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人,草民愿意用父辈之功绩换取董子认可!” 张平安跪地,对豫章的方向拱手,行稽首之礼,眼眶发红,声调慷锵, “鄙人三代忠于大汉,儒家崇尚忠义二字,敢问忠义可否被董子注意?” 司匡心头一动,挑挑眉, “可否述之?” 张平安再拜,没有废话, “草民曾祖父孙氏,张姓名狗儿,生于始皇二十五年,在孝文皇帝朝得三老之位!” “等等!始皇帝二十五年?” 司匡震惊的眉毛都竖了起来。 后面的那个三老姑且放下。 开玩笑呢? 这小子知道始皇帝二十五年是个什么概念吗? 始皇帝二十六年,即公元前221年,嬴政才统一六国。 如果是真的。 他的曾祖父得九十一岁了。 “曾祖父的确是生于始皇帝二十五年。”张平安严肃强调。 感觉此事非同小可,司匡与霍去病对视一眼,二人同时点头。 “你继续说。” 张平安低着头道: “曾祖父十五岁时,跟随过项羽参加了对抗秦军主力的巨鹿之战,后来有感于项羽的残暴,转投于高祖皇帝帐下,跟随淮阴侯作战。” 讲到这里,他微微一顿,沉声道: “据曾祖父说,他曾在淮阴侯命令下,于井陉口背对河流,与赵王歇之军队作战……胜之。” 听到这里,司匡双眸眯起来。 井陉口… 河流… 这不就是背水一战吗? 这么说,这个叫张狗儿的老兵,还是大汉开国老兵? 事情大条了! 军队是一个讲究履历的地方。 淮阴帐下! 开国老兵! 哪怕朝堂的将军,都没有这个履历! 单凭这两点,就足够了被大汉军队重视! 倘若被长安军方证实…… 估计最后刘彻会亲自下旨,令董仲舒传授儒术。 不过,司匡感觉,还有大事要发生。 在太宗孝文皇帝朝能冠绝当地,成就三老之位,功绩绝不可能就这一点! 他继续等待张平安说明。 “后来天下一统,高祖皇帝发布“今天下已定,令各归其县,复故爵田宅”的诏令,疲于战乱的士兵们莫不解甲归田。曾祖父响应诏书,亦是如此。” “他辞去军伍中的职务,登籍在册后,拿着朝廷颁发的信符,依靠军功换了官大夫的爵位以及几间宅院、几亩田地,娶了曾祖母,在长安附近做了一个小地主。” 张平安用词比较准确。 这个“小”,还真没用错。 虽然他曾爷爷是官大夫,但根据刘邦时期制定的大汉律:第七等公大夫之上,始为高爵。 作为第六等官大夫,他们家得服徭役。 在他慷慨激昂解释的时候,忽然,他的肚子发出一阵抗议声,“咕噜噜~” 脸色微微一红。 他尴尬的挠挠头,左手拿着鸠杖,右手捂着肚子,继续说道。 “卸甲归田后二十年,吕后去世,降侯起兵平定诸吕。(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