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因果律规则相助,谁怕谁还不一定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温和死死地盯着司匡的眼眸企图从中看出一丝东西,企图找到杀意的来源。   然而,其注定要失望了。   除了胸有成竹的坚定目光外,别无他物。   这位落魄的列侯沉默片刻,眉头稍微舒展,淡淡地问道:“君为何要杀江齐?”   司匡咧嘴,   “这君可管不到,吾有吾的打算。”   “如果我拒绝合作呢!”   司匡眸中略过寒芒,声音冰冷,   “那我就自己安排人动手,江齐,必须死!”   这个发动巫蛊之祸的“热心群众”,不能活,这是底线,谁也不能突破。   温和目光闪烁,沉吟道:“君合作之态度,事关重大,吾不敢轻信,希望君给一个明确理由。哪怕只有一个……”   “好吧。”司匡叹了口气,“鄙人推崇春秋决狱。江齐为人奸诈、好谄媚、挑拨大汉列侯与诸侯王之关系,应当杀之,以正王道,此乃春秋之义。”   “春秋决狱?”   温和有些错愕,感觉这个理由有些扯淡。   把儒家和法家混在一起,也不怕被两家声讨?   但嘴唇还是动了动,   “儒?还是法?”   “儒法兼之。”   熟悉的词汇。   温和脑海中忽然出现了一个人。   下意识道:“君走的是荀况的路?”   “不可说,不可说。”   司匡摇摇头,独自斟酒。   春秋决狱这个东西,本身是张汤临死之前的那里面提出来的。   一方面推行了儒术,一方面完善了律法。   这东西的出现,究竟是儒家赢了,还是法家赢了,很难定论。   毕竟自古以来,统治者的治国手段中,儒法,联系紧密。   外儒内法者,在封建王朝占据九成九。   “君不言,吾不问。”   温和识相地结束了这个疑问,转而问道:   “理由有了,判断是否合作前,吾想问确认一件事。”   司匡斜着头,左手做着请的手势,右手端着酒樽,   “清讲。”   “君杀江齐,不怕被赵王妒恨吗?那可是诸侯王,大汉宗亲,陛下异母胞兄。”   “哈哈,如果是别的诸侯王,吾定会忌惮,唯独赵王,不会。”   “为何?”   司匡把刚到嘴唇边的酒樽拿开,馋虫未消,只能咽口唾沫,压一压。   高声反问,   “吾且问,自大汉开国以来,除了第一任何赵王张耳外,其他赵王,有几人善终?”   “这……”   温和一下子愣住了。   猛吸一大口氧气。   大脑疯狂运转,思考这个问题。   最初的赵王,并不是皇室宗亲,而是外姓之王--信陵君魏无忌的座上常客、秦末起义军之一的张耳。   张耳死后,其子张敖,也就是刘邦那个悲催的女婿继承王位。   刘邦白登之围后,经过赵国,气不打一处来,对谄媚的赵王张敖破口大骂。   而张敖手下赵相贯高气不过,因此造反刺杀刘邦。   后世历任赵王的悲剧生涯自此开始了。   张敖被(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