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兵戈可战,商亦可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司匡打量着发呆的卫青,轻声问道:“阁下对这幅计划书可还持有疑问?”   “有!”   “请讲!”   “今日讨论的问题乃彻底驱逐匈奴的策略,而这份水利工程又涉及到策略的生态、经济方面。”   卫青目光停留在案几上,纵观把案几划分成一块有一块的黑色线条,黝黑的双眸炯炯有神,宛若在看一个绝色美人。   其声镇定,一如常态。   “这份计划书规模庞大,若是完全实行,恐怕会耗费数十年。”   他微微一顿,问出心中疑惑所想。   “敢问,水利工程一旦开始,对匈奴出兵的时机,是否需要根据水利兴修进度,推迟数年?”   “不需要推迟。”司匡微微一笑,摇了摇头,“水利与出兵可同时进行。阁下不要忘了水利的目的。”   “目的……”   卫青眨眨眼,沉默了。   视线移动。   看着司匡身后的木板。   “军费”两个字让他眼前一亮,忽然反应了过来。   这份水利夹杂着治理黄河的部分,而提出来的目的之一,便是解决下游灾患,使流民重归故地,使下游十六郡每年能够拿出足够的税收,供给出征。   当今大汉,虽然马邑之围在调兵的时候耗费钱粮众多,但有文景二帝留下的财富,负担不大。   同样。   大汉这些年来,府库积累众多,对匈奴作战的前几年,不需要过分担心军费的问题。   因此,水利的兴修进度,对出征的影响,微乎其微。   “鄙人受教了。”卫青笑容灿烂,心甘情愿,对司匡拱手。   “客气!”   司匡丢掉手中木棍,回礼后,看了看良岳。   “良公可还有疑惑?”   “没有!请继续吧!”   “好。”司匡点点头。   得到授意。   转身。   蹲下。   重新拿起装墨的碗以及毛笔。   蘸了蘸墨水。   面向众人,笑容不减。   刚才已经把主要的内容——政治、生态,经济的部分说明了。   剩下的就好办了。   比起前面这三件事。   文化、社会对内忧而言,仅仅起到辅助作用,这两个的真正用处是对付外患!   提笔。   在木板上挥毫。   留下两个遒劲有力且超越时代的字眼——   “商战”。   因为儒家有轻商思想的缘故,商的重要性,一直被士农工商的阶级等级掩盖,很少有人能突破阶级束缚,主动把商应用于战争。   虽然商战的相关政策可以往上追溯到管仲时期,先秦诸子百家中也有研究商战行为的轻重家,但把商的行为划分到战争当中,使中国真正形成比较系统的理论,还需要等待两千多年。   于是。   此词一出,直接全场瞩目。   这个时代,没有电子科技,书籍也不多,除了基因变异之类的缘故,几乎没有近视眼。   人人都拥有近乎的视力。   司匡写下这两个字之后,台下商贾脸色熏红,纷纷挺直了身子(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