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八章 津门三卫生惊惧,黑潮铁甲国防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津门卫,自永乐帝建卫所又迁都京师以来历经变迁。   永乐二年,津门作畿辅要地正式设卫曰津门卫。   永乐三年,增设津门左卫并筑津门城。   初为土城,采向为正南、正北。   四年又设右卫,津门三卫直隶于后军都督府,掌兵万余人,三卫衙门均设城内。   弘治四年刑部左侍郎上书曰:“津门之地,水陆咽喉,所系甚重,请增宪政一员为兵备官”。   帝许,命刘福任天津兵备道,自此津门由军卫所为城向而转。   弘治六至七年间,刘福令将卫城以砖包砌,城高三丈五尺,周长九里余。   并建四城门,其曰“镇东”、“定南”、“安西”、“拱北”,城中建鼓楼。   鼓楼下起空心方城,通东、南、西、北四大街。   上建重檐歇山式楼阁,登楼可俯瞰全城,自此津门城初具规模。   津门三卫亦是以大多数卫所形式设立,即:农兵。   然而他们亦是同多数卫所有着一样的问题,这便是卫所屯田侵占的问题。   当大明的重心开始偏向于九边,而倭寇又没有从津门进攻的记录。   是以这里之前也不太被大明重视,直至那座莫名其妙的炮台修筑起来后三卫指挥使都感觉不对劲儿了。   他们倒是不敢去捻那位许宁许志道少将的虎须,都知道人家是从九边下来的。   别看年纪大了,上回还随着虎头张老国公上阵斩了几十鞑靼脑袋回来呢。   且看着他的那些个炮兵,那些个守备炮台军伍的着甲、精气神。   明显就不是他们能招惹的,便是他们自家的老亲兵跟人家一比都差了不是一截。   他们也曾想用武勋的身份跟人家打听一下,到底这国朝是个啥意思啊。   可惜的是许宁就不是那种愿意跟他们虚与委蛇的人,哈哈都懒的打一个便让亲兵给他们打发了。   本来他们也因此很忐忑,这会不会是国朝要查下来了啊?!   这里从上到下可没一个屁股干净的,卫所里面的兵丁早就跑了大半了。   屯田也多数被这些个指挥使、千户百户们吞噬了泰半,若是没查则罢了。   一旦国朝要是追查下来,他们可没一个能跑的。   于是本互不隶属的三卫第一次偷摸的凑在一起,商议一番后便让各自的亲兵去找人。   卫所里面的缺额这必须补齐啊,先把人找齐再打通国朝照磨这些路数。   万一要是国朝真的追查下来,好歹把人补齐了让他们说不出话来。   果然,未几兵部就下了照会要使人过来核对卫所兵丁屯田。   不怕他有动作就怕他没声息的三卫指挥使立马开始招呼,顿时一溜人马就开赴了校场。   津门此时未曾发展,以至于文华不兴没多少士绅豪族。   但架不住这里是京畿要道,不少豪商还是在此安家了的。   通过他们弄来了些许兵器补足,从校场上看他们自己觉着(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