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皇储之位,非皇太孙莫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黄雄英打量着那老头,那老头也在打量着黄雄英。   瘦骨嶙峋,但腰板却挺得老直,一身褂子虽然有些旧,但洗得干干净净,神色间有几分傲气。   是个读书人!   老爷子不会是给自己找了个教书先生吧?   老人自然便是刘三吾。   刘三吾也不明白,皇上为什么要带他来见一个少年。   难道说,改土归流之策便是这少年提出来的?   正想着,只见那少年问向皇上:“爷爷,这位是?”   爷爷?   这少年叫皇上爷爷!   一声爷爷,直接让刘三吾的瞳孔放大。   皇上来之前,已经嘱咐过他,让他不要暴露皇上的身份,这让他心中疑惑,如今一个少年又叫皇上爷爷?   这让刘三吾心中惊涛骇浪。   这少年到底是什么人?竟能让刚失去太子的皇上如此上心!   太子?   眼前的这人,竟与太子有几分相似!   不对……   自己怎么好像在哪里见过这少年!   刘三吾如今虽然已有七十岁(虚岁),但记忆力却非常的好,思维也还非常的敏捷,这与他长期保持阅读的习惯有关。   阅读,不仅能让人开阔眼界,还能让人思维敏捷,让整个人变得更加的有气质。   此刻的刘三吾,就像最初见到黄雄英的朱元璋一样。   虽然感到眼熟,但不敢往那个方面去想。   朱元璋笑笑,向黄雄英介绍道:“这位是翰林学士刘三吾,号坦坦翁。”   “这是咱大孙,雄英!”   轰!   这句话就像是一道惊雷,在刘三吾的头顶炸响。   大孙!雄英!   像!   太像!   不,不是像!而就是当年那孩子!   大明朝根最正,名最顺的皇太孙!   刘三吾激动得袖中的手微微颤抖,他饱读圣贤,最看重的就是礼仪孝悌,尊卑有序,如今皇太孙还活着,那么就不会再有该立谁为储君的问题。   因为眼前的少年,就是毫无争议的储君!   他,就该是,而且也只能他是,大明朝未来的皇帝!   刘三吾就是这么古板。   就在刘三吾目光灼灼的看着黄雄英的时候,黄雄英也是饱含惊讶,同时也尊敬的看着刘三吾。   尊敬不是因为刘三吾身居高位,而是他算得上是这个时代文人的代表。   洪武皇帝武将出身,并不太喜欢文人。   尤其讨厌古板的孔孟之道。   但是对于文人,朱元璋始终保持着一份尊敬。   为何?   因为这个时代的文人有风骨!   有兢兢业业,公正廉洁,堪称为官楷模的刘三吾!   有抬棺死谏的钱塘!   有因为拒绝为朱棣写即位诏书,被朱棣施以车裂之刑,并且灭了十族的方孝孺!   ……   他们或许是古板的,或许是愚忠的,但也是最有风骨的!   他们不能像武将那样,征战沙场,保家卫国,他们甚至手无缚鸡之力,但是……   有时候,他们手中的笔杆子比枪头还硬!   就像后世有(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