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爷的话叫吴鉴不由得有些戚戚然,老吴家从前帝宠甚好。 英宗的时候他爹吴瑾可是经常随侍左右的,《明史》上有载: “瑾亦在阵中发矢射虏,洎父叔矢尽而已瑾守之不动。虏执以北行,其酋长嘉其忠义遂释之还京。” “袭父爵,天顺初以勋戚随侍。” 当年吴老哥他爹因为守着父亲、叔父尸体不走,于是瓦剌人感觉他甚是忠义。 于是就把他放回来了,然后继承了他家的爵位。 英宗很看重他的忠义,经常让他随驾侍奉。 后来吴瑾也没辜负英宗的信任,曹吉祥密谋造反时拼杀在前直接战死了。 可架不住老吴家出了一个坑货啊,那是吴老哥他叔叔、吴瑾从弟——吴琮。 “后克勤兄管者子騱卒,琮嗣广义伯,镇守宁夏。” “成化四年,满四反。琮坐激变,且临阵先退,下狱论死。谪戍边,爵除。” 就是跟吴瑾一块儿在京师拼杀那从弟,本来皇帝让他继承了广义伯的爵位。 结果这位倒好,成化四年边境有叛将满四造反他就临阵跑路了。 这可把当时的宪宗气坏了,直接给除了爵位。 念在毕竟是功勋之后、亦曾随吴瑾报讯,于是本来要“论死”的改成“谪戍边”。 老吴家忠义名号也算是盖上了一层阴霾,吴鉴这次过来也是上奏自请来的。 虎头老国公和其他勋贵们念着旧情,毕竟土木堡上大家都欠了老吴家的人情。 于是一琢磨,给他个机会罢! 弘治皇帝也是个仁善皇帝,一琢磨不能因为吴琮一个人就否定吴家嘛! 老吴家好歹给朱家卖命了几代人,两代人都战死了。 于是也就御准了此事,从军部下了调令让他到黔州担任都指挥使。 所以这吴老哥也是压力大啊,老吴家以后的走向可就看他这次的表现了。 “哦?!玉螭虎何出此言?!” 王轼毕竟只是文官系统的,谍报司、调查局自然是不可能把消息给他的。 小公爷倒是无所谓,这件事情也需要他俩的配合。 于是小公爷当下把一些大致的规划,给他们说了一遍。 当然没全部交代、也没说就一定是要拿下安南、东吁,只说这件事情不简单。 有消息显示安南、东吁都掺和了进来,怕是他们或许想浑水摸鱼。 “所以,小子才会先到黔州再往桂西……” 王轼长大了嘴,顿时有些哆嗦。 距离安南最近的、大明与其接壤的地方,除了滇南便是桂西。 难怪这位小公爷没有直接前往滇南,而是先转道来了黔州。 然后再下桂西,原来是这两家有掺和啊! 若是滇南一地在闹腾,直接出兵平乱就是了。 可安南、东吁两个边陲之国掺和进来了,情况就变得复杂了。 那些闹腾的安南土司们,若是得此二者的支持未必就不能一下子壮大起来。 甚至形成(本章未完,请翻页)