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元年,诸葛亮年方十五。 如果按照虚岁计算,应该是十六或者十七岁。 虽说这个时代,孙策十五岁就随父上阵搏杀,马超十五岁已名满西羌……但还是有很多人,在十五岁时,默默无闻。 诸葛亮,便是如此。 此时的诸葛亮,还不是茅庐高卧,与刘备隆中对的卧龙先生;也不是在西川执掌大权,能调动千军万马的诸葛丞相。说穿了,刘闯眼前的诸葛亮,还是个孩子,更没有经历过风雨洗礼。 历史上,诸葛亮的成熟和成长,是诸葛玄在豫章被人杀害之后,他带着家人从豫章千里迢迢,前往隆中的路途中。而此时,诸葛玄方被人所害,诸葛亮更远达不到日后那般成熟稳重。 “我之军营,就在峥嵘谷。” 刘闯见诸葛亮和诸葛玲都有些不知所措,于是开口邀请,“我看二公子一行死伤颇重,想要立刻动身,恐怕颇为困难。不如先到我营中暂避风头,至少我敢保证,萧建绝对不敢犯我。” “这个……” 诸葛亮犹豫不决。 他看了一眼遍地的尸体,自己的随行护卫,的确是伤亡惨重。 从阳都逃出时,有四十多家臣随行。 可现在,虽还剩下十几家臣,但大都身上带伤,只有几人完好无损。 天晓得,萧建会不会就此罢休。 而且从琅琊郡一路前往江东,恐怕也不太平。 “姐姐,该如何是好?” 诸葛亮向诸葛玲看去,也拿不定主意。 因为直到现在,他还不太清楚刘闯是什么来历。从刘闯方才自认‘背主家奴’一事来看,似乎是个光明磊落之人。可他和刘备为敌,而诸葛亮觉着,刘备曾使徐州稳定,乃仁义之人。 如果按照这个逻辑,恐怕这刘闯并非善类。 可是……他是中陵侯刘陶之子,如果这是真的,似乎事情又变得有些复杂。 中陵侯之子,又岂是坏人?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 这是中国延续几千年的一种观念,而在东汉末年,这种观念更根深蒂固。 若不然,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世家子弟在乱世崛起,就不可能一个个成为一方诸侯,哪怕有些人愚蠢如猪。家世、出身,决定了大多数人的前程命运。也许刘闯不会想到,一个中陵侯之子的身份,竟会让诸葛亮犹豫不决,甚至对自己一直怀有好感的刘备,产生了怀疑…… 刘闯当务之急,还是要留住诸葛亮。 “如此,就叨扰刘公子。” “刘公子!” 诸葛玲突然开口,轻声道:“可否烦劳刘公子,代为把我家家臣尸首收拢一下? 他们多是随我父亲和叔父多年的老家臣,这次若非他们,我们也难逃萧建毒手。没想到……若弃之荒野,我实不忍心。只好恳请公子代劳,不知可否?” 这小姑娘,倒是善心。 可她哪里会知道,再过几十年,这神州(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