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公爷望着面前的这两位,其实心情也是挺复杂的。 历史都没有特别记载的这两个人,却是如今为难的一代名臣刘东山、造反行家李福达动弹不得的人物。 如今,这两人就这么低眉顺眼的坐在自己的面前。 梁坚梁嘉悯,看起来就像是一介鸿儒。 身着一身浆洗的发白的儒衫,清瘦美髯身姿挺拔俊秀。 这一身的卖相走出去,说不是一介鸿儒名士都没有人信。 福熙,低垂寿眉一老僧。 身上的僧袍是一件百纳衣,却没有双腿。 是一位低垂眉眼的壮硕弟子将他背进来,恭敬的放坐在椅子上的。 “两位老先生啊,痴虎儿不过是一介小儿。” 张小公爷面对着这两只让刘大夏、李福达都发怵的老狐狸,说心里不紧张那是假话。 可人家如今找来了,他也只能是硬着头皮上了。 “老夫欲求者,唯有玉螭虎能予之……” 梁坚梁嘉悯微微躬身,声音带着苍老和丝丝的沙哑。 “若非亲见玉螭虎,老夫宁愿玉石俱焚!亦不会交出半分!” 却见梁嘉悯顿了顿,微笑着点着自己的头颅。 对着张小公爷轻声道:“豫南冀北等八百六十余矿、三百二十余流民隐户村寨,都在这里。” 老家伙说着,微微垂首轻叹道。 “我梁家数代人多方奔走,只是没曾想子孙会用在此处。” 张小公爷倒是对此不意外,若非是数代人的奔走联络。 在这个交通、通讯不发达的年代里,很多人出门可能就意味着彻底失去联系。 若非是数代人的坚持和努力,如何能够取得那些寨民的信任。 没有这些寨民的支持,梁家也无法低调的成为这两地的掌控者。 梁家真正的根基不是什么田亩、不是什么铺子房产,而是这些散布在山里的寨民。 这些人可以受梁家指使袭杀任何一支商队,甚至可以暴乱冲击县衙。 数百个山寨的寨民,梁家默默的隐瞒了他们的位置。 同时利用自己的影响力,阻止官府去追索他们。 并保持与他们的买卖交易,给他们提供了盐铁粮食。 从他们手上收过矿产山货,再倒手卖于他人。 可以说这个过程他们赚的是盆满钵满,同时不断的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力。 隐隐的在这两地之间,成为了比官方更有话语权的世家。 “老先生啊!您也是进过学的,当是读过太史公的自序才是呐!” 张小公爷笑眯眯的回了这么一句,他算是听出来这老狐狸的不甘心了。 老家伙分明就没想交出这些,或者说他的意思是待价而沽。 梁嘉悯听得这话不由得脸色一滞,随即叹气道:“所以,老夫才来寻您的。” 张小公爷所说的“太史公自序”,乃是《史记·太史公自序》。 里面提及类似的字句,则是那句: “夫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