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手触摸到这旗纛之时,弘治皇帝心头闪过自己所看过的张小公爷那篇密奏。 “民生不可误,民心不可欺,民情不可无睹,民意不可等闲!” “民者为国之本也、为社稷基也,民若尚之何人能反耶?!” “民心民生衰,则国力日衰,国力衰则国朝亦衰!” “民情不察、民意燥憎,则魑魅窥,魑魅窥则国将乱也!” “陛下掌神器,代天牧民。当以民为己出,教化管束、常以抚济……” 这一篇密奏,洋洋洒洒竟有万言。 弘治皇帝已经不记得自己看了几遍,最后生怕原卷翻坏了。 让萧敬使人誊抄一本,每日必细细品读一番。 看着这面旗纛,弘治皇帝不自觉的就想起了张小公爷上的这篇密奏。 他是这么说的,亦是这么做的。 他带着朕的皇儿奔赴灾区,为朕、为皇家、为大明抬回来了这杆旗纛! 弘治皇帝深知,这一杆旗纛的分量。 上面凝聚的,是四省数百万百姓们的血气! 这一份血气是他们所发,国朝若不负他们……四省定矣! 此刻便是让李福达等白莲妖人尽数往四省去,也难以撼动国朝皇家在四省之声名! 这便是民心,这便是民意!这便是国朝根基! “好!!” 弘治皇帝深深的吐出一口气,长啸一声! “此旗纛……甚好!!” 下面的文官们垂首拜倒,再无人可复言。 哪怕是原本对于言官、御史被清而腹议者,此刻亦不复再言。 秦地一事,再有这四省旗纛…… 他们很清楚,皇家的合法性已经扎根到了民间去了。 相信不久,这旗纛之事将会随着《帝国时报》传遍大江南北。 天下读书人会如何看?!天下百姓,又会如何看?! 大明子民,从前只是一个虚的概念。 真正受灾得到赈抚者,其实寥寥而已。 但如今却是皇子亲往救灾,贵胄坐镇灾地。 再说这“大明子民”四个字,顿时意味便不同了。 “诸位爱卿且起来罢!” 弘治皇帝平复了一下心神,摆手让众人起来。 “臣等,为陛下贺!为大明贺!!” 刘健这老头儿无比。 别说老刘了,历史上李东阳病重就要凉了。 师弟杨一清去看他,老家伙握着师弟的手说不出话来。 直至杨一清说帮他争取到了“文正”的谥号,老李这才算是安然闭眼。 生封公孤,死谥文正,这几乎是每一个读书人梦寐以求的事。 刘健琢磨这“文正”估计争取不上了,但既然能祭祀国防军军卒…… 他们自然也能借唐太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旧事,让弘治皇帝给他们一个祭祀的位置。 配享孔庙、太庙这类,老刘是真不敢指望。 但按着元老院的配置,皇家祭祀一下他们这些卖命到死的老臣总是可以的罢?! 有了这心思,老刘自然就更盼着大明(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