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写完之后,默默搁笔,自言自语慨叹:“治世,乃为大宋万世社稷,乃为臣民万世太平;养身,则为修身养性,既可延年益寿,又可养个好脾气,以尽量少地做出错误决策。 我赵匡胤,一定要为天下臣民缔造出一个太平胜世……” 在他手旁,一部百卷的《唐会要》和三十卷的《五代会要》已然翻旧。 这是国初王溥监修国史时,所组织编撰的两部记录典章制度的著作。 赵匡胤似乎想从大唐之治与五代之乱中,找到了大宋的前途。 因此,他孜孜以求,只要有闲暇时间就翻说这两部著作。 李煜似乎略有触动,他就这样静静的看着赵匡胤翻阅《五代会要》。 赵匡胤翻看到《州县分道改置篇》,看着特别认真,若有所思半晌。 突然重重一拍御案:“来人啦!去告诉卢多逊,就说朕有一个新任务要交给他去办。 让他迅速组织人手,重修天下图经…… 图经,是记录各地地理的方志。百年间,已无人能够为全天下修一部完整的图经了。 告诉他,朕的志向是统一天下,统一前图经务必要给朕修成!” 看到这里,李煜心下剧震。 之后,面若死灰,一屁股重重坐在了龙榻之上。 丁晓剑见好就收,不动声色趁机收回了手机。 一旁的小周后见李煜一瞬间变成了这副样子,一副信心受损如丧考妣的模样,顿时担心的不行。 李煜平日里对她宠爱有加,她当然能够感觉到李煜的忧心。 李煜对南唐以及自身前途的担忧,她作为李煜最宠爱的人,那当然是非常清楚的。 她不仅清楚李煜的忧心,还清楚李煜为什么对《华严经》奉若神明。 面对李景留下的残破山河,李煜无从重整旗鼓,他只希望在佛陀的加持中,得到心灵的慰藉。 不是李煜不关心天下图经,没有雄心壮志,而是这些年来,他已经被赵匡胤打掉了自信。 只能抱着侥幸心理,沉醉于《华严经》的世界。 他妄想着赵匡胤能够满足于当下,能够畏惧于长江天堑,停止向南征伐的脚步。 刚刚从影像中看到的这些,一下子就击碎了他的侥幸。 傻子都能看得出来嘛!赵匡胤如此节俭,如此念念不忘统一天下,怎么容忍的了南唐苟延残喘? 丁晓剑两世为人,最擅长的就是察言观色。 他一下子就猜中了李煜了心思。 心病还要心药医。 号准了李煜的脉门,丁晓剑的心药,那简直信手拈来。 胸有成竹,丁晓剑的气势顿时又壮了一大截儿。 看上去更像得道高僧了。 但见他原地转了个圈儿,组织了一下语言,开始侃侃而谈:“国主广舍梵台宝刹,广营佛塔佛像,对礼佛如此虔诚,佛陀自然不会不管摇摇欲坠的南唐。 江南自有擎天柱!他赵匡胤不是要一统天下(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