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柜坊低息放贷,丞相这是疯....在想什么?” “叔,莫要急。” “不是我急!谁不急?不让人高息放贷生利,丞相莫非以为大家靠着那点俸禄就能养家了?” “叔,日兴昌不放高息贷,不一样赚得盆满钵满?” “你也知道说日兴昌,天底下就一个日兴昌啊!” 灞桥驿,即将前往山南上任的杨约,正和前来送行的侄子杨玄感抱怨着,而杨约抱怨的事情,就是最近传得沸沸扬扬的“打击高利贷”。 据说再过一段时间,长安城里的柜坊会大规模放低息贷。 这个消息传出来后,许多人义愤填膺,杨约就是其中之一。 放贷生利,这是许多官宦之家盈利的重要手段,甚至是唯一手段,如今,财路却要被人断了。 据说朝廷要打击高利贷,强制规定登记在册的柜坊经营放贷业务,利率有限制,如此一来,想借钱的人必然去柜坊借贷,高息放贷者的收益锐减。 杨约觉得此举可称得上恶政,因为大家都靠着放贷生利,维持家中的巨大开支,虽然许多官员有俸禄有食禄(虚封食邑的收入),但若没了额外收入,那可如何是好? 日常开支要钱财,维持体面的排场要钱财,迎来送往要钱财,如此巨大的开支,没了放贷生息带来的大笔收入,该如何维持下去? 杨约知道,许多官员听说这一消息后,虽然面上不说,但暗地里抱怨不已,眼见着渐有汹汹物议,丞相却无动于衷。 也不知丞相是真不知道,还是装作不知道。 杨玄感见着叔叔情绪激动,觉得有些奇怪:“叔,不是有消息说,市舶司、织造司会向柜坊借贷么?把钱财存到柜坊生息,或者去办‘理财’,也是可以的嘛!” “这不能比啊!海贸能赚几个钱?哪里比得上高息放贷!” 杨约抱怨着,给侄子算账:“你是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你可知,放贷的收益是多少么?嗯?” “一百贯本金放出去,过数月连本带利回来,少说都有三百多贯!两倍的收益,这还是欠债的能及时还,若是只能还利,那么每月都有不菲的收入!” “现在呢?你让叔叔存钱到柜坊吃利息?二分利了不起吧?一百贯存一年,连本带息,不过一百二十贯!” “理财,投市舶司的理财?了不起么?有高息放贷赚钱么?” “呃....”杨玄感愈觉得奇怪了,“叔,做海贸是暴利,利润至少十倍起。” 杨约闻言反问:“这不是骗人的么?” “呃....”杨玄感看着叔叔,真想说‘夏虫不可语冰’,但这不能说出口,只能无奈道:“叔,你这想法不对。” “海贸若不是暴利,市舶司运回来的各种海外奇珍,总不是纸糊的吧?在长安能卖出何种价钱,叔叔总该听说过吧?” “海贸若不(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