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运输汽车周围焊上防护钢板,只要能挡住子弹就行了,然后每辆汽车车顶加装一挺重机枪,两侧各开两个射击孔。” “和真正的装甲汽车相比,虽然少了炮,但挡住子弹肯定没问题。” 参谋长眼睛一亮肯定道:“还真可以,除非八路军用直瞄火炮直接射击,否则还真奈何不了装了钢板的汽车。” 新一团驻地,和日军特种部队的一战,新一团虽然赢了,但赢得很惨烈,部队损失非常大。 但也不是没有好处,让手下那些营连长认识到自己和鬼子的巨大差距,从而加强训练,不然总是一副高高在上,自认为天下无敌,什么都不放在眼里的架势。 用陈安的的话说,与其以后在战场上吃大亏,还不如现在就吃点小亏。 所以,对于这个结果,陈安是乐于看到的,尽管这个结果的背后是一百多个战士的性命。 “团长,这时二营四连连长荣俊青派人送回来的一份情报。”陈安刚进指挥部,参谋长钟诚就递过来一份情报,语气沉重说道。 陈安的眉头一下就皱了起来:“是不是他们在外面出事了。” “比他们出事还要严重。”钟诚回答。 迅速看完电报,陈安本来皱着的眉头这时候皱得更深了,拿着电报,背着双手,在不大的指挥部走来走去,一脸沉重。 五分钟后,忽然做出决定。 “参谋长,看来我们要提前出山了。” “必须打乱鬼子在大山外面的布置,不然,我们就算出去了,也会被鬼子控制的公路一点点分割,压缩,消灭。” 这时,陈安想到了历史上华北日军针对八路军而制定的一个非常严酷的政策,囚笼政策。 算算时间,现在正是鬼子囚笼政策开始的时候。 一个月以后,为了应对鬼子的囚笼政策,八路军直接发动了远近闻名的百团大战。 陈安没有想到,临汾城的鬼子竟然提前把囚笼政策搬到这里,对付自己。 参谋长不知道这些,马上提出自己担忧:“可是,团长,部队还没有完成训练。” “到山外面,边打边训练。”陈安脸上表情很坚决。 看到参谋长还没有意识到囚笼政策的厉害,陈安分析道:“荣俊青的报告上说,日军通过在公路沿线修炮楼,而且还抽调大量汽车来运兵,整个临汾境内,不管哪里遭到攻击,鬼子增援部队都能在一个小时内,甚至半个小时内赶到。” “我们这么多人,出山以后肯定要穿越公路,那我们就会暴露在鬼子眼皮子底下。” “鬼子巡逻队,增援部队,一定会发疯一样扑向我们,打击我们。” “穿越一次公路,损失一些兵力,我们再多部队都会被鬼子耗得一干二净,更何况我们手里还没有足够的兵力跟鬼子拼消耗,我们根本损失不起。” “还有,公路把临汾分割成(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