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匡见众人的目光集中在自己身上。 转身。 提笔蘸墨,抬笔撰写。 笔走如飞,气势磅礴。 那根平平无奇的兔毛毛笔,在木板上留下了具有浓墨重彩的四个大字“一五计划”。 随后,司匡侧身,向良岳、诸人展示,声音高亢。 “诸位,为了筹集对付匈奴的资金,吾将从农、商,两个方面,先后进行陈述,请诸公品鉴。” 洪亮的声音搭乘着呼啸的北风,向远处传播。 台下 所有来此看热闹的人,纷纷竖起耳朵,打起精神。 这个时代,民众的主体都是农民。 可以说,在场观看之人,百分之八十的人都是农民。 剩下的百分之二十。 商贾最多占有百分之十,剩下的百分之十,则是游侠、官吏等等。 至于为何没有工匠,只因大多数工匠,都归官府管辖,只有少部分拥有独立作坊。 而这群拥有独立作坊的工匠,本质上,还是农民。 这个时代,农民耕织结合,说是农,其实这里面还囊括了手工业者。 如今,这场规模宏大的论战,在讨论对抗匈奴的经济方面,竟然涉及到农业,这让他们每个人,额头都多了一丝凝重的神色。 这群农民虽然单纯,但是不傻,每个人都知道一件事:出征需要军费,而这经济上的讨论,恐怕和军费来源有关。 如今,台上这人直接把农业给拎了出来。 这是打算直接拿农业开刀? 不同意! 坚决不能同意! 再弱的群体,一旦遇到侵犯自己利益的事情,都可以达成联合。 霎时。 场中农民,几乎同仇敌忾,用不忿的目光,瞪着司匡。 同时,有些人已经按捺不住,开始议论了。 喧哗的声音,令司匡不得不把到了嘴边的话咽下去。 于高台上驻足而立,等待这群人嚷嚷完。 …… 一个穿着打着补丁粗麻布衣服、扛着一把锄头的汉子,皱着眉头,对周围的人询问:“这人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筹集对抗匈奴的资金,和我农业有什么关系?难不成,他想上书陛下,增加农业税?” “恐怕是这样!” 一个穿着草鞋、破旧麻布衣,戴着草帽,面色枯黄的男人眯着眼,双手环胸,凝视高台,说着恶狠狠的话。 “打仗要钱。我们每年缴纳的税收,数量基本上都固定了。想要增收,只有加税这一个方法!” “此法断不可行!如今的税收,乃祖宗之法,更改不得!老朽只见过陛下减免税收,从未见过增加税收!”一名脸上布满了皱纹的老丈,急得抓耳挠腮,用手中的拐杖敲打着地面,嚷嚷起来,“壮士们,此竖子若敢说出增税之法蛊惑陛下,吾等,应群起而攻之!” 西汉百姓,对于老人是相当尊重的。 一般老人说的话,大家都会仔细倾听,加以考量。 这老丈的话,说到大家心坎里了(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