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杜九言和焦三告辞,又去过路府,连着告别了一路,在大家依依不舍的目光中,往城门去。 “杜先生,您还会回来吧?” “杜先生,京城再好也不如家乡啊,您记得一定要回来。” “肯定要回来的。”杜九言坐在马上,“过完年就回来。杜某提前给大家拜年。” 说话声中,一行人出了城门,而此时另外一辆车和他们擦身而过,等进了城门,便有许多学子还有薛然等人迎了过来,喊道:“大先生,您回来了。” “大先生。” “会长。” 马车里的人应了一声,道:“说不让你们来接。回去再说话。” 众人应是,跟着马车回了西南。 付怀瑾二十岁进西南,从小小的讼师一步一步走到会长的位置,历经了两朝,前后三十二年。 他不但能力好,更是一位懂的经营的人。 西南在他的带领下,庶务资产翻了几番,学子数量也比以前多了很多,不但如此,西南在朝中的地位,也比以前提高不少,不再像以前,京城百姓提起讼行只知道燕京,却无人知道西南。 付怀瑾下了车,和程公复行礼,含笑道:“我在这几个月,师兄辛苦了。” “你辛苦了,我整日在家中,谈什么辛苦。”程公复道。 付怀瑾个子不高,但腰板笔挺,远远看着并不像一位年过半百的人,倒和满院子的年轻学子相差无几。 “说起来,我进城的时候,百姓们都在送谁?瞧着依依不舍。是县令卸任?我怎么记得刘县令才来没多久,而付韬已去赴任了呢。” “大先生,是杜九言。”有学子喊道:“她向来高调张扬,就连出一趟门,都要吆喝着让百姓们去送她。” 付怀瑾微微颔首,“在路上就听说了,刚刚在宝庆辩了马玉娘案,今日出城应是去京城。” “是!她也敢去,那个案子她全程在博取同情,特别没有水准。” 付怀瑾道:“有罪辩讼,又是证据确凿,博取同情是最好的选择。这个案子她做的很好。” 周围就没有人再说杜九言。 付怀瑾含笑道:“都散了吧,中午吃饭的时候我们再聊。” 大家便都散了。 杜九言中午到的宝庆,他们这边连着小萝卜一起八个人,加上李府五位和姚启新,前后十四个人,三辆马车加上十一匹马浩浩荡荡停在了县衙门外。 贺成从里面出来,看到这么多人顿时一怔,“杜九言,你、你是去办事还是去游玩?这……这成何体统!”他说完,从马车里还露出了一张小孩的脸,冲着他笑。 贺成眼皮直跳。 “不影响办事。”含笑道:“能出发了吗?” 贺成冷哼了一声,没接话,过了一会儿马玉娘从县衙里出来,她穿着单薄的囚服,头发乱糟糟的堆在头上,脚上穿的也是单鞋,风一吹她立刻打了个冷颤。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