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公爷并没有打算一蹴而就,他只是把这件事情的最终目的明明白白的让朱厚照知道。 作为太子,他必须也必然要知道这些事情的根底。 这才能够保证他今后即位的执政方向,制定针对性的相关策略。 “痴虎儿此举……大手笔啊!” 自己的儿子看不出来,但弘治皇帝这已经为政多年、与群臣周旋的老皇帝怎会看不出来?! 四民并举之策,最大的受益者是谁?! 这无疑必然是皇家啊! 为何文臣敢于在朝堂上攻讦、敢于威逼帝王,其中原因很多。 但士族一家独大,几乎把握了全部的话语权这无疑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甚至哪怕是商贾,都需考一个功名出来。 一旦有了秀才功名在身,顿时便可区别于草民之列。 若是考得举人,那更是四方来投挂于门下以求免税、免徭役。 士人在大明朝高人一等,甚至可以说是天龙人族群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北宋汪德温公的那首“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更是反应了这种风气。 “陛下,如小公爷所言:此事,不可急切!” 戴义、萧敬,这是现在弘治皇帝手上唯二能商量的人。 于是现在整个御书房里,只有他们二人。 甚至下面的小太监都被远远的支开了,击技内监直接将四周围封锁。 陈州同带着带刀舍人,在外围进行全面的警戒。 终明一代,卫戍皇城、负责皇帝安全者为上直二十六卫。 其中“府军前卫”则专职皇帝近身侍卫,又称“带刀舍人”。 与击技内监一并,负责的是皇帝的近身安全。 “朕自是知道的,此事恐怕终朕乃至太子一朝亦未必能成啊……” 弘治皇帝感慨,这几年他的身体好多了。 从前勤政几乎全凭虎狼丹药支撑着,如今有陈州同的吐纳法配之药浴。 竟是身子骨大好,且今年隆冬之时行走宫内赏雪亦不觉冷。 往年隆冬总是不免畏寒,如今却无此虞了。 弘治皇帝缓缓的站了起来,走下了御座对着躬身而立的戴义、萧敬二人沉吟道。 “无怪乎痴虎儿让朕提军械营造局工匠之位,后又组‘货殖会’、再列军部……” 还有现在开始建立学馆,这些看起来似乎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好像无甚关联。 可如今他这“四民并举”之说出来,顿时可串到一起了! 他就是在为这件事情做准备! 现在这几部已经初步的形成了影响力,士族没有发动反击那是因为他们还掌握着主动权。 历代改革几乎都是人亡政息,当年洪武陛下何等英明神武?! 可即便是洪武陛下当年的严策,亦随着他而飘逝。 为何这些个文宦敢于与皇帝对抗?! 就是因为他们掌握了极大的话语权,甚至可以说是身前身后的一切话语权。 皇(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