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83章 火的不只三国还有八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没码完,先占个坑,过几个小时再看吧,反正是夜里,这一点能体谅就体谅一点吧。   如果手机APP点了进来,到时候可以在目录界面长按章节名重新下载。   毕竟我要忙着主业,这本书根本无法养活自己。   当然了,我不否认,这也变相地防DT了。   不想唠叨太多,还是那句话,能体谅就体谅一点吧,大半夜里,不差晚看几个小时。   ……   别说董大公子预感到不安了,就连唐焕也听出了霍老板语气里那种“富贵险中求”的铿锵之意。其提议的内容几乎可以说是呼之欲出了――运油船现在想要拉大活儿还能去哪?明摆着就是战火纷飞的中东地区嘛。   他不由得暗自佩服,盖因像霍老板、包船王、邵大亨这些老牌香江富豪们,此时都已经身患绝症、拿钱续命呢,可他们仍然没有失去老骥伏枥的进取之心,远非那种只是为了追求奢侈享受的醉生梦死者能比的。   果不其然,只听霍老板回答道:“受两伊战争的影响,中东地区的石油运输一直处于紧张状态。我这里有一些长期的订单,正好适合东方海外承接。”   董健华有些踌躇不决,他的家族和霍老板很早就有来往。   比如1960年代末期,港府在香江新界葵青区蓝巴勒海峡两岸推出葵青货柜码头一号、二号、三号、四号的四个货柜********,结果霍老板个人独力投得最大的一号码头。   港府见此情景,自然不干了,直接不讲任何道理地下了绊子,要求霍老板做出担保,即每年至少要有20万个货柜在码头停泊。   要知道,当时全港的货柜箱总数,都没有20万个。   为此,霍老板专门去找“船王”董浩云商量。   虽然他们认为没有把握,最后合作告吹――不得不放弃一号码头,把这个金饭碗让给了四大英资洋行之一的太古集团现代货箱码头有限公司,但也可见两人之间的关系了。   正是基于这个渊源,董健华一下子便猜到了霍老板所说的长期订单来自何方。   事实上,霍老板的生意涉猎范围很广。   忙完朝鲜战争时期的紧张航运后,他于1953年创办了霍兴业堂置业有限公司,再开设立信置业有限公司,以及有荣有限公司,进入房地产领域,在湾仔及铜锣湾一带发展住宅楼宇,其中就包括蟾宫大厦、香港大厦、海诚大厦等。   更为著名的是,霍老板首创了“楼花”制度,即容许买家在大厦未落成前预先订购。   虽然当时这个招数引起了市民的猜疑,但却使得楼市明显活跃起来,其他地产商随之纷纷效法,持续至今,可谓影响   到了1960年代末1970年代初,霍老板又开始淡出地产界,转战石油产品市场,并在世界能源危机后,在香江经营东方石油公司,销(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