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帝京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着吟诵,司匡情不自禁地走了起来。   提着缠着一圈张牙舞爪稻秸秆的草鞋,迈开步子,踩着地面上的黑影,登台而上。   经过高武身旁,淡淡地瞥了一眼,继续前进。   他一直走到高台的最左侧,才停下脚步,俯视下方观众。   后方的灯笼,犹如聚光灯,将这里照耀的灯火通明。   位置变了,话风也顿时为之一变。   原本叙述长安宏伟壮丽,达官贵人的话语,化作云烟,消失在漆黑如墨的夜幕下。   此刻,司匡为了开始陈述此赋的用意,竟然开始引用大量的人名典故。   所引……   古有。   今,亦有。   凡听到的人,无不浑身一颤,为之色变。   “且论三万六千是,宁知四十九年非。”   “古来荣利若浮云,人生倚伏信难分。”   “始见周程有卓功,俄闻田窦相仇恨。”   “这是……”   卞知距离司匡最近,听到后,后退一步,身躯像是被虫子叮了似的,猛地一颤,眼神都直了。   视线颤抖,拽了拽卞康的衣服。   颤巍巍地问道:“吾没,没听错吧?”   卞康双目凝固,锋利无比,眉头紧蹙,握着拳头,沉声,“不会有错,五十岁时,追忆前四十九年的过错……绝对是蘧伯玉……”   这篇文章,到底想干什么?   竟然引用先秦先贤?   一般来说,引用先贤的文章,一般都是祭祀歌颂之语,或者是陛下敕封之言。   如今,一篇赋,竟然涉及到这个层面……   思来想去,他只能用所图非小形容。   场中,   除了兄弟二人,进一个激动难言的人,莫过于孔武了。   他生于孔氏,没有人比他更懂蘧伯玉的意义!   这可是自幼就必须记住的名字。   交友应交蘧伯玉。   这是小时候,大父、父亲,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这位孔氏嫡长子死死地盯着司匡的侧颜,目框欲裂,大气也不敢喘。   蘧伯玉这个名字,对儒家诸生而言,是一个理想追求!   凡是儒生,都想与当世蘧伯玉交好。   有此挚友,死而无憾。   蘧伯玉,生于周简王元年,虽并非儒家,但却被奉祀在孔庙东庑第一位。   其不仅仅是道家“无为而治”的先声,更是卫国大夫、当世大贤、孔子一生之挚友。   孔丘周游列国十四年,十年居卫,九年住其家。   如今司匡直接用“成子”作为转变之言,让儒家的人,彻底坐不住了。   以至于后面的周亚夫、程不识、田蚡、窦王孙,在这个名字面前,都黯然失色了。   这究竟想表达什么意思?   若是想结交挚友,与前文长安的雄伟,对应不起来。   总不可能只是为了斥责田窦之争吧?   如果是,未免杀鸡用牛刀了。   在万众瞩目之下,司匡渐入佳境,开始吟诵最后的关键语句。   也可以称之为文章升华。   “唰!”   他拔出佩剑,转身,指(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