娘娘的旨意,只得带领百官退走。   繁花如锦的人潮退去,留下的只有寒衣庇体的百姓。   他们佝偻着身子,跪地向显圣的仙神祈祷、   “悟道,白大哥悟道了。”   杨婵向众人解释道。   她家学渊源,见识不浅。   似白贵这等大罗道统出身的天仙,一个个心性剔透,悟性惊人。例如释迦摩尼一千多弟子,尽是开悟之人。一旦开悟,或许在修炼上不会比别人肉眼可见的更快,但终有一日,会抵达彼岸。   悟道,悟透了这一道途,就相当于在彼岸抛锚定点。   剩下的,只需一步步去求索就行了。   这个道,可能是法则,可能是志,是愿,一切皆有可能。   但道路已确定,却不代表,这一条路有走过去的可能。   譬如地藏佛,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这一条道,就是地藏佛的道。只待他度尽了地狱中的恶鬼,那么就算是得道了。   但地狱的鬼物,又怎么可能真正度尽。   ……   “读书为了什么。”   白贵看向地面上跪着的蚍蜉,蚍蜉也有强弱之别,仅有寒衣的蚍蜉,无疑是最虚弱的,他忽而明白了什么。   读书第一步(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