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来,时值谷雨,在乡间的土路上,晨雾言才散开,一行人马疾驰而来。这一行人骑着的不是寻常见着的矮马,而是一色或黑或枣的高头洋马,若是于相马懂马的人眼中,定会认出这队人骑乘的高大神骏的马匹无一例外都是“东北大洋马”。 所谓的东北大洋马,实际上正是东北强自推行的马政计划育出了第三代杂交马,虽说距离理想中的军马尚还有一定的距离,但相较于旧有蒙古马其性情、体格都有明显的进步,且因其外形高大神骏于关内马内深受欢迎。 当先的一头黑色的东北马上,满面白须的李鸿章仍是一身官装打扮,他偶尔会把视线投向道路两侧那泛白的渗着盐碱的土地,那显得有些苍白的脸庞显得有些凝重。 自从当年与山东平定“捻乱”之后,这还是李鸿章第一次回到这片土地,他还记得当年平定捻乱时,就是在这里将数万乱匪杀尽的一幕,当时着泛着盐碱的土地,可是被血给染红了。 “哎……” 一声长叹后,李鸿章继续策马前行,李经方,盛宣怀、张佩纶,伍廷芳以及卫队紧随其后。 他们几人的神情显得有些紧张,他们经常着中堂大人的身体,毕竟自从年前中堂大人的身体便是每况愈下,虽说现在春风将暖,若是再受了寒气,那可怎么是好? 现在这北洋,还有这大清国,可都全指着中堂大人在这撑着。 尽管大家的心里有些担心,但谁都没有说什么,似乎大家都很清楚,中堂大人,为什么来这儿,也许这正是人老了的原因,人老了,总是念旧。 正是暖春时节,路两旁稀疏的林木,这会儿已经抽了嫩返了绿,不远处村庄的屋顶升起两三缕炊烟。一只芦花公鸡,跳上村头的半截黄土墙,“喔喔”啼起来。 而在村边的盐碱地上,随处可见正在地理扫地的村民,那些村民是在扫硝,扫硝,熬硝是现在山东省一带最为常见的谋生手段,每年山东各地百姓从盐碱地里扫得的数百万担土硝,都会销往东北,制造成火药炸药以及化肥。 眼前的这片忙碌景象,不由让李鸿章将缰绳一勒,缓辔而行。他后面的人也放慢了速度。 “世人皆知山东省每年土硝出厂值银千万,可有谁知,我北洋机器局所用硝酸等物皆购自东北,东北土地高产,又得硝肥之助,而其全赖山东土产之硝土……” 一声感叹之后,神情复杂的众人,李鸿章长叹一声说到。 “此等盐碱地里的土硝,如果中国存市又岂是三两百年之事?可是数百年间,又有何人将其利用?” 除了唐浩然再也没有其他人, “与之我内地,诸物大都是废物,而与之东北,却可化作工业原料,此消彼长之下东北焉能不强?” “中堂大人,这几年咱北洋也是进步极大(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